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明老师 踏实治学 严谨为师——专访材料学院“长江学者”王华明教授(待)

2017-10-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王华明,1983年四川工业学院铸造专业本科毕业,1986年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硕士毕业,198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1989年-1992年中科院金属所博士后,从事金属材料研究.1992-1994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作为优秀青年科学家受邀去德国搞激光材料加工方面的合作研究.1994年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现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责任教授.材料加工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航空材料与结构"首席科学家.德

编者按:王华明,1983年四川工业学院铸造专业本科毕业,1986年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硕士毕业,198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1989年-1992年中科院金属所博士后,从事金属材料研究。

1992-1994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作为优秀青年科学家受邀去德国搞激光材料加工方面的合作研究。1994年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现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责任教授、材料加工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航空材料与结构”首席科学家。

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基金”获得者、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曾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诸多荣誉称号。我们有幸采访了我院王华明老师。王老师为人热情,谦和有礼,让人一下子忘记了他背后的光环,似乎我们访谈的仅是一位授渔解惑的老师。

但访谈中王老师朴实的话语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师”背后的不凡之处。孜孜求学路,拳拳归国情王老师是在我国刚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学习的。

虽然时逢十年动荡,但他辗转多地求学,并在之后获得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位,最终怀揣“洪堡”奖学金留学德国。王老师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其实在人生的几个路口上,不一定非要有宏图大志,只要能够顺应自己的本心,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即可。

在成长的过程中,人难免会遇到困难,受到影响,但一定要往前走,不退缩,不畏惧,更不能贪图安逸。在当时的条件下,王老师本科、硕士毕业后都可以找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但出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激励着他步步向前。

谈到出国留学,王华明老师说到,那时候出国就是为了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与国内到底有什么区别。诚然那时候国内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王老师说最想做的事情还是破除出国留学一定比国内好的迷信!

他坚信,国内不一定就比国外差,我们必须要结合自身,理性地看待出国问题。一个人的学习之路,贵在自主创新,自我奋斗。若一味跟在别人后面,无论出国与否,收获都不会很多。

诚然国外的某些环境要优于国内,但王老师在自己学成之后,毅然回国。他一直认为做人不能忘本。国家培育了自己,在祖国发展需要时,就应该为祖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虽然回国后困难重重,但王老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我国激光立体成型方面的带头人。

勤恳科研志,敢为他人先1994年,时为德国“洪堡学者”的王华明老师,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王老师在实验室没有一桌一椅的条件下起步,一直走到今天,从未向学校提过任何所谓的“条件”,一直踏实勤恳地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并且取得了累累硕果。

谈到自己废寝忘食,专注学术,吃苦奉献的工作事迹时,王老师谦虚地表示一切都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王老师说既然选择了一份工作就要负责任,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踏实诚恳,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切忌好高骛远。

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而工作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必定与自身存在契合性。我们可以在责任心的驱使下,认真完成工作,慢慢取得成绩,这样就可以培养出自己对工作的兴趣。

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要做好却也不易,王老师以实际行动给我们做出了表率。王老师始终认为所有的创新都是始于对实践和对现有知识的深度认识与灵活应用。要想创新必须脚踏实地,必须详细了解整个学科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必须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造具备实际价值的成果。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迅速发展,相信将来中国必会站在世界科学前沿。在这样的信心激励下,王老师和他的团队,十年如一日,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拼搏奉献,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果。

最近,王老师的团队研制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整体钛合金飞机主承力结构件,并在我国新型战机和C919大型客机等飞机研制和生产中实际应用,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突破飞机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并实现装机应用的国家。

真诚为人师,桃李满天下王老师在29岁时就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33岁晋升为教授、34岁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工作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第一线。

他认为,对学生而言,如果有位好老师能够在其专业方面给予指点,那么他们会更好更快地成长。现在随着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研究生教育。王老师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研究生阶段,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会有所收获。

这种学习经历,对每个人都大有裨益。同时,王老师也表示不会因为学生人数增加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王老师一直提倡学生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因事小而不为,认真对待,以此把握好自己的研究课题,把握好知识发展动态,最终才能深入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

并且,王老师提出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只有详尽掌握基本知识才能厚积薄发,灵活运用到实际中。掌握学科基本知识,是王老师对所有学子的期望。

王老师课题组研究生党员所组成的1051党支部,在王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成长成为作风踏实、赶打科学研究“硬仗”的先进党员群体,获得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先后对其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