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成长记vol.01 | 制琴师孙全武

2019-06-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职场成长记>的第一期中,我们找到了"非著名"手工吉他制琴师孙全武,准备和他聊聊制琴师这个有趣又神秘的职业. 他还和我们分享了许多他的人生

在《职场成长记》的第一期中,我们找到了“非著名”手工吉他制琴师孙全武,准备和他聊聊制琴师这个有趣又神秘的职业。

他还和我们分享了许多他的人生经历和在二手玫瑰时期的音乐故事,讲了讲他即将在年末成立的属于自己的手工吉他品牌。

他说自己在很小的时候曾梦到过一个覆灭的部落,后来才在书中猛然发现那就是曾经的古格王朝——就像他的梦境一样,孙全武40多年的人生当中也充满了启示录般的剧情。

文丨李禾子

编辑|宋子轩

和孙全武的这场聊天消耗了一碟薯条,两碟番茄酱。孙全武说番茄酱是他的最爱,这时我们才知道,他是个从小在新疆长大的山东人。24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新疆,家在边区福海县,一个叫做农十师一八二团的地方。

他说自己是一个怀旧的人,番茄酱大概让他想起了家乡。

当然“怀旧”在孙全武身上也有另外一种解释——制琴。孙全武现在在美国SurfCity吉他做制琴总监。就像在信息时代,仍有人喜欢用胶片拍电影、仍有人乐意买唱机听黑胶……孙全武觉得量产琴不能和手工琴相提并论,手工琴除了音质,更多的还是一种“工匠的传承”,是一种有温度的作品。

制琴师,一个类似于品酒师和闻香师的职业,常常和个人天赋分不开。这种天然门槛也将绝大部份人挡在门外。孙全武告诉我们,目前国内的制琴师至少上百人,系统学习过制琴的可能只有几十个或许更少,而且能做到独立开模、独立设计的更是没有几个。

2009年,孙全武成了制琴大师高君为数不多的学生之一,跟着高君一学就是3年,几乎又上了一次大学。这一年也是他“北漂”的第13年,中间做过琴行、组过乐队,还在唱片公司呆过,加上来北京前在新疆艺术学院学习钢琴和调律的经历,在他看来,之前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在为后来学制琴做准备。

他说自己在很小的时候曾梦到过一个覆灭的部落,后来才在书中猛然发现那就是曾经的古格王朝——就像他的梦境一样,孙全武40多年的人生当中也充满了启示录般的剧情。

下面是我们与孙全武的对话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制琴的?

7年前(注:2009年)。那时一个偶然机会,通过我当时在唱片公司的老板也是好友陈泽钊认识了高君老师。刚好我当时住得离高君老师特别近,走路5分钟就到,所以我每个星期都去给高君老师做助理,一边学习。

大概学了三年之后,北京怡生飞扬公司因为拿到了美国SurfCity吉他在中国的代理,所以就请我去做这个品牌在中国的总设计师。从这个时候起我就开始边学制琴、边运营这个品牌了。不过现在我只要有空,还是会去高君老师那里干干活、学习学习。

最开始学制琴的时候就准备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吗?

这个过程也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我后来在回顾自己的历程的时候,发现我前面学到的所有东西其实也都在为这个做基础,从兴趣到天赋我都有,所以走向职业也是必然。

我最初是在新疆艺术学院学钢琴和钢琴调律的,这个时候就为我耳朵的功力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光要听音准,还要听音质。所以我对木质乐器原声音色的敏感度非常高,这都是常年积累的结果。

1996年我来北京之后,最开始在琉璃厂的琴行打了四年工,后来就开始组乐队弹贝斯,最开始组建了图腾乐队,后来又在2000年去二手玫瑰帮忙。之后又去空中网做了一段时间彩铃,再之后我就去了陈泽钊的天合天仁文化公司做编曲和录音。

做乐队和做编曲其实是两个概念,做乐队只需要负责自己的部分就好了,但做编曲需要从和声、理论、感觉和所有乐器的架构控制来综合考虑,要学习很多东西。我大概在唱片公司做了6年时间,中间还做过吉他音源的采样,这对吉他音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接触了不少名琴。

因为当时公司人手不够,我又学了很多软件,像photoshop和illustrator制图软件,还有AE视频软件。后来做吉他设计,而且我又不愿意走别人的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软件上设计了第一版吉他外形及内部结构的制琴方案。

所以我上面的所有经历对我的制琴都是有帮助的。

什么时候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把琴?

2013年,当时我还在工厂的时候,边负责我的量产琴,边做我的手工琴。

你觉得一个好的制琴师需要具备什么?

一个好的制琴师必须要有很好的声学认知,要懂木材学、结构学、力学、美学等。还有强悍的动手能力。最好还要会弹琴,不会弹琴就会很难建立自己的标准,一个制琴师,如果光模仿别人、没有创新是不行的。

你怎么理解“匠人精神”这个词?

首先是要有追求,有自我意识的觉醒,你自己的审美和知识结构决定了这个,如果你自身素质不到的话是达不到匠人精神的。要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的设计、审美情趣和知识结构,是这些因素综合架构的结果。能把自己的理念实现这条路很难,要有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的执着精神,还要耐得住寂寞。

制琴对你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呢?

这还是跟人的经历有关系,机缘到了,加上自己喜欢、热爱,就会推着你走向职业、把它作为一种终身事业。如果我没有认识高老师,我也不会走向制琴这一行。另外自认为在制琴上有这方面的天赋,人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所以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96年为什么会来北京发展?

当时就是想来北京发展音乐梦想,在北京同类人非常多,能找到很多和你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乐队。而且在之前,我觉得自己在钢琴调律方面已经做到一个顶点了,对我来说没挑战性了,只是作为一个生存手段而已。而且音乐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

你来北京之后做的事一直都和音乐有关,那么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