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阿必大丁是娥 迎新春沪剧经典演唱会举行 最年轻沪剧人首登大剧院

2018-05-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成立沪剧班和青年团助小苗快成材 最年轻沪剧人首登大剧院16岁的徐响响有些遗憾,"演出票太抢手了,爸爸妈妈没有买到票,只能在家通过电视直播看我的节目了.""戏·聚精典上海的声音"2017迎新春沪剧经典交响演唱会日前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作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校2013届沪剧班学生,徐响响等26人与上海沪剧院老中青艺术家一起唱响开幕曲<上海的声音>.压轴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促成"七代同台"盛事."他们是沪剧发展

原标题:成立沪剧班和青年团助小苗快成材 最年轻沪剧人首登大剧院

16岁的徐响响有些遗憾,“演出票太抢手了,爸爸妈妈没有买到票,只能在家通过电视直播看我的节目了。”“戏·聚精典上海的声音”2017迎新春沪剧经典交响演唱会日前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作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校2013届沪剧班学生,徐响响等26人与上海沪剧院老中青艺术家一起唱响开幕曲《上海的声音》、压轴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促成“七代同台”盛事。“他们是沪剧发展最重要的财富。”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

喜欢沪剧就不会觉得辛苦

徐响响和同学们为这次亮相排练了近一周,“大家都是第一次登上上海大剧院舞台,既兴奋又激动。”一开始,同学们用传统戏曲动作配合演唱,得知沪剧院为全体学生量身定做红色西装和紫罗兰色长裙后,大家重新调整了动作。

钱王斌斌比徐响响幸运,“我的爸爸、妈妈、哥哥买到了票,全家专程从浙江慈溪赶来看我演出。”演唱会结束,她和家人连夜开车回慈溪过年,“学校早放假了,为了这次演出,外地同学主动留在上海排练。学校离排练厅比较远,我们专门住到沪剧院旁。

”钱王斌斌3岁开始学越剧,曾获得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因为喜欢茅善玉唱的《金丝鸟》,她转而报考沪剧班,“我不会讲上海话,学沪剧挺难的,不过戏曲艺术有相通之处。越剧表演帮助我更快理解沪剧。

”沪剧班汇报演出中,学生们排演《阿必大》《赠玉兔》,迈开舞台生涯第一步,今年7月,他们将进入上海沪剧院实习,“听师兄师姐讲过,沪剧院演出很多,挺辛苦的。但我喜欢沪剧,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不会觉得辛苦。”钱王斌斌说。

演员和观众一样要后继有人

为解决人才青黄不接问题,上海沪剧院2006年和2013年与上戏联手创立沪剧班。钱王斌斌说的师兄师姐正是2006届沪剧班学生,2011年进入上海沪剧院。沪剧院为他们成立了上海戏曲院团少有的“青年团”,每年安排逾百场演出,除了大量折子戏外,还有《雷雨》《陆雅臣》《庵堂相会》《魂断蓝桥》等大戏,让每个年轻演员都有机会挑大梁。

去年专为青年团打造的大型原创沪剧《回望》亮相北京,受到好评。这次的演唱会上,青年团演员代表洪豆豆等表演《回望》《金沙江畔》片段。

茅善玉表示,“以前新人与前辈同台,只能唱配角、演龙套。成立青年团,有助于青年人尽快成材。”今年7月,新一批演员“上岗”,她已经想好了培养大纲,“对2013届沪剧班,我们不会急于求成。

先在大量演出加入学生们的小片段,让他们将基本功磨扎实。”在茅善玉看来,2013届沪剧班学生首次亮相大剧院,重在激励,“告诉他们,这里是一个演员要追求的艺术殿堂。给学生们安排合唱节目而非折子戏,扬长避短,他们会有压力但又不至于难到不能完成,由此积累自信。”

老艺术家王明达出现在《名段联唱》,虽忙着表演,他也不忘审视学生们的表现。王明达负责沪剧班专业课,从捧着《小学生学上海话》开始一字一句教发音,到带着丁是娥、王盘声沪剧前辈的原版录音来到唱念课,再到排演折子戏,王明达深有感触:“演员和观众一样都要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