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剧名喜欢七绝诗 观众抱怨太长“难记”热播剧剧名喜欢七绝诗 观众抱怨太长“难记”

2019-03-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秦时丽人明月心,那年花开月正圆.春风十里不如你,人间至味是清欢."这首七言绝句虽对仗不工整,却直接就是最近四部热播剧的名字.更有意思的是,

“秦时丽人明月心,那年花开月正圆。春风十里不如你,人间至味是清欢。”这首七言绝句虽对仗不工整,却直接就是最近四部热播剧的名字。更有意思的是,要是算上已播和将播的,剧名分分钟写成《长恨歌》的节奏。“花飞花谢花满天,寂寞空庭春欲晚。微微一笑很倾城,十年一品温如言……”何时起,“诗词大会”古风潮刮到了电视剧?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解读这一现象。

由迪丽热巴、张彬彬领衔的古装剧《秦时丽人明月心》前期宣传时一直叫《丽姬传》,开播前突然变更为又长又难记的名字,有说法认为,只因女主角公孙丽虽是秦国背景下虚构角色,而丽姬称谓在历史上却确有其人,《庄子·齐物论》中提到:“毛嫱,丽姬,人之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其中“丽姬”便是指西施,为了不让观众误会是“西施的故事”,所以改名。

而孙俪、陈晓、何润东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有真实历史原型,原本叫《大义秦商》,不少人就被演绎清代女首富孙俪的炸裂演技圈粉,“暖男”何润东也是世间少有,但追剧网友却“抱怨”,这剧名太难记!“叫什么‘花好月圆’来着?”

改名“包装”原本在网文改编的IP作品中十分常见。沿用小说名,最大限度地吸引原著粉丝,比如《醉玲珑》、《夏至未至》、《孤芳不自赏》,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若碰上《庶女有毒》、《天才小毒妃》这种名字咋整?于是就改头换面成《锦绣未央》、《芸汐传》——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既易被主流价值观接纳,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原IP营销和传播价值。

不过爱跟风的市场确实多变,之前大男主古装戏情有独钟于“××记”:《搜神记》、《莽荒记》、《择天记》;大女主戏则统一格式“××传”:《芈月传》、《如懿传》、《丽姬传》、《楚乔传》、《芸汐传》。还有各种“天下系列”:《弈天下》、《赢天下》、《独步天下》、《独孤天下》、《凤隐天下》。

“春风十里,不如你”遭过度解读:“春风十里”指妓女?

如今,则是七言古风“独步天下”,但也有剧因古风名字招惹“非议”。由张一山、周冬雨主演的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改编自冯唐小说,别致的青春爱情风一扫之前偶像剧之陈词滥调,但剧名却被认为对古风有“误读”。这部剧改编自冯唐小说原名《北京,北京》,是其“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三部。而剧名取自冯唐《三十六大》随笔集中的一首诗。“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但有网友认为,这句源自杜牧的《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简译是“扬州各式各样的妓女都比不上你。”虽然语言经过漫漫历史长河会产生语义变迁,但想起来还是让人觉得怪怪的。

对此,研究古代文学的青年学者侯印国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其实古人诗歌里大量运用过‘春风’意象,不止是杜牧,认为‘春风十里’就说的是‘妓女’,还是诗词量不够,抓到一句就进行过度解读。”

“人间至味是清欢”起名很怪异:“清欢”多用于烟花女

陈乔恩、佟大为主演的偶像剧《人间至味是清欢》正在湖南卫视热播,苏轼肯定想不到自己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多年后会化作编剧的灵感源泉,“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剧名将“有”改为“至”,充分凸显陈乔恩饰演的“安清欢”是众星捧月的第一女主。

搞笑的是,男配叫“翟至味”就罢了,男主居然叫“丁人间”……千万别误会这是一部美食剧,它就是一部大龄剩女偶像剧。套路观众也很熟悉,犯蠢的“经济适用男”佟大为、“霸道总裁”王一博,爱上大龄精英女主陈乔恩。之前《何以笙箫默》也是这样,剧名包含男主何以琛和女主赵默笙名字。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表示,《人间至味是清欢》,把“有味”改成“至味”没问题,但这句话是表达人到中年放下一切的恬淡之心,但剧中写的却是“三角恋”。另外,“正常人一般不会起名叫人间、至味,而清欢最多也是古代烟花女子的名字才会用”。剧名误用古诗词,给人感觉“没文化”。

《香蜜沉沉烬如霜》不知所云:“果子被烧成灰”指啥?

此类剧名扎堆,除直接引用古诗词为名的《海棠经雨胭脂透》(宋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寂寞空庭春欲晚》(刘方平)、《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以及化用的《人间至味是清欢》,还有不少来自网络小说或者剧方“原创”。之前爆款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杨洋、郑爽的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钟汉良、唐嫣的《何以笙箫默》。还有一拨在路上,比如讲述花神之女锦觅,与天帝之子旭凤三世轮回、守望千年的爱情故事的《香蜜沉沉烬如霜》。

如果以对诗词的误用来冒充“格调”,有时会适得其反。蒙曼认为,虽然古诗词在意向方面的表达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像《路从今夜白》这种将“露从今夜白”中象征节气的“白露”改成马路的“路”,虽然贴合这部剧男主角顾夜白和女主角路悠言的名字,但这句话的含义却很难解释得通。《香蜜沉沉烬如霜》更是“不知所云”,香蜜通常为果子,果子被烧成灰烬,十分费解。

这种现象是古风亚文化的延续

为何以诗词命名电视剧会流行?赵丽颖新剧的名字也由《明兰传》改成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此,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朱丽丽认为:在网络小说及网游中,醉心于古风的粉丝群体往往会在服饰、风景、情节、人名等各个细节讲究中国古典风格的营造。目前这种现象应该是古风亚文化的一种延续。

“挂羊头卖狗肉”也大有人在,剧情与剧名没有太多关联,反而会让人产生反感。挪用诗词作为剧名是一种市场跟风状态,虽然无伤大雅,但电视剧内容是否好看,剧情是否能与诗词贴合才是最应该考量的事。

“仿古”虽不完美 亦带动传统审美

“把主人公名字化用到作品名中,古人也用,比如《金瓶梅》就是典型。虽然这种风潮看起来挺扯的,但我觉得也有积极的一面”,青年学者侯印国持宽容态度,现在网上仿古、改写的作品中也有不少符合古代诗歌鉴赏传统,种种改编、仿写虽然不完美,有“没文化”的一面,但也是对古代审美趣味的一种壮大。“现在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的路径跟过去不同,他们可能先看过通俗版本的网络小说或者电视剧,由此激发了对某些历史及历史人物的兴趣,从而深入去做一些传统文化研究。” 侯印国说,最近核心期刊上有一些论文就来自一些网络贴吧的吧主,比如写纳兰容若,兴趣就发端于一些“没文化”的东西。“可能大家对电视剧的这种一窝蜂‘仿古风’,还存在一些偏见,但不妨看到它对传统审美风潮的引领作用。就古诗词而言,它也是在不断变化中保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