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陈观泰 《锦衣卫》幕后:一代武星陈观泰的武侠史

2019-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著名功夫演员.大圣劈挂门弟子陈观泰访谈作者:张力陈观泰简介:1945年9月出生,香港上世纪70年代功夫巨星.1969年5月,新加坡举办东南亚国术比赛,陈观泰作为大圣劈挂门陈秀中师傅的得意弟子,在轻量级甲组赛程中,五战五胜,夺得冠军.如何评价陈观泰 <锦衣卫>幕后:一代武星陈观泰的武侠史后被动作片导演张彻赏识,主演了<马永贞><刺马><方世玉与洪熙官><少林子弟><陆阿采与黄飞鸿><洪熙官>等功夫片,并监制和导演<

——著名功夫演员、大圣劈挂门弟子陈观泰访谈

作者:张力

陈观泰简介:

1945年9月出生,香港上世纪70年代功夫巨星。1969年5月,新加坡举办东南亚国术比赛,陈观泰作为大圣劈挂门陈秀中师傅的得意弟子,在轻量级甲组赛程中,五战五胜,夺得冠军。

如何评价陈观泰 《锦衣卫》幕后:一代武星陈观泰的武侠史

后被动作片导演张彻赏识,主演了《马永贞》《刺马》《方世玉与洪熙官》《少林子弟》《陆阿采与黄飞鸿》《洪熙官》等功夫片,并监制和导演《铁马骝》《喋血风云》等动作片,是中国传统武术人才在功夫银幕上的杰出代表。

如何评价陈观泰 《锦衣卫》幕后:一代武星陈观泰的武侠史

近年他转往内地经商,时常客串武侠剧,最新作品《龙虎门》《锦衣卫》《杀人犯》等。

一、东南亚国术比赛四连冠

张力:您是香港功夫电影界少有的真功夫动作演员,最早是怎么开始学武的?

陈观泰:我在香港出生,我的爷爷和师祖耿德海是好朋友。我师祖教我师傅陈秀中的时候,我七八岁,跟在后面看。耿德海师祖收徒非常严格,他最看重个人的德行和练武资质。当年耿德海较偏心,虽然他有武馆,但私下单独传授陈秀中更多武艺,于是他就在我们家教陈秀中猴拳。师祖耿德海在香港有6个入室徒弟,包括女婿、周阩凡、许海、陈秀中等三兄弟。

如何评价陈观泰 《锦衣卫》幕后:一代武星陈观泰的武侠史

一代武术宗师,大圣劈挂门创始人耿德海

张力:资料显示,大圣劈挂门是耿德海先生将大圣门与劈挂门融合所创,在您看来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陈观泰:本来是分开的两个拳,耿德海为了纪念猴拳师父寇四,在香港就把两个门派结合一起。这个拳的历史有七八十年,到我师傅陈秀中是第二代,我是第三代。早期我收过一些徒弟,后来拍电影就收的少了。我师傅陈秀中移民加拿大多年,快80岁了,他的儿子还在教。

我们大圣劈挂门里有陈家太极拳。那时候耿德海刚来香港,身材矮小被人瞧不起,有一次太极门要选个掌门人,我师祖耿德海也被邀请参加他们的盛会,当时他们门派弟子争掌门人一职,我师祖就说你们争吵什么,有什么用?于是他打了一套太极,说我可够资格当太极掌门?大家都安静了,平息了争吵,用民主方式进行选举。

耿德海的劈挂拳是关外拳,我的祖师是清朝御用军的教头。他们这些故事,都是在练完后或喝茶时候我听的,他们讲广东国语,当时我只听懂了三分之一。

张力:刚创立的大圣劈挂要在当年的香港武术界获得认可,遇到什么困难吗?

陈观泰:武术界认同我们主要是自由搏击,连续4年东南亚的比赛我们全胜,令其他武术门派另眼相看。我是第一届冠军。那个时候我们空手打,没拳套,有个头藤面罩,有很多其他门派的选手手都打肿了,赢了一次就无法参加后续比赛,但是我们练功是全套的,不断训练抗打能力,像穿了个无形盔甲,这个理论给我们的比赛占了大便宜。师傅说我们不能和一般人交手,因为我们比人家多了4样武器:两手两脚,练得好都是武器。

张力:当时参加香港东南亚国术比赛的具体情况怎样?

陈观泰:我1969年参东南亚国术搏击比赛,那时候是65公斤左右的标准身材。第一场与蔡李佛高手比赛,打满3个回合,点数我占百分之八十。我的拳脚同时出,整个5场比赛,我起脚的次数是整个大赛的总和,被誉为“飞毛腿”。

我们习惯性手脚一起出,理论上脚比手长,力量比手大。我比赛第一个对手蔡李佛高手的拳很重,我用拳击方法档,一挡我自己都被打中。我在被打中时刚好看到我师傅就这么一个手势(画圆的手势),理论上是反作用力,后来我随便他打,没一点问题。

所以人家通过比赛知道我们大圣劈挂门的耿德海、陈秀中的猴拳打得好,但到底能不能打,我做了个证明。除了我以外,我们几个师兄弟,连续4届拿冠军,每年1届。4年以后,其他的门派才慢慢地训练搏击技术。

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制總會”會长,一代“猴王”陈秀中

张力: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大圣劈挂门的弟子夺得四连冠?

