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志的书 宋孝志学术篇2 caolixue的空间
学术篇 宋老先生,终生忙于就诊,查阅典藉,翻阅名老中医著作,下班后一杯茶一本书,从不外出散步,很少和儿女们聊天,把精力全部用在中医事业上。他是衡阳师范毕业生,善古文教学,文笔犀利,但却很少见他动笔,自嘲自己“久不操觚”。
他说要想进步快,临床上要会博采众家之长,把他变为己有,尤其年逾古稀的老大夫,处方的含金量很高,要妥善积存他们的底方,从中吸取养料。例如秦伯未先生善治脑髓病变,地黄饮子、小续命汤他用得炉火纯青;胡希恕善用经方,一个小柴胡汤加减席卷内妇儿外,治病如神;方鸣谦先生精通内外科,他的补中益气十用,弘扬了东垣学说,泄露东垣之密;张志纯先生溶经方与时方于一炉,被誉为“治内科病的泰斗”;焦树德先生研讨历节“尪痹”,几十年如一日,为治痹开辟了一条新径……。
宋老一生治学,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出茅庐 宋老18岁悬壶羊城,当时少年气盛,有点初生之犊不怕虎,对所学的经方和时方都只有感性知识,没有实际的临床经验,加上年轻,一时不为当地民众所认可,前几年,虽面带笑容,把病人奉为上帝,病人还是不多,再加上广东人排外,经多年努力,才打开局面,直到不惑之年后,才从实践上把经方、时方在临床实践中筛选了优劣,临证开药已得心应手,但无任何建树,唯舅舅刘希盛口述“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医案,非常敬佩,崇拜吴秉贵、刘希盛、周公萍、刘家云、李泽民等医家,盼望自己晚年能赶上或达到他们的诊治水平,故把舅舅遗赠的医案,背得烂熟,以鞭策自己。
1977年宋老把这一清朝末年的医案,一边品茶一边口述,我把他记录了下来鉴赏。宋老说:“一日吴秉贵与老同学周志仁闲坐聊天,周半开玩笑地说:‘老吴,你今天说两湖总督请你去看病,又说二广总督又要接你去看病,你到底会看病吗?’吴大夫笑着说:‘当然会看一点,不然他会抬轿来接我?’周一边伸过手,一边笑着说:‘那你也给我看看。
’吴老说:‘行,要早上看。那你明天在家等我,我来看。’第二天天亮,周尚未起床,吴老就上门来诊脉,诊完笑着说:‘从脉上看,你现在还没有病,要到明年清明后你当病,我给你开个处方留着。
’周忙说:‘那你忙什么,病了我去找你看。’吴老说:‘不行啊,明年清明节两广总督张之洞(1837?1909)要看病,那时他把我接走啦,我给你留方,保存着。
’吴老提起笔,写了处方,并写了可能发生的反应,顺手将家书封好递给周,周不在意的将信随便扔在书架上的书中。 翌年清明刚过,周不舒服,以为伤寒,找著名伤寒家刘希盛(舅老爷),见周鼻鸣干呕,恶寒发热,稍感胸闷,予桂枝汤二剂。
服药后病情加重,马上去找治温病擅长的名医周公萍。周见其服桂枝汤,四肢厥冷,以为汗出亡阳,给四逆汤二剂。服后寒去热盛,以为病并非伤寒,去到擅治温病的刘家云大夫。
刘见其服四逆辈,寒去热盛,几日未大便,处以大承气汤一付。服完汤药,增胸胁苦满,寒热错综。找到擅长柴胡汤的李泽民大夫,李见其先服附子汤温阳,又服大承气汤涤荡热法,必当寒热互结中焦,给以四逆散协调阴阳,服四逆散还不见效。
先后吃了几个人药都不见好,这时想起老朋友吴秉贵曾给他留着一个方,还有一篇文章,不知写了些什么,赶忙在书架上找出信一看。吴老说:‘周应病伤湿,当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服一帖后当小便利,胸闷顿减,再服一帖病愈。
’又翻开下一页,上面写着周病后投医治病的过程,果如吴所料,服二剂病已全愈,周始信服吴老高明。他将先后给他看过病的老中医请在一起,酒酣之际,谈起治病经过,读了吴老去春所书处方脉案,真不出所料,大家更是欢笑高兴”。
席间,大家让吴老讲讲当时是如何预料周必在清明之后病伤湿。吴老说:“周好饮酒,有里湿表湿,清明时节梅雨纷纷,露吃陵前,里外夹攻,病湿则必不可免。
