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6000万票房!都是谁在看《冈仁波齐》?

2018-08-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图片均来自网络 搜狐娱乐讯(森月/文)<冈仁波齐>在上映首周就已经回本了,这部其实是"套拍"出来的电影,一部剧情平淡.素人出演的"真实电影"

图片均来自网络

搜狐娱乐讯(森月/文)《冈仁波齐》在上映首周就已经回本了,这部其实是“套拍”出来的电影,一部剧情平淡、素人出演的“真实电影”,怎么会在《变形金刚》这种大商业系列片的间隙顽强生长,甚至比很多商业大片的投资回报率还要高?导演张杨在2015年多伦多电影节上就曾经接受过搜狐娱乐的采访,在一家蚊子数量惊人的咖啡馆小院子里,张杨导演一再特地强调着这不是纪录片,不是剧情片,是一部“真实电影”。到底是什么让这样一部“真实电影”竟吸引来如此超乎意料的关注?到底是谁在为《冈仁波齐》贡献票房?

“冈仁波齐”是一座神山的名字,它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不仅如此,它还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与普通剧情电影不同,《冈仁波齐》看上去像一部纪录片,然而表演者却全部都是演员,这一场“朝圣”也是精心策划过的一场旅行;然而虽然是演员在表演,表演者却不是职业演员,他们的确是真正的素人,也想要去一趟冈仁波齐和拉萨朝圣,因此这场电影的拍摄既完成了拍摄,又完成了一群人的朝圣心愿,听上去像是一场行为艺术,这也是为什么张杨拒绝将之称为“公路电影”而叫做“真实电影”。

即使如此,这种效率的回报简直是令很多“唯IP论”投资者困惑不解,为什么一部几乎没有剧情的电影可以吸引人们走进影院?《冈仁波齐》实际上是张杨在进藏拍摄《皮绳上的魂》的那一年间隙拍摄的,虽然花费一年多时间,然而却不是典型电影,对它的院线票房也基本没有预期。这种原本不被看好、原本以为至多一日游的电影,却在上映14天后还在不断发酵?自从《摔跤吧!爸爸》改变了人们对“中国观众”的刻板印象,《冈仁波齐》这样的电影似乎也对“中国观众”进行了重新画像。

根据猫眼、百度搜索及艺恩提供的数据,在想看/已看该片观众性别出奇地平衡,男女比例分别约为46%和54%;而在教育程度上,也以本科为分水岭基本约在58%(以上)与42%(以下);不过这次二线城市的观众数量超过了一线城市一倍,传统一线城市的观众与四线观众的数量相差不大。

如果说对《冈仁波齐》的兴趣代表了一种对更纯粹精神生活的向往,那么这次,一线城市观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似乎明显落后了,也许在繁华大都市的观众工作太忙,竞争过于激烈,也许真正有情怀还是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生活、基本解决生活必需,且仍然对“在路上”拥有情结的那一批观众。

说到底,这些人是谁,在哪里呢?通过在打分平台豆瓣、猫眼、格瓦拉以及院线现场的抽样调查,去看《冈仁波齐》的观众,基本是有以下这么几类人——

《回到拉萨》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金曲了,当年唱着这歌骑着摩托进藏寻找灵魂净化的中国式老嬉皮们已经早就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要么捻着贵重的文玩成为各行业领头人,要么自我放逐到边陲开着小旅馆过着自在的生活,当年流行的一切——流苏、老皮具、牛仔帽、素色长袍和编织毯,都成了昨日回忆。中国没有真正的嬉皮,然而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一路高歌“回到拉萨”的那部分70、80后,带起了名噪一时的文化风潮,也是中国一代年轻人对商业社会的叛逆。张杨曾说,自己是在进藏计划拍摄《皮绳上的魂》时涌起了拍摄《冈仁波齐》的念头,路边有很多藏人磕着大头,他想为他们拍一部电影。这一年正是2000年,而这些仍然怀念着这种文化并被这种文化影响着的观众,后来成了《冈仁波齐》的主要观众群体,一提到西藏和朝圣,有如对嬉皮士提起Beatles和伍德斯托克,他们仍然会怀着丰沛的情感走进影院,并成为最初为《冈仁波齐》叫好的群体之一。

