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伟军佛山 佛山狮头传承人黎伟首徒尝试借3D打印技术打开新空间
亚洲工业网讯 黄白的灯光从镂空的狮头中四散而出,狮头变得绚丽起来。狮头的纹样、祥云和金箔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出不同的色彩,狮头的形象变得有层次起来。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狮头竟是用3D打印出来的,内里的繁复和细腻与手工几乎没有差别。
狮头灯的创作者叫欧琦辉,她是佛山市铁军小学的美术老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狮头传承人黎伟的大徒弟。从单一的狮头到衍生品再到结合现代工艺的3D打印,欧琦辉让传统狮扎插上了创意的翅膀。3D打印 金箔,再配上传统的狮扎,如此跨界合作似乎也给佛山非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将狮头文化引入校园
在欧琦辉的工作室内,贴满了不少学生的作品。孩子们把从粤剧脸谱和京剧脸谱演变而来的纹样,想象成火把节、大蛋糕、外太空,甚至还把狮耳做成小雨伞。自从拜师学艺后,欧琦辉也想在传承上尽自己的一分力。如今,欧琦辉将狮扎带入了铁军小学,非遗就这样进入了校园。谈及传承,欧琦辉总是说,将传统做到极致便是创新。
6年前,欧琦辉把扎狮头课程引入铁军小学。去年9月,欧琦辉出版了教材《扎狮娃——佛山狮头工艺之写色》,用通俗易懂的叙述、生动传神的卡通形象再配以中英双语对照,向读者展示了南狮的代表——佛山黎家狮的狮子头制作过程中的写色技艺。欧琦辉说,把非遗变成系统教学和课程体系,在全国她应该是第一个。
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告诉欧琦辉,扎狮头包括了扎、朴、写、装四个环节,即使是黎伟师傅,也是跟着父亲学了八年才出师。让小学生直接学习扎并不现实,所以她从写色这个比较适合孩子的实际的环节切入,旨在让他们体验扎狮头文化。
“埋下一颗传承的种子,静待花开。”欧琦辉表示,只要100个孩子中有50个真正能牢牢记住佛山传统狮头的历史,有两三个愿意去从事这个行业,在她看来已是成功。欧琦辉说,曾经有个学生把狮头纹样做成装饰画挂在家里,客人无意问道,这个孩子竟然滔滔不绝地讲起狮头文化的内涵,让客人都非常惊讶。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陈岸瑛看来,欧琦辉在非遗领域做得比较全面。除了将非遗引入校园,欧琦辉把非遗与科技结合,融入自己对衍生品的设计与理解。欧琦辉对未来并没有宏大的想法,她笑称:“我打算先把传统的东西做好,我还没从师傅那里毕业呢!”接下来,她还会继续推广教材的应用,至于衍生品就会交给设计师团队,自己做好把控,分工合作。
打印狮头灯要整一天靠3000根柱子来支撑
玻璃展柜中,镂空的狮头在黄白色灯光的照射下,显示出狮头纹样、祥云和金箔三个不同的层次,狮背还有代表着刘备狮的色彩,跨界融合的艺术效果让人印象深刻。在“青春非遗多彩佛山——‘非遗进清华’”第五期研修班结业成果展上,欧琦辉的《狮涵·美光》受到了多方关注。
“这已经是第9个了,前面8个都失败了。”欧琦辉说,用3D打印技术打印这个篮球大小的狮头,需要整整一天。打印的技术难度很大,这个狮头里有3000多根柱子,力学走势稍有偏差,狮头便会崩塌。狮头的复杂造型和力学结构,普通打印程序都无法运行运算,只能通过人工运算调试。除了3D打印,在狮头上还有其他传统非遗的影子,比如狮头上薄如蝉翼的金箔。
原本,欧琦辉可以用另一种3D打印方法来降低技术难度,但需要打印4天4夜。考虑到灯具的实用性,她放弃了这个成本过高的方案。如今说起来,欧琦辉仍心有余悸:“在展览前3天,这个狮头才成功赶制出来,当时我都差点想放弃了。”据介绍,从构思到成品出炉,欧琦辉的团队花了整整5个月时间。
跨界融合催生3D打印狮头
