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只要国家下决心 只要下决心转型 中国将以惊人的速度去实现

2017-05-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也是即将上台的奥巴马政府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在过去几年经常说假如三百年后来看今天的历史,会发现这个时代最重大的事件既不是反恐战争,也不是中东的混乱局势,而是中国的崛起.也许三十年后来看2008,我们也会发现这可能将是中国现代史上有些沉默的"里程碑".在这一年里,中国经历了唐山地震后经济和人员损失最大的地震,举办了奥运会,也戏剧性的感受了经济从通胀向通缩的转变.当然,经济还远未达到通缩的程度,但其下滑的幅度之快让人吃惊.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也是即将上台的奥巴马政府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在过去几年经常说假如三百年后来看今天的历史,会发现这个时代最重大的事件既不是反恐战争,也不是中东的混乱局势,而是中国的崛起。

也许三十年后来看2008,我们也会发现这可能将是中国现代史上有些沉默的“里程碑”。在这一年里,中国经历了唐山地震后经济和人员损失最大的地震,举办了奥运会,也戏剧性的感受了经济从通胀向通缩的转变。当然,经济还远未达到通缩的程度,但其下滑的幅度之快让人吃惊。

国际上,五大独立投行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从严格意义上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变身商业银行,华尔街受到了重创。中国坐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深受外需衰退的打击。此时此刻,中国在国际经济的池塘中,不可能独善其身。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新兴市场“发展史的浓缩”。其巨大的成就一方面来源于改革开放所赋予这个国家的制度红利,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战略清晰而有效,尤其是近十年,通过一系列积极扩大外需的措施,中国有效地弥补了内需的不足,发展了经济。

但在21世纪即将迈入第9个年头时,中国的结构调整仍无明显改观。一方面是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一方面是外需在GDP中的比例日渐提高。中国此时不但是可以撼动全球经济的巨龙,也易受世界市场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数个层次上冲击着中国经济,而且中国在海外的近2万亿美元事实上也面临着相当的风险。对于国人来说,一笔高的有点吓人的学费恐怕将难以避免。

未来当如何?呼喊了至少十年的结构改革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口号问题了,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选择问题。假如我们错过这次机会,没能顺利的将经济引导到内需和消费的道路上,中国经济的未来三十年将不进则退。但假如国人可以化危机为改革之动力,积极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那么中国的发展不但将给中国人带来极大的普惠效应,更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

从此观之,中国的确站在其现代史的十字路口上。何去何从,需要国人做出选择,而面对纷繁之时局,保持思维之理性与开放恐怕仍将处于绝对的第一位。

为此,本报最近专访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颇有研究的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先生,希望这位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的观点可以对中国 “亡羊补牢”的决策有所裨益。

“出口可能将是长期的衰退”

我们知道1929年那场世界范围的大萧条,很可能我们马上就要面临这种局面——谁都不愿意消费。这对中国的出口而言将是长期的衰退。

《21世纪》:过去三十年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您也曾经提出中国在经济增长上的表现是满分。对于中国经济长时间快速增长的原因,很多人提出了不同角度的解释,其中一种看法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近三十年全球化的大发展以及中国成功的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您对这种观点如何评价?

马丁·沃尔夫:的确,如果100分算作满分的话,中国的经济增长毫无疑问能得到100分,但在收入分配上我给中国打50分,环境保护则只能给25分。我去过很多个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这绝对是很惊人的成就。

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有很多,全球化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我认为这主要还是应该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此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随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还开启了出口加工贸易的进程,这一政策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得到了推广,出口由此获得了迅速增长。

而且伴随着投资的持续高增长,出口增长的速度之快以及时间之长都让人惊讶,即使和印度这样一个工业生产投资增长很快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表现也更为出色。在这一过程中,允许FDI的进入为中国的出口部门做出了极大贡献。

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化起了很大作用,但更多的还是应该归功于中国开放经济、开放市场,并充分调动了中国人生产积极性,同时保持政治稳定的措施,这些才是中国过去三十年成功的原因。

不过,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处于世界100名以外,中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过去30年中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还只是完成了初始阶段的任务,接下来经济想要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深化改革了。

《21世纪》:您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惊人成就,但现在中国经济遇到了严峻的转型挑战,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环境中,那您现在怎么看这些问题呢?