对另一种观众来说,他们痴迷西藏文化,对藏传佛教文化也怀有极大的兴趣,自诩为“精神上的康巴人”,也是对了题材就一定去看的观众,虽然数量不多,仍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消费力量。这个群体无论职业还是性别、年龄,都难以总结规律,不过他们并不醉心于物质生活,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成长,追求比“眼前苟且”更远处风景,也是能被以身体丈量山路的藏人感动的一群人。从在打分平台中发布的评论内容分析,这两种人群是《冈仁波齐》的主要消费者。

在2015年《冈仁波齐》初次路面多伦多电影节的时候,开头和结尾都是十分安静的黑屏字幕,中间也没有过多的包装,十分朴素,当时参加首映的观众中有很多是当地华人。在计划投入院线以后,发行方出于商业考虑请来了朴树创作演唱主题曲。朴树这几年风头正健,随着唱片行业的逐渐复苏,他出的数字专辑《猎户星座》单是在某音乐平台就已经卖出15万张之多。这些年朴树一直都是一些电影为自己增加文艺气质的一剂美容针,比如他为《解救吾先生》、《厨戏痞》、《后会无期》、《聂隐娘》等电影演唱主题曲/推广曲,而这些电影的上好口碑也强化了他本人的文艺标签。因此请朴树来演唱《冈仁波齐》的主题曲,无疑是为其注入极大的商业生命力,朴树发布推广曲《NO

FEAR IN MY

HEART》当日,《冈仁波齐》搜索量陡增,借着在《跨界歌王》上王珞丹和朴树的合唱,“冈仁波齐”在当天的百度搜索指数也显著增长。

对朴树的歌迷来说,无论是某音乐平台上15元一张的数字唱片还是朴树喜欢的电影,他们都是愿意买单的。什么?觉得比不过当红鲜肉组合的粉丝吗?——他们大都是从听着《那些花儿》走到现在的典型文艺青年/中年,他们特别低调,不喜欢在贴吧聚集发言,而且因为年龄成熟、职业稳定,他们经济实力可观。此外,《冈仁波齐》的美学价值也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普遍肯定,很多艺术片爱好者也对电影本身的摄影十分欣赏,这个群体的观众与肯为朴树买单的观众重叠率很高。

说来有趣,在影院现场,记者遇到了好几位“走错了厅”、“买错了票”的朋友。一位观众直到字幕都出来了才面露疑惑——这不是外国片儿啊?6月20日《冈仁波齐》上映首日,有《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加勒比海盗5》甚至《摔跤吧!爸爸》等大片在映,简直是挂了相的“一日游”电影,当日排片仅有1.6%。然而现场的确出现了一些在诸多好莱坞电影中“买错票”的观众,虽然难以统计这个迷惘的浪子群体究竟有多大,一些人“看了觉得也还不错”。

在电影上映首周末某一线城市连锁影院的现场调查中,还有一个观众群体引起记者注意,这些购票去观看《冈仁波齐》的观众,仅仅因为“摔跤爸爸看过了,其他的几个没兴趣,腻味好莱坞那一套”。特别是在6月23日《变形金刚》上映后,《变形金刚》的排片一度接近70%,其他电影几乎被挤压得没有空间,然而仍然有不爱凑热闹的观众选择看一个“只要不是变形金刚什么都行”的电影度过周末。好莱坞电影这几年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不但与华语电影不断努力推陈出新有关,也有其本身套路化、公式化带来的枯燥观感的原因。随着口碑发酵和同期大片的疲软,《冈仁波齐》在6月28日逐渐被扩大排片,上升至接近6%。七月还将有更多华语电影登上大银幕,并已经被许多观众“预定”在想看名单,加上《摔跤吧!爸爸》等其他语种电影的拦腰痛击,今年的好莱坞电影已经很难像前几年一样轻松掏空中国观众的钱包。

虽然并不能下结论说是好莱坞电影的式微之兆给《冈仁波齐》这样的电影以生存空间,华语电影确实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赢回有头脑、爱思考的中国观众。

随着《逆时营救》、《反转人生》特别是《明月几时有》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上映,截止发稿时止,《冈仁波齐》又回归到文青小群体的冷门阵地,大盘逐渐被真正的华语剧情片、类型片占领。但对投资仅1300万元的《冈仁波齐》来说,6000万已经可以开庆功宴,高风险意味着高投资回报率,不过这与当年制作人为《百鸟朝凤》下跪的惨烈相比,可以说是值得弹冠相庆的大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