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谈凉小心更易中暑
“哎哟,我头昏、身上发烫、人没劲,是不是中暑了哟?”每天都坐在空调房里上班的小芹中午吃完饭后到街上逛了一圈回来后发现自己没对劲。“不可能,办公室凉凉快快的,咋会中暑?”在人们的经验里,只有那些在户外工作,长时间被太阳暴晒,又没有休息好,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人才容易中暑。其实不然,在办公室工作,长期享受空调凉爽的白领人群,由于缺少耐热锻炼,一旦离开空调环境,在室外呆的时间稍长点,也会出现中暑。专家介绍说,中暑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中暑前兆、轻度中暑、中度中暑以及严重中暑等,不一定非要到昏迷、抽搐、倒下才算中暑。
据专家介绍,人体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热和散热,让温度得以维持恒定。但在夏天,由于外界环境气温高,有时甚至超过了人体体温,身体散热机制就会发生障碍,热量闷在体内,导致胸闷、发烧以及眩晕等症状。所以说,中暑是机体热平衡机能紊乱导致的一种急症。其发生除了气温高以外,还包括湿度大、不通风等外界因素。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是中暑的先兆。
此时,要尽快离开高温潮湿的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坐下来休息,喝些糖盐水或其他饮料,在两侧太阳穴擦些清凉油,休息一会儿。当出现中暑先兆后未予重视,继续停留在强烈阳光照射或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如海滨浴场、蒸气浴室或拥挤的汽车中,则会出现面色潮红,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干燥或无汗、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头痛、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专家提醒,中暑的症状由于非特异性,即也可能在其他疾病中出现,有时候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尤其是中轻度中暑很可能和感冒、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混淆。
又热又渴的时候,来一碗刨冰,来一大杯冷饮,那感觉真爽,但这也仅仅是暂时的一种凉快感。因为,冷饮虽然会带来暂时的舒适感,但大量饮用,会导致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余热蓄积,极易引发中暑。
据成都胃病医院业务院长温育敏老师介绍,冰水、冷饮等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20℃-30℃,大量冷饮进入体内,很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血管收缩、黏膜缺血,从而减弱胃肠消化功能,造成痉挛性疼痛,甚至导
致腹痛、腹泻。对于老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喝冰水、冷饮除了导致胃部不适,还可能引起脑血管的痉挛,从而引发心绞痛等。因此,老人一定不能喝冰水。此外,夏天运动的人也不宜喝冷饮,因为锻炼时体内血液大多集中在体表,消化系统暂时处于贫血状态,冰冻饮料喝下后将对贫血的胃肠产生强烈刺激,使血管收缩而加重贫血。正常人喝的饮料温度以8℃-14℃为宜。在炎炎夏日里,可把白开水或饮料放到冰箱里稍加冷藏,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感觉不冰手时再饮用。
炎炎夏日,要解暑降温,预防高温中暑,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夏天以迟睡早起为佳,中午适当睡会午觉。外出时最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同时,每天喝1.5至2升以上的水,最好是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
在气候闷热的时候,总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或干活,认为这样凉爽。其实不然!如果气温接近或超过体温(37℃左右)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这是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有皮肤辐射等作用。当外界温度低于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持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
所以,人们这时打赤膊,就更容易吸收热量,感到更加闷热。如果穿着上衣,人的皮肤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就可大大减少。打赤膊只有在气温低于人体体温或有风的情况下,才会比穿衣凉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