” 谈笑间,刘希盛责问说:“老周,你为什么服完桂枝汤不再来诊,你若来,我也一定会给你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刘又对吴老说:“你写对了没有?”吴老说:“我已注明,服刘氏桂枝汤不效,再去找刘复诊,一定会看出你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周打开信,果然下面括号里是写得清清楚楚,可惜未早翻开一阅,逗得大家哄堂而笑,酬酒别谈他事。(1977年高齐民笔录) 二、锦上添花 在宜章中医院工作,每天下乡巡回,一年要看成千上万的病人,危重、疑难的病人多起来,又有很多要急救的人,宋老说:“我的中医水平,在宜章6年,超过在广州的29年,摸索出了很多有效的经验。
至今还流行宜章民间,有以下三方”。
(一)药物流产避孕方 流产“红曲麦芽汤”:红曲30g,生麦芽60g,黄酒一杯,水二杯,煎服三付,即达到流产的目的。我的一个朋友的夫人怀孕,如法服三付达到流产的目的;他随女儿出国,为华侨流产,用的就是宋老方。
避孕“神曲麦芽汤”:六神曲9g生麦芽9g,三付即可,月经净后第三天开始服药,进三付就不会再怀孕。 (二)男性不孕方 男性不孕,精液检查有成活精子,但数量少是适应症,化验检查无精症则无效。
促精汤:仙茅15g,仙灵脾15g,韭菜根24g,菟丝子30g,锁阳15g,金樱子15g,地骨皮15g,甘草5g,九付。 送麟丸:熟地60g,白术60g,当归45g,枸杞45g,炒杜仲30g,仙茅30g,巴戟天30g,山萸肉30g,仙灵脾30g,制附子15g,肉桂15g。
红参10g,鹿茸10g,炼蜜为丸,每次9g(一丸),每日服2?3次。 汤丸服法:汤丸并用,汤药服9付,休息6天,丸药不停。丸药服一月,休息6天,3个月为一个疗程。
若中途已怀孕,则终止服药。 (三)治脚跟痛方 杜仲10g,附子10g,猪肾3个,将猪肾切开去净中心白物,洗净放入附子、杜仲,然后用苎麻捆住放锅上蒸,每日吃一个猪肾。
三日服完,不效,再服1?2次。 (四)医海拾遗 1、痢疾危证案 1954年6月13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1073号) 刘海兰,女,69岁,初诊,宜章县桐木湾村人。 少腹引痛,下利赤白,已经十余日,口不渴,头微痛,恶寒,发热,38.
6℃,发黄,舌绛,有紫色斑,脉见洪数,欲呕,自汗。属胃肠炎(急性渐转慢性),烦躁,因失于调治,渐趋入险境。 处方:川连4.5g,西党12g,干姜9g,北蒌(瓜蒌)21g,条黄9g,法半夏9g,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服此方一剂得效。
按语:宋老用半夏泻心汤治下利险症。湘粤两省秋季此病多发,且治痢喜用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桃花汤。治肠炎,轻度肠炎喜用黄芩半夏生姜汤,慢性肠炎喜用半夏泻心汤,急性肠炎喜用甘草泻心汤,有脱水亡阳之虑用生姜泻心汤,胃热脾寒用附子泻心汤,有热出血当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汉代以前,把痢疾、肠炎统称为下利,病机相同,方可通用。
如白头翁汤治痢疾,也治泌尿系感染一样。 此案乃半夏泻心汤加全瓜蒌,和胃降逆,消痞除满,临床上痢疾危证见胸心窝痛、大便不畅加全瓜蒌,则有小陷胸汤之意。 2、胃脘痛案 1954年6月7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994号) 王英明,男,36岁,初诊,宜章高桥王家。
胃气痛,胀满,受寒则发,煎服皂角冲酒,每每增剧,脉转濡紧,味蕾突,二便如常,欲呕,吐清涎,药后痛止,胀满消。 处方:砂仁6g,法夏12g,香附12g,高良姜9g,枳壳9g,广木香3g研末,生姜汤下,服本方痊愈。
按语:这是宋老五十年代初,初创砂半理中汤时的雏型,应知此方首创在50年代。1990年应《名医名方录》征稿,刘小北、王王芬整理发表。
3、心绞痛案 1954年3月3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622号) 程杏杨,女,23岁,初诊,黄沙堡乡人。 心下痛,舌苔白。 处方:丹参24g,砂头3g,檀香3g 痛甚加五灵脂、蒲黄、红花。