马丁·沃尔夫:我认为近年来中国调整经济模式的成效不明显,而我在多年以前就写文章强调过中国需要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否则今后将有可能遭遇很大的危机。

第一个关键问题是高投资和低消费,中国的国情很特殊,多年来它都保持着非常高的投资率,而且还在不断攀升,这在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这也带来了隐患。亚当·斯密说过,经济发展的唯一目标就是消费。

因此如果让我来衡量中国经济的成就,那我是不会聚焦于GDP增长这个指标的,更合适的指标应该是消费增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消费增长滞后于GDP增长,我并不是说中国的消费增长幅度不够大,而是指消费增长与经济总量的增长不匹配。

而且,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其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4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储蓄占GDP的比重大概是60%,这里的储蓄指的是国内投资与贸易顺差的总和,也许这个数字有点夸大,但也可以以此大概推算出中国公共和私人消费总合约为GDP40%的结论,其中私人消费可能仅为35%,这在全世界属于最低的水平。

这说明中国的大部分经济活动并没有增加个人福利,这也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中国经济在整体规模上是印度的3倍,但人均消费却只比印度高出50%。我相信下一代中国人会比现在生活的更好,但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可能赶不上国家经济增长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来他们应该更富有。

很多人都有疑惑——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和资本积累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劳动者的报酬占GDP的比例大概在40%到50%之间,储蓄率却异常高,劳动者倾向于把大部分收入都用于储蓄,不过2007年的数据表明中国储蓄的大部分来自政府和企业,而非居民个人,这表明政府和企业是资本积累的主体。

这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多于给劳动者的,而居民的高储蓄率对应的是低消费率,所以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方向,应该将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种高投资能否持续?过去多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GDP增长是建立在投资且投资率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的,然而今后GDP的增长还能长期依靠这个模式吗?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设想,假如投资占GDP的比例是50%,在该条件下GDP年增长率为10%,这个GDP增速是很高的。

但我要指出的,在这里投资率与GDP增速呈5∶1的关系,如果我们对GDP增速的期望值为8%,那么相应的投资率就只需要维持在40%的水平。

但这样一来,占GDP10%的需求就没有了,因为经济减速后,投资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其对上游产品的需求也会快速下降,这是从需求上来讲的;从另一角度来看,在如此依赖投资的经济模式下,GDP增速很小幅度的下降也会很容易引发大幅度的经济衰退。

其次,我很担忧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的问题。现在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已经到了10%左右的程度,而就在5年前,这一比例还只有2%。经常账户盈余爆炸式的增长有效的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这种模式也存在成本,这对于一个小国来说也许还没什么,但对一个大国来说,这种成本是很惊人的。

因为贸易顺差的投资回报率在我看来只有-5%到-10%。对此,我们要考虑通胀、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国债的低利率等因素,所以回报率是负的,最终我估算中国的外汇储备现在每年大约要损失2000亿美元左右。

这一部分损失本应该是中国人享受的福利,现在却变相成为了美国人的福利,2000亿美元大概相当于中国一年GDP的5%。真是难以想象,5%的GDP就这样送给了海外。而整个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约占中国一半的GDP,这么大笔的钱就提供给了美国使用,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出口增速下降10%就可能使GDP增速下降4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总量高的惊人,除了德国较为特殊之外,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出口能和中国相比。中国的现状是外汇储备作为资本流向海外,收益为负;来自海外的资本在中国却能获得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现在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至历史新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几乎为零,中国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损失。

现在各国已经没有更多能力去吸收如此庞大的中国出口产品了。过去相当于是中国向主要发达国家提供贷款,帮助它们消费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但是现在由于这场金融海啸,世界上几个主要靠资本流入来维持运转的国家,如美国、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法国,都已经不愿意继续过度消费了。

即使现在中国依然愿意以原有方式向世界各国提供贷款,这些国家也不愿意继续借钱去消费了。我们知道1929年那场世界范围的大萧条,很可能我们马上就要面临这种局面——谁都不愿意消费。

可以说目前除了美国政府外,没有哪个国家现在还想继续借钱。我们现在看到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在急剧上升,它还在持续的借钱度日,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因此中国面临的威胁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该怎么办?而且这对中国的出口而言将是长期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