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时手机辐射大吗 教你6招远离辐射

2019-0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手机辐射究竟是哪来的,是否每个手机都有辐射呢?其实手机辐射就是指手机所发出的电磁波.当我们使用手机进行通话时,手机会发射无线电波来连接距离最近的基站,基站接收到手机的无线电波后通过交换台来连接到另一部手机,从而实现通话.这这些无线电波的传输中,手机会持续产生电磁波,从而对我们的辐射也就一直在持续. 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不进行通话,我们就不会受到电磁波带来的辐射影响.其实不然,及时手机处于正常的待机状态下(有手机信号),也会有电磁波,只不过这时产生的电磁波功率非常低.并不像接打电话时,手机所需要高

手机辐射究竟是哪来的,是否每个手机都有辐射呢?其实手机辐射就是指手机所发出的电磁波。当我们使用手机进行通话时,手机会发射无线电波来连接距离最近的基站,基站接收到手机的无线电波后通过交换台来连接到另一部手机,从而实现通话。这这些无线电波的传输中,手机会持续产生电磁波,从而对我们的辐射也就一直在持续。

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不进行通话,我们就不会受到电磁波带来的辐射影响。其实不然,及时手机处于正常的待机状态下(有手机信号),也会有电磁波,只不过这时产生的电磁波功率非常低。并不像接打电话时,手机所需要高功率产生较强的电磁波那样。一般来讲,手机离基站越近,信号也就越好,手机产生的电磁波只需较小的功率就可以和基站建立联系,所以产生的辐射也就越小。反之,手机信号越差,手机产生的辐射也就越大。

为何在接打电话开始的瞬间产生的辐射最大呢?今年7月份时,国内就有媒体对此做了专项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当用一手机开始拨打另一外一手机时,微波测试仪开始出现明显反应,其指针在拨打过程中的最初10秒上升最快,接近了测试仪数值的最大值“10”(相当于100uw平方厘米),随后指针降至“5”(相当于50uw平方厘米)上下徘徊。大约10秒过后,接听电话时,测试仪数值恢复至“3”。通过这一测试不难看出,手机接打电话时最初的10秒产生的辐射最大。当10秒过后,这种电磁波趋于稳定,所以电磁波也会逐渐降到较低的范围,手机辐射也就没有那么强了。

既然作为一种“波”介质形态来传输,那么就与距离有一定关系。很显然,这种电磁波距离我们身体越远它对我们身体产生的辐射也就越小。这样一来,及时我们尽可能的减少通话,使用社交网络来交流,也会有一定的辐射。只不过相比接打电话要小的多。我们通常使用手机对身体产生影响最大的部位就是头部,其次是生殖系统。(很多人都喜欢将手机装在裤兜里)

使用手机就不可避免要产生辐射,总不能因为辐射就不制造、使用手机吧?为了让手机辐射维持在一个相对更低更安全的一个范围内,国际上通常使用“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即“比吸收率”来对手机辐射进行量化和测量,这项数值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

目前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没有将自己生产的手机SAR值并没有标注在产品包装盒或者说明书中。所以我们很难查看到每款手机的SAR值。不过有关机构检测显示,现在市面上正规渠道所售的手机,大约在0.2w/kg到1.5w/kg之间。除没有经过国家有关机构检测的一些手机外,正规手机厂商所生产的手机SAR值基本都是符合标准的。我们也不用特别担心我们买到的手机SAR值是否超标。

手机基本都在符合标准之内,我们自身同样还是要避免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大量手机辐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经常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或者上社交网络而辐射过大产生病症。其实现在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卫生组织证实此类事件的发生,更多的人人们相互之间对于一些病症的歪曲理解。

虽然手机辐射并不会对我们产生直接的严重病症,但对于人体的危害还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免过多手机辐射。

减小手机辐射建议

1.在手机信号较好的环境下使用手机,避免在墙角或较为封闭的电梯、地铁等地方使用。较为封闭的环境信号一边较弱,手机在使用时需要产生更大功率的电磁波来保证通话。

2.接打电话时尽量使用有线耳机或者蓝牙,让手机远离头部,或者还可以开启免提等功能来保持头部与手机的近距离接触。中国泰尔实验室试验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耳机比使用手机头部受到的辐射要小100倍以上。同时手机远离头部30厘米以上时,也会大大衰减对头部的辐射。

3.手机接通及拨出电话前后的几秒钟是手机电磁辐射最强的时候。因此,在这两个时间段,最好不要让手机贴身,或贴耳接听。

4.连续长时间通话会加大辐射对脑部的影响,建议长时间通话使用座机电话或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通话,应左右耳轮流接听。

5.避免通话时频繁移动位置,频繁移动位置会影响手机信号的强弱,从而增大手机功率产生更大辐射。

6.睡眠或不使用手机时,因将手机放置在离人体较远的地方。切勿放在枕边及裤兜。手机在待机状态下同样有辐射,只是比较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