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一和毛主席暧昧 毛主席与李淑一诗词唱和背后让人落泪那些事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50多颗火热的心同为老师而兴奋,50多双稚嫩的手同向老师鼓掌。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联想到16年前发生在湖南省立临时中学(一中)初一教室里的另一番情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以25岁的英年从容就义,就义前写下绝笔《与妻书》。
李淑一在讲这书时,先是颤声读:“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眼泪慢慢从她眼角沁出,直至读到“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时,她更是抑不住内心的酸楚而痛哭流涕,满堂几十个小姑娘也由于受到老师的强烈感染而整整哭了一节课。而谁又知道,老师内心也深藏着一腔愁情别绪!
杨柳有知 含笑九天
李淑一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李肖聃和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同学八九年,交情很深。李淑一和杨开慧是1920年在长沙福湘女中念书时相识并成为好朋友的。杨开慧思想进步,学习努力,生活朴素,为人豁达乐观。
她不喜欢做礼拜,经常向李淑一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的道理,对李淑一的影响甚大。杨开慧英勇就义后,李淑一曾多次去看望烈士的母亲,深情地对杨老夫人说:“开慧牺牲了,我就是你的女儿。”毛泽东在写下著名的《蝶恋花》词的同时,特地委托李淑一在暑假或寒假到板仓代他看一看开慧墓。
1957年7月10日,在花木葱郁的开慧墓前,李淑一献上鲜花和香果,含着热泪诵读祭文:“……近接毛主席来信,念君思君,作词悼君,嘱我暑假有暇,代他亲来板仓,奠扫君墓,获此良机,遂偿夙愿。今兹来奠,恩义双重,老友有灵,当能鉴察。”
李淑一是经杨开慧介绍与柳直荀相识相知的。两人一见如故,有相见恨晚之感。在李淑一心目中,柳直荀是一个不浮夸,对人诚恳,遇事沉着勇敢的好青年;而在柳直荀的眼中,李淑一则是一位好读书,既有新知又有旧学的负责任的贤淑女子。
当时柳直荀边读书边开展爱国运动,经常寄宣传材料给李淑一看,在其影响下,李淑一也积极参加一些进步的学生运动。他们交往日深,感情日笃。有李淑一于1922年写的《怀友》诗为证:旧雨乖违久,明艰信转迟。那堪征战日,又赋别离诗。红叶知人恨,青灯笑我痴。同习不知处,何以寄相思。
1924年10月30日,李淑一与柳直荀结婚。婚后,柳直荀一边办协均中学,一边参与和领导学生运动及农民运动,历任湖南各界救国十人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1927年5月对日“马日事变”后,柳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任中央军委特派员,1929年冬任中共长江局秘书长兼湖北省委书记;1930年夏到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红六军政治委员、中共鄂西北特委书记、湘鄂西省苏维埃财政部长等职;1932年9月在洪湖蒙难。
在柳直荀的影响下,李淑一接受了革命思想,积极支持和协助丈夫工作,曾掩护郭亮、夏曦、李维汉等同志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冬,柳直荀从上海带来他30岁生日的照片,照片背面写了两句唐诗:“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929年5月,他又从天津来信,打算接李淑一和儿女赴津。不幸此信被国民党当局查获(同时还查出写有唐诗的照片),李淑一这位“著名共匪之妻”因此被捕入狱。后经柳、李两家父辈多方奔走营救,才得以交保出狱。
柳直荀自从“马日事变”当天离家后,就一直没有回来过。
可谁又曾料到,这竟成了夫妻最后的诀别!
从此,留给李淑一的是无尽的牵挂。
但是,李淑一无怨无悔,对为革命牺牲的丈夫的刻骨铭心的爱和思念伴随了她的一生。
从1924年10月结婚到1927年5月诀别,只有短暂的两年半时间。可两人实际共同生活的时间仅一年多。在这难能可贵的360多个聚首的日日夜夜,凝聚了李淑一、柳直荀这对恩爱夫妻的毕生浓情。她得到了毛泽东主席“抚孤成立,艰苦备尝”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