为什么选择3D打印来做狮头灯?欧琦辉说,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狮头骨架的美感,比如里面纵横交错的铁线是一种繁复的美。得益于清华一个月充满启发性的学习经历,她头脑中突然冒出了“不妨将狮扎与当下流行的3D打印结合”的念想。
一开始,欧琦辉只是想在清华学点新知识。工笔画、中外美术史、图案学等各式课程一下子涌来,美术专业出身的欧琦辉不止一次地恍然大悟:“非遗可以这样来延续,以前怎么没想到呢?”每天充实的课程,也迫使欧琦辉重新思考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随着课程的深入,欧琦辉受到更多的启发。这次结业成果展提出“1 1”模式,让传统工艺玩起跨界融合,正是一次契机。在欧琦辉看来,把传统做到极致就是创新。传统要保留,但也要适应当下,只要稍稍改变表现形式,非遗也可以重新焕发活力。
受古画中“室上大吉”的启发,欧琦辉巧妙地把狮头上传统的竹笋角改成了鸡,取其谐音即为“世上大吉”。这次,好玩又实用的3D打印狮头灯应运而生。
受外国小朋友触动她拜入“狮门”
欧琦辉是梅州客家人,现在在佛山市铁军小学做美术老师,与佛山狮头的结缘非常偶然。若干年前,欧琦辉曾在电视上看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狮头传承人黎伟的采访。她依稀记得自己当时的感慨:因为学时长又赚不了钱,这位70多岁的老匠人竟然没有一个徒弟。
后来,有一次欧琦辉带儿子去佛山祖庙玩,无意中听到一个外国小朋友一边看舞狮,一边说着如何区分关公狮、刘备狮,如何识别狮头上的花纹。欧琦辉感叹,一个外国小朋友竟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如此认识,“这让我在触动的同时又感到愧疚。”自此以后,欧琦辉决心要学习狮扎。
在铁军小学校长曾中文的鼓励和帮助下,欧琦辉终于在2012年成为了黎伟师傅的首位徒弟。2013年,在学校实习的一位美术老师被欧琦辉的热情感染,成为黎伟师傅第二个徒弟。目前黎伟已有4个徒弟,还有不少人陆陆续续跟着他学。据欧琦辉介绍,黎伟师傅的狮头以繁复、牢固著称,但现在舞狮使用的是轻装狮,结构简单、质量较轻,更易于表演。相比之下,黎伟的作品更倾向艺术品方向发展。
累到直哭不止一次想放弃
说起自己的学习生涯,欧琦辉伸出了双手,“手指都变形了,而且不能做指甲。”欧琦辉笑着说道,其实学做狮扎会上瘾,就像小时候妈妈打毛衣一样。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她只能逮住碎片化的时间见缝插针地扎一下。欧琦辉说,她特别感激学校的照顾,周一到周五会安排一个上午时间让她去学。采访时,她把一个狮头放得远远的,还不好意思地说:“不能碰,一碰到我就忍不住想扎一下。”
欧琦辉拿起手中的一个狮扎告诉记者,就这么小个的狮头,里面就有1300多个铁丝缠绕的节点,而为了让自己能够熟练地记下来,她会重复地做底座,反复地记忆。欧琦辉坦言,最怕的就是用传统的竹篾扎狮头骨架。“竹篾很硬且有很多的倒刺,稍不小心就刺到了肉里,需要用针来挑出去。
”不过好在现在已经逐渐选用铁丝和钢丝来扎。“铁丝很硬,通常需要人用手指掰成自然的弧度,我的力气比较小,总感觉很费力。”欧琦辉说,5年的学艺生涯中,她哭过不少次,也曾不止一次想放弃,“不是我不能忍受其中的艰苦,而是觉得没时间陪孩子。”
以前欧琦辉很享受晚上扎狮头的时光:在灯光和音乐的陪伴下,丈夫看书,儿子玩乐高积木,而自己则在茶香中静静地扎狮头。不过,两年前女儿出生后,欧琦辉的生活与扎狮头就产生了冲突。她既希望陪着可爱的女儿也想坚持自己的扎作,内心的两个小人不断扯来扯去,最终让欧琦辉崩溃到哭了。
“最后我还是调整过来了,我学会了规划时间,我妈妈会帮忙哄小女儿睡觉,每晚8点半到9点半,我又可以扎狮头了。”欧琦辉说。她的儿子觉得妈妈很辛苦,他用稚嫩的童声说:“我要用机器编程来做狮头,让妈妈不用那么辛苦。”
扎狮头四大工序
扎狮:先用竹篾、砂纸为主料扎出狮胚。
朴狮:再用砂纸、纱绸为原料朴狮,一般里外盖三层砂纸,中间夹以纱绸把狮胚糊起来。
写狮:用油彩上色,勾画花纹。
装狮:组装时要用可活动的连接装置把下巴、睫毛和耳朵装上,以便这些部位能自由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