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小肠疝气有哪些危害 疝气不可盲目治
近几年,小肠疝气频繁出现在孩子身上,它的出现严重危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让原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家庭却为了小肠疝气而发愁,踏上就医路途,父母担心孩子因为疝气身体发育受到伤害,然而小肠疝气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一点,下面就让我详细为您讲解。
家长必知:小肠疝气3大危害
1、影响正常发育:由于腹股沟部疝气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前列腺疾病;小孩会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正常发育。
2、影响消化系统: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3、危及生命健康:疝气经常上下来回往复,使疝囊颈反复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且疝环口长期遭遇疝容物的刺激,这样极易导致疝囊发生粘连和嵌顿疝的发生,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
孩子小时候对疝气认知度比较低,也无法清楚描述疝气给他带来哪些痛苦。所以家长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腹股沟疝为最常见
疝又名“疝气”、“小肠气”,我们的腹部是最容易出现疝的地方,其中腹股沟疝更是占整个疝发病率的90%以上,因此一提起疝,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称之为“小肠疝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陈杰纠正,“西医解剖学中其实并没有 疝气 这个词,规范说法应该是腹股沟疝、切口疝等。”
疝有很多不同类型,可以发生在人体内任何一个部位,如车祸时脑出血、脑水肿会出现脑疝,手术切口处会发生切口疝。我们的腹部是最容易患疝的地方,腹股沟疝占整个疝发病情况的90%以上。
和人们通常的认知不同,疝不仅仅是由提拎重物引起的,大多数人是由于腹壁先天存在薄弱区,又或者由于睾丸下降部位在出生前闭合不全,最终发展为疝。其他病因还包括家族遗传、胶原性疾病、过往有过开创性手术史、曾有过增加腹压的用力等。
一些人的脏器或组织先天存在薄弱区域,也有些人是由于年龄增长或因为有创手术而导致薄弱部位出现。器官、组织对薄弱点的压力就可能造成疝。高龄、吸烟、肥胖以及长期的咳嗽都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疝更青睐老人和儿童
男性比女性更易得疝
从发病者的年龄来看,老人是疝的高发人群。国外文献报告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疝的发病率可以达到4%,国内调查的结果是1.8%。而7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可以达到40%以上。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0至82岁,很多人体检的时候都会发现有疝。
此外,儿童也是疝的高发人群,且主要集中在男性。陈教授解释,男性睾丸发育过程中形成的通道如果没有完全闭合,受内脏的压力就会形成先天性疝气。早产、剖腹产的孩子发生疝的几率可以达到38%。普通孩子的发病率也在1.8%左右。
而从性别分布特点来看,中国每年大约有200万新增“疝”病例,其中大部分患者都集中在男性。数据显示,男性得疝的几率是女性的25倍。
“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通过肌肉或周围组织壁的薄弱部位向外凸出,就会形成 疝 。这就好比汽车轮胎的内胎,轮胎外层的橡胶破了,原本被外胎包裹着的内胎就会通过胎壁上薄弱或破裂地方向外拱出来。”关于什么是“疝”,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疝从广义上说,是一个组织或器官通过正常或非正常的通道发生移位,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由于疝本身症状不是特别重,疝常常不被当成病而被忽视,患者就诊率低。对此,专家强调,疝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并非说明它是“小病”,可以不加重视。延误治疗、错误治疗甚至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打硬化剂、胶水、戴疝气带等可能会加重病情
有些疝并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中被检查出来的。但大多数腹股沟疝至少会表现出以下症状中的一种:
感到隐痛、无力、沉重、压迫及刺痛,或是腹部、腹股沟、阴囊等处有灼痛感;站立过久或腹肌用力(如咳嗽、提拎重物、运动、排便),痛感会加重,休息时则有所缓解;日间活动之后,肿块的凸出可能会更加明显;当患者咳嗽、弯腰、拎东西、用力时,肿块也会可能增大。
腹股沟处或阴囊部位出现柔软的凸起,轻轻按压可回纳,仰卧时会变小或消失。
突然感到腹股沟处剧痛,或有“撕裂感”。
“由于疝本身症状不是特别重,病人常常不把这种病当病。”陈教授说,虽然疝的危害很大,但常被人们忽视。
除了就诊率低,中国疝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比率也很低。“有些患者偏信小广告上 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不复发 的宣传,去不正规的诊所打了硬化剂和胶水,我曾经在一个月里收到几例病人都是因为打硬化剂出现了其他病症。用粘胶水的方法治疗疝,三个月的复发率可达到近70%,事实上,国外没有拿胶水粘疝气这一说法”。
中医治疗疝也有很多方法,如服中药、提气、贴肚脐、戴疝气带等,对此,陈教授表示不推荐。“从某种意义上说,戴疝气带压迫了组织,使局部血运受阻,加快机体老化,反而会使腹壁缺损扩大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