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健身“游侠”董建华 坚守50余年传播健与美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备战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董建华从武汉市选拔出来参加了“全国艺术体操与舞蹈教练员培训班”、“全国业余体校教练员培训班”,并成为当时首批优秀学员中的一员,曾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随后,她便成为一名体操教练,在湖北随州等县市体操队中,培养了一大批体操运动员,在省、市参加比赛,并取得不少优异成绩。董建华的水平、能力受到高校认同,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聘为体操教授。
在1995年退休后,董建华开始着手研究健身操。四十多年的指导经验,加上十多年的研究,董建华创编的健身操享誉全国。其中,2007年她创编的第8套健身球操——《三峡,我的家乡》更是糅进了湖北的地方特色,结合三峡土家族的一些“喜鹊登枝”等舞蹈元素,令操、舞在优美的音乐中巧妙结合,增加了舞蹈力度和美感。受到广大健身者的喜爱,并在湖北、新疆、福建等地得到大力推广,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健身操比赛规定动作。
董建华,今年72岁,按理说这样的年龄随便运动运动,锻炼一下身体也就行了。然而,她却不辞辛苦地奔走在全国各地,为四方的健身人群做着指导工作。就像一个“游侠”,要把自己的一生所学传播开来。用她的话说,“只要为群众健身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再累也是值得的。”
●50年经验,让她\"游历\"全国各地
正因为董建华所创编的健身操,受到广大健身者的喜爱,她本人更是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其中,武穴市在董建华的大力普及下,被全国老体协评为\"健身球之乡\"。
对于取得的成绩,董建华表示,主要还是广大健身爱好者自身的爱好和需求所产生的。\"我也只是做了一些指导工作,真正喜不喜欢还是得看健身者自身。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外地,我不可能常年待在那里,只是他们有需要,我才会过去指导一下。\"不过,即使这样,日积月累地\"游走\"在全国各地,她也培养出逾千名裁判、教练员和骨干学员。
据了解,董建华受到全国各地健身爱好者的欢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她\"因才施教\"。\"各地健身人群的层次不一,起点也不一样,我自然不会对所有健身者都用同一套健身操进行指导。基础差一点的,可以从简单的学起,基础好的,可以直接练更高层次的。
像我目前编排的健身球操中,《我爱中华》就属于基础一点的,而《三峡,我的家乡》就属于高一点的,基础差一点的在练了《我爱中华》后,对健身球操有一定理解后,再练《三峡,我的家乡》也就轻松一些了。而这样循序渐进地练,他们的兴趣也就更大一些了。\"
●50年习惯,让她\"执着\"每个动作
或许是职业习惯,或许是出于爱好,或许是源于性格,董建华在她的指导过程中力求完美。学员一个动作没做好,她就会要求学员再做,并亲自反复地做着示范动作,甚至是对学员出场走路的步伐,站立的姿势都要求反复练习,直到满意为止。就像她说的,希望每位爱好者把自己当作\"五员\":\"宣传员、组织员、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她是这样教导大家的,也是自己身先士卒做到的。
董建华对于学员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然而她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没有教训过自己的学员。\"大家都是来健身的。虽然水平有高低,理解有快慢,但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有一颗热爱的心,通过反复的练习,相信每位学员都能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要求。\"在董建华看来,学习健身操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每位学员应该知道它的好处,至于是否能做到位,相信每位爱好者也都尽力去做。
65岁的余金菊,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舞蹈基础,她平时健身也是以走路为主。如今,看到很多健身者都在利用跳舞来健身,她觉得很有意思,也就在今年初投身于跳健身舞蹈之中。
然而,基础的薄弱令余金菊领会舞蹈精髓非常吃力。余金菊感叹道:“老师教的时候记得,但过不了多久就忘了,又得让董老师重新教。而董老师从来没有抱怨过。”
余金菊说,董老师为了学员,经常会把一段连贯的动作分解,甚至是停在一个动作上,对头、眼、手、身进行一步步的分解讲解。“这对于我来说,就更好理解了。即使理解不了,照样子一个个动作来,也是可以达到董老师要求的。”最让余金菊感动的是,董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像她那样学习动作缓慢的学员。
在学员中,也有一些“老手”。60岁的汪梦荣,就是万家湖社区的领舞人,而她跟董老师学舞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偷师”。“我早就听说,董老师编的舞蹈不错,一直没有机会跟她学。现在她到我们这儿来教,当然不能错过机会。”
汪梦荣在社区与健身者一起跳了七八年舞,但总觉得差些什么,而一些后来学员让她教舞时,她又感到吃力。汪梦荣说:“自己根基不深,怕教不好大家,每次教的时候压力很大。”
看到董建华的教学方法后,汪梦荣很受启发。“董老师不仅自己能编些套路,而且在很多细节上该注意什么,该怎么做讲得很清楚,而且反复演练,这让我们很容易学。当然,我学会了正好可以卖给我们社区的那些学员,她们肯定觉得我也很棒。”
董建华不担心自己教不会学员,也不怕自己的学员学得慢,惟一怕的是自己迟到。董建华每天早上从武昌紫阳湖赶到武汉开发区老年大学教学,半年来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只有一次打电话来说,今天公汽坏了,可能会来晚点。
然而,那一次,董老师是直接招了辆的士,依然提前五分钟到达课堂。”老年大学校长骆立先说,董建华住在武昌,她每天早上6点多就出门往老年大学赶,每次不到8点钟就到了校门。“很多次我们都没有来开门,她就已经赶过来了,比我们这些员工来得还要早。”像董建华七十多岁这么大的年龄,还有这样的敬业精神不得不叫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