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整中、高考前焦虑的情绪
缺乏充分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坐立不安。焦虑常表现为:1.心理症状:紧张、担忧、烦躁、害怕、惊恐。2.躯体症状:出汗、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心悸、胸闷、尿频。3.运动症状:震颤、小动作多、坐立不安。
焦虑是一种情感表现,绝大多数因一定原因引起、可理解的、适度的焦虑都属于正常焦虑。
病理焦虑,指没有明确的致焦虑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称,严重的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符合下列之一的焦虑便是病理焦虑:因该症状而就诊或求助;采用服药等方法试图减轻症状;症状影响社会功能或产生明显苦恼。
适度的压力,具有激励学习的作用,可使注意力集中,促进能力的发挥。压力过大,可使人产生焦虑情绪,注意力涣散,思维清晰度降低,从而使学习效率降低。
如果一个人时常出现以下症状,说明压力较大:
身体症状:心悸,有时感到心脏猛烈跳动,心率过快,爱出汗,饮食不规律,有时候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常做恶梦。
心理感受和行为变化:经常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内心不安,紧张、焦躁、犹豫不决,因为急躁易怒,影响和他人的关系。有时候感到不能把握自己,情绪和行为很不稳定。
压力存在可以引起焦虑反应,表现为考前焦虑:发生在重大考试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精力不集中,心烦意乱,头痛、腹泻等。轻则影响备考,重则发展成为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考试中出现的过度紧张、大脑空白、推理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原来熟记的材料不能回忆。有的伴有手抖、口干、头昏、心率过快,直至休克,出现大家说的“晕场”。
考前肯定会出现紧张情绪,这是人类神经机制在起作用,是无法抗拒的。而且适度的紧张对考试是有好处的,会调动我们身体的能量,使我们以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什么是适度的紧张?(1)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复习处于兴奋状态并且不易疲劳;(2)睡眠也许不如平时塌实,但醒后立即觉得精力充沛;(3)进考场之前心跳加速,拿到试卷后可能仍然心绪难平,但不久就专心致志地答题;(4)有时复习的时候想到考试可能觉得很紧张,但只要进入学习状态这些想法就消失了。
考试焦虑的产生和内心期望值、自我态度、神经类型、过去的考试经验、应试技巧密切相关,焦虑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认为紧张焦虑必然妨碍我们的学习,因而急于将紧张情绪排除,并固执地认为只要排除了紧张,才能专心致志的学习和考试。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