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非的父亲是谁 现代天文学家李启斌先生
李亦非的父亲是谁 现代天文学家李启斌先生,李启斌先生1936年8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宜都市。1953年9月至1957年9月就读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启斌先生1936年8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宜都市。1953年9月至1957年9月就读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至1985年在北京天文台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86年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至1982年在德国马普学会天体物理研究所从事客座研究工作。1985年2月至1987年5月任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1987年5月至1998年4月连任三届北京天文台台长。先后于1989、 1995 年两度出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1985 年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 5、第28委员会组织委员; 1990年任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联合实验室主任;1992年任攀登计划项目“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与研究”首席专家;1994年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 1995年至1996年任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总经理。
李启斌先生在天文研究中表现出杰出的才华和开拓精神,一生有大量高水平论文、著作在国内外发表。1965年他的论文“北京地区气候研究和北京天文台台址选定”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成果奖。1974年至1982年从事密度波理论研究,解决了密度波理论中长期维持机制和幅度,并扩展到太阳系起源研究。提出太阳系行星起源的动力学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提丢斯——波得定则,此研究成果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成果奖。1980年其著作《天体是怎样演化的》一书,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被授予建国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特别值得我们称道的是,他多次将我国古代天象观测与现代天文研究相联系,研究证明我国古代对天文学的辉煌贡献,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1988年被评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李启斌先生在任台长期间创新地构造了科研业绩评估系统,将竞争机制引入科研管理,优化课题组和各台站的队伍,使北京天文台的绩效逐年提升至院先进研究所行列。他大力鼓励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支持台里组建了多个高效益的高新技术公司,有力地推进天文台的改革,提高了职工收入,精化了科研队伍。他为北京天文台的基地建设、设备的改造及运行倾注了心血,1989年参与主持东亚最大的光学望远镜2.16米望远镜的建设。他同时放眼未来,提出“一天一地”重大天文设备的战略设想。励精图治整合天文台的资源,大胆规划、设计、并完成了天文台北郊园区的一期工程建设,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不拘一格地培养年轻人,提拔的一批优秀的年轻骨干,已成为目前天文台的中坚力量。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趋势,将天文研究瞄准前沿、面向国际,鼓励交流合作,开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他的杰出管理才能,使得天文台的各项工作日新月异。
李启斌先生把天文教育看成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他热心于天文科普,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利用各种天文事件,影响公众与决策层,启蒙未来的天文学家,在战略上为天文学的发展创造机遇。他在北京大学开创了一门面向全校的“天文与艺术”课程,文理兼容,充满人文精神,成为学生选课的热点。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也迅速地提高了天文台的知名度。
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原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李启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9月23日19时17分在京逝世,享年68岁。
李亦非悼念父亲李启斌先生
悼 词
亲爱的爸爸,你最喜欢的季节来到了,你最欣赏的枫叶变红了,你最珍爱的亲友相聚了,而你却悄然离我们而去。任凭我们无数次哭喊,你就好像你喜爱的那首歌“夏日里最后的一朵玫瑰”,在初秋的季节凋谢。
爸爸,你抛下我们走了,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悲伤与回忆,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你就是我心中最智慧,最慈爱的爸爸。从我珊珊学步,到看我武术夺冠,从辅导我高考中榜,到鼓励我赴美求学,是你和妈妈用心抚育我成长,伴我人生旅程。从小到大,每当我遇到挫折而气馁时,你总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每当我取得成绩的时候,你就会说:“山外有山,亢龙有悔。”你以大师级的智慧,丰富我的头脑,你以圣贤般的道德陶冶我的情操,你以宽广的胸怀包容我的任性,你以陶醉的笑容分享我的成功。
你是一个科学家,你严谨的治学风格,众多学术成果,为中外科技合作所作的贡献,奠定了你在中国天文界丰碑式的地位,你是一个慈爱的爸爸,对家庭的呵护,你对子女的教育,对亲属与同事的关怀与提携,赢得他们的爱戴与信赖。你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爸爸,你读哲学,谈古论今,知识广博深奥,你更是一个时尚的爸爸,无论是讲学还是外出,你总是西装革履,一尘不染,连医生护士都夸赞你是最爱干净的绅士病人,你总是不落潮流,你写诗,你作画,你上网冲浪,你为MTV呐喊,你是我没有任何代沟的朋友。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十年浩劫其间,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你从外地干校回家,浑身湿透背回一筐水果,为的是让全家品尝新鲜的鸭梨。在我求学美国期间,你不远万里,请假探亲,和我一起驾车游遍美国,造访北美各大天文台,为的是增长我的见识。在慕尼黑的市政广场,你和我开怀畅饮,分享你在马普学会的研究成果。在夏威夷的海滩上,退休的你舒心地和我们一家沐浴着阳光与海风,给外孙们编织动听的科幻故事。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在两周前的病榻上,当我哭喊着:“爸爸,我舍不得你走”你拖着虚弱的身体,却面带微笑地说:“我很好,别为我担心。”在你明知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想给我最后的安慰,这种深邃的爱,只有子女才能体会。
爸爸,七年前我们失去了亲爱的妈妈,而今你又离我而去,我和亦欧从今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再没有父母分享我们的快乐,再没有父母原谅我们的错误,也没有父母与我们回忆共同的过去。
爸爸,你走了,走的那么宁静,那么安详,就象一阵清风飘向茫茫的苍穹,那里有你毕生追求的宇宙奥秘,那里将有你最喜爱的超新星与你作伴,我想你,爸爸你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