按语:五十年代初,人们对冠心病、心绞痛形成知者甚少,直到1958年以后,西苑医院郭老才把冠心病研究提到日程上。 4、头痛案 1954年6月7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1859号) 刘爱莲,女,8岁,初诊,后洞刘家 头痛、呕逆、手足冷、脉沉细。
处方:吴茱萸4.5g,西党9g,生姜三片,红枣三枚,“一剂愈”。 按语:宋老用经方,年青时常用原方,不加减,观察经方的疗效。
40岁以后,才开始加减一、二味药,有时也不需要加减,就用原方。 5、水肿案 1954年6月10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1058号) 刘文,男,33岁,二诊,车田刘家 周身浮肿,服一剂肿大消,胀亦减,只脚跟部尚浮肿。
处方:大戟3g,甘遂3g(面裹煨),芫花3g(醋炒),大腹皮9g,槟榔9g,苏叶9g,木瓜12g,青皮6g,茯苓12g,枳壳6g,苍术9g,台党6g,本方一剂痊愈。
按语:水肿用利水药不稀罕,但同时用三味虎狼之品,要用胆识,否则不敢用。最常见用一味,最多二味而已。宋老三味同用,夺关斩将,一战收功。 6、四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案 (1)余万超,男,24岁,第五区公所,1954年6月12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1066号) 尚时作痛(头梗部),浮肿,舌苔仍微黄。
处方:麻黄9g,细辛6g,附子9g,服本方后痊愈。
(2)宋梦乾,男,51岁,宋安村人,1954年6月20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1096号) 右边下腭牙龈痛,微浮,摇动,已一周夜不能眠,腹鸣,头痛亦有引痛,舌苔白腻。 麻黄9g,细辛9g,附子9g (3)董享莲,男,21岁,蔡家,1954年3月3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519号) 头痛,眼花,舌苔白,脉迟缓。
仍用原方。 麻黄12g细辛6g附子6g (4)周云柳,男,40岁,堡城人1954年4月8日 (摘自宜章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统一处方笺,诊字第850号) 血停后,体温低不足,周身仍痛,头痛,咳嗽,胸部痛,脉转迟,舌苔白。
处方:麻黄9g,细辛3g,附子12g,玄参24g 按语:此例系肝癌,导致食道静脉曲张吐血,故云“血停后”。
此方在《伤寒论》301条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原用于助阳解表,症状很少,是一个治疗范围极广的经方,凡肝肾阳虚之症,用本方稍加减疗效都很好。
宋老用此方治疗阳虚头痛,周身痛,以致阳虚牙龈肿痛。宋老说:“上龈乃足阳明之脉所贯络,下龈为手阳明大肠所贯络”,“牙痛有喜寒热之不同,其治有从标从本之异法”。宋老40岁时,适逢一老人说:“我过去每逢牙痛,都是买点生大黄,泡水喝,服后定能止痛,你试试看。
”从此宋老有了治牙痛的寒热二法,详见《燕山医话》144页“牙痛拾余”。 《十全良方》一书,在麻黄细辛附子汤中加川芎、生姜,名为指迷附子细辛汤,治冷风头痛。
7、小调经汤治奇疾 (宋老口述,1977年高齐民笔录于东塔楼) 鄺??,女,26岁,宜章县后洞张家人,1950年8月初诊 患者素来身体健壮,二七月经来潮,初潮后数月地道又闭而不通,渐在关元处生一大疔,红肿痛热,请来外科郎中,先服仙方活命饮三剂,肿未消,以为脓成,用三棱针从疔头刺入排脓,但刺后流血少许,未出脓,不久疔疮渐愈。
二年后,媒人上门为少女找对象,鄺女闻后昼夜痛哭流涕,并说:“誓不出嫁”。
母亲担忧,问其原因,方知近半年多来旧疾重发,原长疔疮处针眼重新溃破,脓流腥臭,并从疮内长出黑毛3?5根不等,一昼夜可长5?6寸,正因如此,所以“拒婚”,心中郁闷不乐,泪涕交加。
翌日其父知其女拒婚之故,遂请宋老往诊,诊毕见是疮疡,非已所长,本不想治,因病家殷切恳求,盛情难却,初用仙方治命饮三付,服后脓由清稀变稠,吉象,腥臭味稍逐,疮内生出毛发,每日拔出,第二天复出如故,夜间疼痛较甚。
