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荣华乡洪范寺是李自成的最后归隐之地?
近日,笔者与友人去新化荣华乡赴龙湾湿地一游,同游的乡领导伍主任告诉我们,此地有白衣佛寺与洪范寺,那白衣佛寺名气极大,香火旺盛,只那洪范寺更远更偏,且山路崎岖,少有人知。大家兴致盎然,决意不惧艰险,只想一看究竟。
洪范寺在荣华乡新安村一个叫挂榜山的山谷里,新安村地处新化安化两县交界之处,挂榜山则与大熊山相连。洪范寺坐落在一片参天古木之中,以前有一个名隐山的老和尚在寺中修行。令笔者惊讶的是,当地居然有一位退休老教师怀疑当年的隐山和尚便是李自成,因没证据,旁人也就一笑了之,并不当真。然而,这引起了关注李自成十余年之久的笔者的注意。
十多年前,笔者去大熊山走访时,便对散落在山中的一批僧人塔墓的由来产生了怀疑,有学者考证为李自成余部被打败后流落大熊山最后老死山中,而笔者经过对一些林场老人的采访后认为:李自成极有可能藏身此处。尤其是当年山中曾驻扎过十万人的大军,以及山中一些有关金银的传说让笔者数十次进入大熊山考察探寻。但是均无收获,不想此次挂榜山之行对李自成失踪之谜却有了大发现。
李自成生死疑云密布
李自成的生死之谜是在他自江西败退湖北后开始变得扑朔迷离的。
分析当时的局势可以看出李自成面临重大抉择。其时李自成北临阿济格,吴三桂的数十万大军,东、南有南明左良玉,何腾蛟的重兵把守。大顺军处于满清、南明军队的夹击之中,形势迫使李自成从民族大义出发,实施联明抗清的战略。
然而,李自成攻占北京,逼死崇祯,杀死福王,与南明政府已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当时被拥立称帝的南明皇帝正是福王的儿子朱垏键,而李自成也绝不会以皇帝的身份去依附南明臣子何腾蛟,因此李自成若要保全大顺军,立足湖南,联明抗清只能选择退居幕后或者完全归隐。
1645年五六月间,数十万大顺军移至湖南相继归顺何腾蛟。其中李自成的主要部将刘体纯、袁宗第、牛万才等部被改编为“忠武营”,与清军长期作战于湖南五溪区一带。
五溪区包括湖南西北、西部及西南一带,古称梅山地区。新化时称上梅,安化时称下梅,而莽莽苍苍、险峻雄奇的大熊山正处其中,为梅山深腹之地。大熊山距新化北约80里,处新化、安化、溆浦三县交界之处。
当时的梅山地区既有清军的进攻,又有南明军队的反击;既有当地土司政权的武装,又有绿林豪杰的起义。深处梅山腹地的大熊山却因为交通阻隔,地理位置偏僻特殊,与世隔绝,恰恰成了各方势力无法顾及的世外桃源,李自成若要归隐山林,这里确是一个最佳去处。
自李自成在九宫山生死成谜之后,湖南黔阳(今怀化洪江)却有了李自成的记载:“李自成以数十骑突走村落中求食,村民皆筑堡自守,合围伐鼓击之……人马俱毙,村民不知李自成也,截其首献何腾蛟。”
在湖南北部,李自成军队已经归顺何腾蛟,这支部队为何未被收编?何腾蛟有什么理由和实力去伏击这支部队?当时何腾蛟的实力主要以大顺军为主,而记载表明这支部队尚拥众十万,身为皇帝之尊的李自成怎么能够仅带数十人在村落中去亲自求食?如果李自成早已死于九宫山,他的侄儿李过为什么在听到李自成死于黔阳之后还要“勒兵随赴。
夺尸而返”?不正说明一些亲信将领心里早知道李自成并未死于九宫山吗?而黔阳官兵也仅仅以死者左目伤镞就认为死者是李自成,也无法让人信服。李自成若要归隐很容易找人金蝉脱壳。在九宫山的死亡其实就是一次巧妙的脱身,并从此失去踪迹。
李自成在黔阳之死与在九宫山之死一样说法不一,疑云重重,让人捉摸不定,当时不但清廷不信李自成已死,南明政权也不信。
这各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正说明了李自成在故布疑云,为其完全归隐做好准备。应该说李自成的归隐之地是一步步形成的,并不是在某个地方定下来就不变了,而是在不断寻找中最后确定一个安全无虞的场所。
李自成曾隐居大熊山?
