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升诗词 《我侬词》与赵孟頫、管道升的爱情

2017-07-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管道升,字仲姬.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书画大家赵孟頫之妻.工诗文,善书法,擅梅.兰.竹.山.水.佛像等,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管道升,初听像个道士名,但确是个不俗套的名字.而大凡名字不俗套的人,似乎命运亦不平庸.至少管道升是的.历数中国文史上传为千古佳话的美满姻缘,我觉得她与赵孟頫算是至美满的一对.有些人知道<我侬词>是通过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有的则是通过<亮剑>:新婚之夜,田雨写了一首<我侬词>给李云龙,以此表示两人相亲相爱,永不背弃

管道升,字仲姬。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书画大家赵孟頫之妻。工诗文,善书法,擅梅、兰、竹、山、水、佛像等,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管道升,初听像个道士名,但确是个不俗套的名字。而大凡名字不俗套的人,似乎命运亦不平庸。至少管道升是的。历数中国文史上传为千古佳话的美满姻缘,我觉得她与赵孟頫算是至美满的一对。

有些人知道《我侬词》是通过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有的则是通过《亮剑》:新婚之夜,田雨写了一首《我侬词》给李云龙,以此表示两人相亲相爱,永不背弃。而也正是因了田雨这样贤达体恤的爱,使李云龙及时勒住了后来出轨的脚步,羞愧悔悟。

说起来,这首词的来历也有些类似。管道升也是写与她夫君赵孟頫的。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松雪道人等。湖州(浙江吴兴)人。系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八贤王赵德芳之后。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其书体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官居一品,名满天下。还被忽必烈惊呼为“神仙中人”。总之绝对是个比琼瑶里的白马王子还白马王子的好男人啊!据说管道升28岁嫁与赵孟頫。

搁现在也算是晚婚型的了。但能得遇如此良人结百年之好,相信管道升也会含笑说,“亲爱的,我不会怪我们相遇太迟。我庆幸我终究等到了你。”说来管道升的双亲定也是通情达理的人,毕竟那个年代,能把女儿留待闺阁到28岁的,可说是开明前卫的父母了。想这两个妙人,爱好相似,自是很有共同语言的。婚后琴瑟和谐,百般恩爱自不必说。

但世间难有完美事,再好的白玉也有微瑕。话说,到婚后大约二十载时,年近五十的赵孟頫看到当时名士纳妾成风,也想跟个潮流,续几个妙龄美眉做姬妾,又不好意思对管道升明言,就写了首曲子试探:

“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意思说“我为学士,你是夫人。你没听说陶学士娶了叫桃叶、桃根的两个小妾,苏学士也有叫朝云、暮云的两个小妾。我便多娶几个姬妾,也不过分,你年纪已经40多岁了,只管占住正房元配的位子就行了。”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当年曾作《桃叶歌》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泳》“桃叶临渡”一景中写道:“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后人据此认为赵曲为笔误,“陶学士”当为“王学士”;当然也有人考据之后,认为王献之并无此二妾。但作为文人的理想,此二人形象已广为后人所接受。

话说管道升看出丈夫有纳妾的想法后,一不哭二不闹,只是略一思忖,写出了这首《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名为词,实为元曲小令。以朴实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夫妻情爱的亲密无间,水乳交融。让赵孟頫深受感动,收心回意,夫妻复又恩爱如初。

说来,这赵孟頫仍不失为深情专一的好夫君。毕竟,在那个年代,纳妾是个寻常事。而且人家还知道先写词请示,还知道不批就收手。比起现代人,不知要深情多少倍。

虽说如白玉微瑕,然而瑕不掩瑜。管道升和赵孟頫仍算美满姻缘,神仙眷侣一对。

从艺术造诣上说,管道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远远高于她在诗词上的成就。她的《秋深帖》、《墨竹谱》等都是国宝级的传世之作。

不仅这夫妻才名满天下,他们的子女也都在书画方面皆有造诣。元仁宗将赵孟頫、管道升及其子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可说是“书乡门第”的最佳代言人了。

公元1319年,管道升因病卒,享年58岁。三年后,赵孟頫卒。

或许,她不算是长寿的,但是绝对是幸福的——安乐无忧的生平,书画诗词的造诣,与他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满佳缘。与其追求生命的长度,不若追求生命的质量。这样的一生,足矣。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