因见患者低头不语,郁闷非常,必因患奇疾难以出口,所以肝郁不舒,遂更方予逍遥散二付,服药后少女感到心里舒畅,但痼疾如旧,真有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什么原因?沉思良久,方悟《内经》有“发为血之余”的论述。
此少女初潮应期而至,后因地道不通而生疮,至今经水未再来,疮内长毛发,每日5-6寸,当是瘀血所化,遂改用小调经散(麝香5分包冲、川芎9克、当归9克、琥珀3克冲服、丹皮9克、红花9克)三付,十全大补汤三付,晨服十全大补,晚服小调经汤。
服完三剂,疼痛止,月经来潮,疮口愈合,毛发消失,奇疾霍然而愈。 按语:无独有偶,2003年我去洛杉矶看望女儿,有时应针灸协会邀请,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临床应用。
课余,针协秘书宋静宜大夫邀我去她诊所,会诊一个“怪病”病人。 一个美国女人,41岁,望之身体丰满健壮,红光满面,不像有病。宋静宜大夫翻译说:“她得了一个怪病,两手臂汗毛粗大猛长,每周需用剃须刀刮两次,饮食睡眠如常人,我给针灸两个月,不见效。
”我诊其六脉沉而涩,问其月经多少天来一次?病人说:“一年多不来了。”她说完,我马上想到宋老治少女“疮内长毛”案。此乃经水不至,地道干涸,瘀血化为毛发,从两臂长出,当活血化瘀调经,我开了桃红四物汤。
病人不会煎中药,宋大夫代煎送药上门,五付药服完后,经水通,臂毛不再滋长,一切恢复正常。 8、治愈肠癌案 (宋老口述,1974年5月高齐民笔录) 刘XX,男,40岁,湖南宣章县武装部部长。
患肾结核、腰肌劳损、慢性肝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衰三度,在广州军区总院住院,后因大便不通,尿血,触诊腹部有肿块如鸡蛋大小,先后两次剖腹探查,经广州肿瘤医院确诊为肠癌,预计尚能活六个月,因无法医治,遂回宜章老家养病,每日注射抗癌药物,如此过了四个月,病情逐渐加重,精神已不正常,上街去自己找不回来家,所以警卫员老跟着他。
他的爱人和同志们说:“不能坐以待毙,找老中医看看,即便看不好,延长点寿命也行,解除点痛苦岂不更好。
” 初诊:见患者神情痴呆,沉默寡言,小小肠癌给了南下英雄一个沉重的打击,六脉弦而有力,胸满腹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舌润。
处方:柴胡18g白芍30g半夏9g黄芩9g枳实12g大黄15g滑石9g萆薢30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三付,水煎服。 二诊:服前药大便通,神志也清楚一些,遂改用早服大柴胡汤(分量同前)加桃仁9g。晚服蒲灰散(蒲黄9g滑石6g)加萆薢30g 两方各三付,早晚轮服。
三诊:进前药,神志日渐清醒,外出已能自归,不要再跟伴随,尿血已大为减少,效不更方,继续服用。 四诊:服上药达三个月之久,病愈过半,遂用早服蒲灰散,晚服八味地黄丸收功。
五诊:因心衰影响睡眠,去八味地黄丸,改用归脾汤,月余,诸症悉愈,经肿瘤医院检查,肿块消尽,肠癌全愈。 半年后退伍回东北,至今尚好。 按语:宋老治肠癌,用大柴胡主证为胸满腹胀、大便不通,用蒲黄散主证为小便不通、尿血。
妙用萆薢重剂,分清浊,治小便不利。在口述此案时,提及他单用射干麻黄汤治胃癌一例:病人在广州诊断后以为无生之希望,回宜章中医院治疗,因咳嗽,咽中痰鸣,我开了药,先后服了30多剂,再去广州复查,胃癌消失,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胃癌案,当时只集中精力听,忘了持笔记下,时间一长,大部分忘却了,今天才体会到“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真是一句真理名言。 宋老不惑之年,亦是医术思想成熟之时,临床对经方、时方的临床应用,已达炉火纯青。
都说跟宋3?5年,还掌握不了他用方用药的辨证规律,我看把宋老遗留的389个脉案,一个一个加以研究分析归纳,找出规律,一定能把宋老学术思想摸透、掌握好、继承好。他什么地方是继承,什么地方有发扬,什么地方超越前贤,只有分析透彻他壮年遗下的医案,才是真正学到了宋老的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