关羽刮骨疗毒文言文 关羽“刮骨疗毒 言笑自若” 有真实记载吗
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会对其中的关羽“刮骨疗伤”的剧情印象深刻。在中国历史上,“刮骨疗毒”这四个字,一直是武圣人关羽的专有名词,也是表现关羽过人武勇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关羽中毒箭是小说情节还是史实呢?
三国时期有毒箭吗?
其实在武器上涂植物毒素或者动物毒素,以增加杀伤力,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会了,三国时候有毒箭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了。植物中最毒的,是“箭毒木”。广西海南这边有很多毒箭木,我们中国人,给这种树取了一个更为形象的名称:“见血封喉”树。此树全身的白色汁液中,均有剧毒。
直到清朝,广西土著用这种毒弓箭与清军对抗,清军被打怕了,为此广西巡抚还大量曾砍伐毒箭木,并且给皇帝的上书直陈这种毒箭难以防范,海口至今还有很多毒箭木。
“刮骨疗伤”正史确有记载
关羽中毒箭,正史《三国志》有明确记载,不同于《三国演义》的是,历史记载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并不是华佗(事实上当时华佗已经去世)。而射中关羽的毒箭,从中毒箭之后的反应来看,关羽并没有当场死亡,应该不是“见血封喉”树和“一枝蒿”那样瞬间致命的剧毒。而有可能是一种“乌头”毒箭。
《魏书》:“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
中古时期,因极其方便,性价比极高,中国已经大规模使用乌头毒,比如关羽上臂中的那支箭。史书隐恶扬善,不会每次都强调箭头有毒,如被蒙古祸害过的波斯、花剌子模历史学家记载,蒙古联军西征就曾大规模使用乌头毒箭,硫磺烟弹等。
关于于此事,正史《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