陈观泰:当时赢得比赛是因为我们的体能训练比技术训练重要。当时我是第一个代表香港去外面比赛的,这要感谢当时《天天日报》的老板韦基舜,他是那个年代有钱人对武术和运动感兴趣的人,他也算是我的师伯。他看我的身手,让我去比赛。

去比赛之前,常先生让我经过了整套训练,学空手道、摔跤、泰拳,但最后比赛还是用本门派的武术。比赛中我很清楚对手的动作,3分钟1回合,体能上我占了百分之六十的优势。日后师弟们都按照我的体能训练模式进行练习,再加上我在台上积累的实战经验直接指导他们的对抗方式,所以能连续取得好成绩。

张力:当时香港的国术擂台赛事开展怎样?

陈观泰:香港所有练武的都没有职业拳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自由搏击比赛全是业余选手。当年没有什么娱乐,所以比赛就成了最刺激的体育节目。

张力:记得您与徐克导演当时还策划了一部表现散打的电影?

陈观泰:是的,我策划了电影《散打》,不过麦子善把整个剧本改了,没有把主题意识拍出来。

三、我的电影与李小龙电影对抗

张力: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电影风靡一时,您当时也在香港拍电影,与他有过接触吗?

陈观泰:1969年我拍《三十六杀手》,刚好李小龙回香港拍电影,当时我在嘉禾公司当武术指导。公司知道李小龙要回来,内定我跟罗炽导演与他合作,我做武术指导,最后因为内部问题,我们都不干了。后来我就签约邵氏公司当演员。

李小龙回来看到那个资料,就找我去和他见过2次面,就在《精武门》片场。李小龙个性很强,最不喜欢你没有东西还嚣张,他和我很客气,握手也没用力,但有个人叫王青的演员,他比我高很多,小龙和他一握手,一扭,对手就一个吊毛,你看小龙的爆炸力有多大。

陈观泰(左1)、姜大卫(左2)、李小龙(右1)

张力:你怎么看待李小龙的截拳道?

陈观泰:我们接触过,就感受到这个超人可以和电力对抗的,李小龙的拳速快,这个是练功方法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全世界找不到一个这样的超人,他很多东西都不愿意公开。功夫就是长时间锻炼的结果,李小龙的截拳道也是这个理论,他的动作短而快。但是我们人体的极限能抵抗电流的冲击吗,这世界只有他一人可以。

张力:1972年《马永贞》是您主演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你的成名作,感觉如何?

陈观泰:这是我进入电影圈最辛苦的电影。当时我的电影《马永贞》为了赶在过年档,以前邵氏公司一部电影是60个工作日。但是拍这个戏,一个月内早班晚班不停地拍摄完成60个工作日的工作量,两个导演张彻、鲍学礼连轴转。在片场,其他人转景布光,20分钟我就能睡一觉。当时年轻,被那些美丽的谎言迷惑,公司付出很大宣传费来捧我,虽然辛苦,却很值。

张力:《马永贞》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功夫片,片中的武打以拳脚为主,因为主人公马永贞出身北方,所以动作有北方武术的风格特点?

陈观泰:所谓北方武术就是长手长脚,《马永贞》确实是为我量身定做,编剧倪匡为了捧我,剧本的对白也不多,《马永贞》很成功,接下来就是《仇练坏》。我们学武是把人打出去,演电影时我们要收住力量,打到你的脸,有声音,但没力,是武术另一层次的体会。当时年轻,所有危险动作都自己完成,当年用替身是很丢脸的事。

 (左起)李修贤、午马、陈观泰、张彻、姜大卫、吴宇森、狄龙

四、我的《铁马骝》最早表现中国象形拳

张力:说起北派武术,1982年李连杰等竞技武术运动员主演的《少林寺》也在香港上映,当时您看后的感觉如何?比如有很多高难度的翻腾和一些长兵、软兵。

陈观泰:那时我们对内地不了解,我们在香港看《少林寺》,看得出里面所有人都有武术基础,动作很好,就是拍摄技术很差,演员吃力不讨好,成了纪录片。片里的武术演员原地旋子360,空中720都能做,难度太高了,我们都做不出来。其实那时成龙在舞台上的戏曲化翻腾也拍成了电影,我们真功夫的人拍电影很少用翻腾,只有被摔出去时才用,因为实质对抗中不可能翻着打。长兵器还好,我的《铁马骝》里就有三节棍对大刀、长枪对双刀。

张力:1976年您导演、监制、主演了电影《铁马骝》,怎么想到要拍摄这部电影,表现自己门派的武术?