洪江东邻溆浦、新化,屯留于此的李自成不可能不留意到大熊山,巧合的是这时的大熊山出现了和李自成有关的传说。大熊山脚下新化和安化村民代代相传,大熊山上曾经住过一位皇帝,并出现过一支10万大军,他们突然而来,又突然消失,莫知所终。
其时,大熊山上兴起了48座寺庙,有人说是李自成的部分将士在此避难,但谁也说不清他们的来历。是什么人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在此大兴土木?这个明显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工程为何而建?在新化横阳、西河一带也留下李自成埋有金银财宝的传说。
笔者经考证和分析认为,李自成在湖北巧妙脱身之后,避开这支大军,自湖北入湖南,带少数人沿湘西南下,一路寻觅最后的归隐之地,最后由洪江经溆浦进入新化大熊山。只有这里险峻高远的地理环境和封闭隔绝的社会环境才能让李自成在此大兴土木,安心隐居而不被外界所知。
事实也是这样,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的三百多年里,当地人和外界都一直没有弄清楚这些人来自何方,也一直无人过问他们的生存状况。据记载至少有一百多人进入大熊山,这些人从此如石沉大海般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之外,直到康熙末年才陆续死去。
然而,笔者数十次往返大熊山却并未找到相关证据,山上曾经有过的48座寺庙也大多不存,就在笔者深感困惑时,此次洪范寺之行却有了重大发现。
洪范寺与隐山大师的传说
洪范寺建于明代中期,明末时荒废,虽处群山环抱中,外人极难进入,却有数条隐秘茶马古道与外界相连,除马帮外,外人极少知道。而让人玩味的是李自成的几股余部有规则的部署在溆浦、新化、安化三地,在大熊山四周呈品字形保护。当地人说,明末清初时一个叫隐山的和尚来到这里,与龙化为一身,或常与一条隐龙在寺内下棋,传说隐晦暗示这个和尚非一般常人。
洪范寺前的两块石碑则透露这位隐山大师的来历,石碑为康熙39年所立,散落荒草中已久,字迹有些不清楚,然而可以依稀辨认出隐山大师“孤雁离群,冥鸿绝慕……自荆南遍游云水”,言其离开群体独自来此,如幽冥中一只孤鸿断绝了别人所羡慕的一切,从湖北南部来到此处。
九宫山就在湖北南,不就是李自成最后失踪的地方么?尤其让人惊讶的是碑文中有一奇特“龙”字,左偏旁为帝字,是否在暗示此龙为帝?而且碑文说明隐山大师正是避兵祸于此。其中一句最让人寻思:隐山大师“暮志存而力不及,可奈何?”
立碑前后几年已是康熙中期,不但李自成余部早已在云南、四川被灭,连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也被平定,天下太平久矣,李自成再想造反已失去天时地利人和。此暮年之叹与李自成晚年心境何其吻合,否则一个荒山修行野僧何来暮年壮志?碑侧刻对联一副:大开法界千古眼,XX浮提万户门。这遗落的两字极有可能是“顺合”,藏头二字合起来便是大顺,正是李自成称帝的年号。
了解洪范寺的地理位置后不得不为其选址赞叹,既隐蔽又有古道与外界相连,且新安两县边民常为土地争斗,不相往来,这些都为李自成的归隐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当地人说,隐山死后还有许多人来此挂青,挂的都是上等丝绸。如果是一个荒山古寺的野和尚哪来如此奢华?
2013年几个盗墓贼在洪范寺后盗墓被抓,有人在寺内主持床下发现一条隐秘暗道,不知通向何处,一个修行的和尚为什么要修一条暗道呢?经过四周调查,可信的解释是逃跑用的,可以说隐山非一般和尚,身份十分特殊。
离洪范寺十余里山中有百人寨,寨外有大坑,近年坑内发现大量人马尸骨和刀剑等短兵器,当地人称烂人坑,百人寨不甚高却视界极阔。据当地村民说,躲在山沟的悉被发现杀害,而躲在百人寨的一百余人则未被发现而幸存。那些被发现的大顺军战士与清军血战后全部战死被埋入烂人坑,只有躲在百人寨的那些士兵幸存下来,伴随李自成度过余生。
从烂人坑发现的短兵器来看,这些人当为保卫李自成的亲兵,一般作战的士兵多为长兵器。这些亲兵一直守护到康熙末年,社会安定了,他们也老了,无力再回到自己的家乡,最后老死异乡的荒野。隐山和尚绝非一般出家人,也不可能是李自成手下将军一类人物,因为几位重要将领都在溆浦、安化、新化一带领兵作战,他的侄儿李过则带兵活跃在湖北荆州一带,隐山大师极大可能就是李自成本人。
370多年来,李自成的生死之谜让世人一直困惑不解,说明了他当时金蝉脱壳的成功,而成功归隐大熊山也说明了大熊山的安全与隐蔽。做为一个和清廷、明廷都结下不共戴天之仇的起义军领袖来说,李自成的归隐都必须高度保密,即使在他死后,明朝余党和清廷都不会放过他,因此他的归隐和死后安排都是十分隐秘的,绝不可能给当时的人们留下痕迹。
这位当年叱咤风云的一代豪杰,没想到他的结局会如此凄凉寂寞,不过历史总会留下蛛丝马迹,给有心人去发现去解密,也许这就是历史之谜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