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有什么好处 蕨菜的药用价值
蕨菜有什么好处,蕨菜的药用价值。蕨菜对于一些疾病有治疗的效果。但是蕨菜却也具有致癌效果。了解蕨菜有什么好处,蕨菜的药用价值。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 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有广泛分布,而在这些地区餐桌上也受到了欢迎。
由于其具有“原蕨苷”,牛羊食用过量会导致死亡,人食用会导致癌症的发病率提高,它也被认为是导致日本胃癌高比率的原凶之一。
蕨菜嫩叶含胡、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
此外蕨菜还含有18种氨基酸等。现代研究认为蕨菜中的纤维素可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胃对脂肪吸收的作用。
蕨菜味甘性寒,入药有解毒、清热、润肠、化痰等功效,经常食用可降低血压、缓解头晕失眠。
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清肠排毒的作用,还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痢疾、咳血等病。
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蕨菜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具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
它的致癌性打破了许多人的幻想——“纯天然的食物更安全更有营养”。
动物植物的演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以生存下去,成为人类的“优质食物”显然不符合它们的演化方向。
而植物不能跑不能跳,面对动物、细菌或者真菌的袭击,它们只能被动挨打。
为了生存,许多植物演化出了一些“防御物质”——在受到侵袭时,具有一定的反击能力,原蕨苷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说“蕨菜致癌”有明确的科学证据,但“致癌”的意思是“增加致癌风险”,而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
所谓“增加风险”,是指得病的可能性增加。“证据确凿”是说“会增加风险”这个事情很确定,但它跟“增加多少风险”是两回事。
就蕨菜致癌而言,按照日本197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经常吃蕨菜让男性的食道癌风险增加了2.1倍,女性则是3.7倍。
就增加的比例来说,的确是很大,不过考虑到食道癌的正常发生风险也不高,增加两三倍也还是一个比较小的几率。
而且这是在长期经常吃蕨菜的地区,当地的饮水中也会有原蕨苷的存在。
风险大小跟摄入的量有关,如果实在是喜欢它的味道,偶尔吃几次尝尝鲜,所带来的风险也小到可以忽略。蕨菜营养丰富,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湿,滑肠。
【成分】:含麦角甾醇、胆碱、甙类、鞣质、淀粉等。
【用途】: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小便小利,或妇女湿热带下;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
【用法】:煎汤,研末,或煮食,炒食。
【注意】:用以滑肠通便,须作菜食。炒肉或煮汤甚美。作菜食,因经过浸、漂、加热,清热解毒、利湿作用较弱。素食、久食能伤人阳气。
【功效】:
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下气降压。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3、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4. 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附方】:
1、蕨菜散:蕨菜研末,每服3~6g,米饮送下。源于《圣惠方》。本方取蕨菜清热解毒及利湿之功。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
2、蕨菜木耳肉片:蕨菜15g,以水浸漂后切段;木耳6g,又水泡胀;瘦猪肉100g,切片,用湿淀粉拌匀,待锅中食油煎熟后放入,炒至变色,即加入蕨菜、木耳及盐、酱油、醋、白糖、泡姜、泡辣椒等翻炒均匀食。蕨菜、木耳质滑润而能利肠道,便性偏寒凉,唯与肉同炒,则较平和而味而鲜美。用于老人、虚人津血不足,肠燥便秘或大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