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色伤寒的症状有哪些 三大治疗还你男性雄风

2018-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夹色伤寒是一种因房事时外邪由外入内而引起的疾病,为房事外感和男科急症.据考究,<内经>对本病早有论及,如< 素问? 凡论>曰:"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后世医家对本病也有所阐述,如< 夹色论治> 云:"夹色伤寒,为吾粤民间常见的房事外感证.实证为精泄感受热邪而发.病位主要在肾而兼及他脏."世代相传谓患本病者,羁迟7 日不治,则预后不佳,甚或有致死的危险,且死后每于爪甲及尾长强穴附近的肌肤,可见青黑色圆斑.虽然这种说法可能言之过重

夹色伤寒是一种因房事时外邪由外入内而引起的疾病,为房事外感和男科急症。据考究,《内经》对本病早有论及,如《 素问? 凡论》曰:“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后世医家对本病也有所阐述,如《 夹色论治》 云:“夹色伤寒,为吾粤民间常见的房事外感证。实证为精泄感受热邪而发。病位主要在肾而兼及他脏。”世代相传谓患本病者,羁迟7 日不治,则预后不佳,甚或有致死的危险,且死后每于爪甲及尾长强穴附近的肌肤,可见青黑色圆斑。虽然这种说法可能言之过重,但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高热、神智不清、澹语等严重证候,预后确实不佳。

夹色伤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头部沉重、胸闷及腰部刺痛,实证还伴有恶寒发热,午后潮热,口渴咽干,咳有痰血,食入即吐,舌质微红,苔薄,脉弦而微数等。虚证还伴有低热,入夜发热,骨蒸盗汗,五心烦热,面赤目眩,尿赤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论治法则 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方剂选要

一、首选方剂:夹色伤寒经验--方。生海金沙清热解毒、利水、退壮热。生老虎删清热消炎解毒、退热。鬼箭羽(玄参科.下同)清热解暑。老筋蕴清热利湿。方中药物配伍合拍.用药精专。四药配合,加强了清热解毒利湿之效(将鬼箭羽、老筋蕴先煎;后将海金沙及生老虎蜊擂烂冲服)。符霁光《新增经验良方》谓;“本方治疗夹色,百发百中,有起死回生之功。并亲见经验多人。”

二、备用方剂

①夹色伤寒经验二方:蚝豉外刚内棠,为血肉有情之品,清热利湿、止渴、化痰、止痛、除烦热。武夷荣(青茶一乌龙茶)味苦微寒。助阴、清热消暑、除瘴气、降下热、除痰热、止渴生津、清头目、解头部刺痛。鬼箭羽清热解暑。淡豆豉解表除烦,利小便、去外邪头痛。符霁光谓:“本方经验多人,不可轻视。”

②鬼箭羽岗梅细叶榕汤:鬼箭羽清热解表。岗梅根为苦寒泄热之品,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细叶榕树须清热利湿、退热、通络。熊胆草清热泻火。路兜筋清热解毒、利温化痰。木桩根清热解毒、利咽。蛇泡筋清热解毒、除骨燕、利咽、镇咳、以上七昧,配以人肾经,能助阴、去痰热、除烦渴,清心、除翳、降下热、利小便、清头目、止头部刺痛之细茶(绿茶)为引,使药直入病所,使热、毒清利而出,收到清热解毒,化浊利湿之功(本方以细茶为引,冷饮有聚痰之弊,故宜温饮)。张柏林、叶邓二艘、罗卓球等氏,在临床上用本方进行验证,认为对夹色伤寒初起,连服数次即可痊愈。

③夹色伤寒经验三方:白茅根清热利尿、解烦渴、镇咳。生扁柏清肺止咳。老筋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木芋头清热解毒、止痛、镇咳。榕树吊须清热、除骨痛。符霁光谓:“本方治疗夹色.百发百中,并经验多人,轻症一剂痊愈,重症煎服多剂,要双倍药味。”

④夜香牛汤:方中夜香牛(别名伤寒草、消山虎)一味,昧淡、性凉,疏风热,消积滞.凉血解毒,退高热,除胸闷、止痛。每日用鲜药30g,和适量水酒各半同煎。日服一杯,涂擦头、胸、腰及腹部。本方经罗卓球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⑤苦寒坚阴一方:苦瓜干20g,鬼箭羽15g,榕树须叶15g,鸭脚皮15g。如高热不退加如意花根30g,算盘子根30g,水600~800ml,煎成200ml温服,留渣再煎服,可连服2~3天。本方为赵思兢临床经验方。适用于轻型夹色伤寒的头重、胸闷症状。

⑥苦寒坚阴二方:鲜痕芋头500g削去外皮,不能用水洗.切成3cm厚块(干片30g)、木楗根50g,水1600ml煎成200ml,待温尝之,以喉舌不觉麻痒为合,一次服完。可连服2~3天。本方为赵思兢临床经验方。适用于中型夹色伤寒头重、胸闷及腰刺痛重坠的症状。

⑦苦寒坚阴三方:槐角子10g捣碎,水500ml,煎成150ml,温服。可连服2天。本方为赵思兢临床经验方。适用于重型夹色伤寒的头重、胸闷、腰刺痛重坠、爪甲紫瘀蓝黑、尾间长强穴皮肤见青黑圆斑者。服本方症状好转后,爪甲由蓝黑转为红活后,可转眼苦寒坚阴二方,以资善后。

三、中成药选介

(1)石岐凉茶:为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药厂制售。每日用1~2包,加水约100ml,煎成200ml温服。

(2)沙溪凉茶:为广东省中山市沙溪中药厂制售。服法同上。

(3)广东凉茶:为广州市历史上常用大同小异的大复方生草药制成,一般以救必应,三桠苦、鬼箭羽、岗梅根、鸭脚皮、千张纸制成,服法同上。过去以王老吉、常炯堂、神农茶、牛栏茶,三虎堂等名称制售,现在一般通称为广东凉茶。但处方组成大同小异。

针灸疗法 取气海穴,艾灸一壮,灸后闻小腹处“咕嗜”一响为效。

饮食疗法 蚝豉武夷茶汤。蚝豉为血肉有情之品,外刚内柔,清热利湿,止褐化痰,止痛降火。除烦热。武夷茶苦微寒,入肺、脾、肾诸经。清热下气消食,去痰热除烦渴,清头目,利小便。两味配伍,清热利湿除烦,退壮热之功效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