陈观泰:主要是我把从耿德海师傅那听到的三分之一故事拍成电影。猴拳是怎么创立的,讲祖师爷被抓去坐牢时,4个猴子看着他,他就看着猴子慢慢创出候拳。

我是最早在电影里表现人的武术动作是从动物学来,我当时制作《铁马骝》片头,让鹰和猴子打架,这是我创造的场面,从来没有人在电影片头这样做。为了表现这两个拳(大圣门、劈挂门)的来源,我加了整个片头,剪辑后又成为人的动作,到现在还没有电影这么做,这也启发了后来成龙的成名作《蛇形刁手》。上世纪80年代我最早送进内地的片子就是《铁马骝》。

五、武术指导要把理念、德性和剧情合在一起

张力:您怎么区别功夫片和动作片?

陈观泰:功夫片、动作片区别很大。功夫片有功夫和侠义,动作片的概念大,牛仔片、警匪片、太空科幻片都是动作片。像《无极》为了表现特技,让人像风筝一样飞起来,这个理论说不过去。外国的《蜘蛛侠》《蝙蝠侠》,人没有变成超人时跳不起来,一变才可以飞,那是剧情特定需要,人物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卧虎藏龙》拍的很美,因为有轻功,人跳到竹子上能利用弹力弹过去是非常合理的,不会违反逻辑定律。

张力:功夫片的武打往往是吸引观众的亮点,你觉得不同时代的武打形态一样吗?比如刘家良的“黄飞鸿”与成龙、徐克的“黄飞鸿”,武打风格差异很大?

陈观泰:电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风格的动作,古装、明朝、清装的打都不一样。徐克的《黄飞鸿》动作就没有真功夫的感觉了,只求画面,那也是另一种功夫电影创新的拍摄手法,同时也能满足观众的观赏。《陆阿采与黄飞鸿》里的功夫都是真的,包括马步、打法都有根有据。

张力:这都是武术指导的工作,您觉得一个好的武术指导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陈观泰:武术指导首先要学过武术,要懂得如何运用镜头拍摄动作,学习钢丝怎么吊,基本物理、数学的科学都要懂,否则随时发生危险。我当过几年武术指导,比如楚原武侠片《龙沐香》。武术指导的英文名是Action Director(动作导演),作为一个重要职位,武术指导必须根据最基本的理论去设计动作,把理念、德性和剧情合在一起,去完成整个片子的动作。

说个反面例子,好比一些电影里,主角是这一招,跟他打的武行也用这一招,就不能把角色的武功层次分别高低,为了打而打,那是没有水准的设计。

六、中国有很多武侠题材,不要老翻拍

张力:近年由李连杰、刘德华主演的《投名状》轰动一时,该片改编自1973年张彻导演的《刺马》,作为主演之一,您怎么看待自己在《刺马》中的表演?与现在的《投名状》比较如何?

陈观泰:我觉得编剧对人物角色量身定做很重要,那时候我谈不上什么演技,国语说的也不好,所以编剧倪匡先生尽量少给我对白,刚好《刺马》里面创造一个傻傻的,很莽撞的角色,就知道“忠心”两个字,我比较适合这个角色,所以很多观众说我们的《刺马》人物鲜明。《投名状》人物造型较相似,未能突出人物性格,但场面非常震撼,制作花费巨大。

张力:您怎么评价现代的武侠动作片?

陈观泰:上次与徐克聊了很久,探讨现在的电影用什么模式去拍摄动作,60年代的动作现在人看很陌生,到了80年代一包装又是新的。以前我们一打就是20多招、50招,要40多个武行配合,而且是边走位边打,但是现在很少有演员可以打20招,打5招就记不住了,没有长镜头的拍摄,短镜头闪闪而过,谁都可以当动作演员了。

张力:近年,甄子丹似乎是功夫片的代言人,从《龙虎门》到《叶问》都走“真功夫”路线,你觉得这个题材前景怎样?

陈观泰:甄子丹的动作比较真实,他算是年轻动作演员的唯一。国内有很多武术运动员的资源,可惜就没有投资人投资在他们身上,没有给予他们机会。这样下去,日后可能没有真正能打的动作演员了。

《龙虎门》是一部非常畅销的漫画,把它拍成电影也是功夫片的一种创新模式。《叶问》是一部旧题材、新片名的作品,与《霍元甲》《黄飞鸿》等功夫电影题材有何区别?其实中国很多武侠题材,不要老翻拍。

 ——发表于《中华武术》2010年第一期

笔者:

陈观泰在《锦衣卫》中扮演与甄子丹在丛林中的棺材之战。老人家年迈,却还有精气神,这很难得。他说这就是传统武术给他一生的财富,稳住!稳住!

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尴尬,于是我们在很多武术电影前辈那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不是仅仅为了怀旧,而是期待在我们的武侠电影中,再多一些历史人文,多一点长久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