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副市长奇巴图 包头市副市长高志勇:以棚改激活城市系统更新
日前,全国棚户区改造经验交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开,作为"全国棚户区改造示范城市",包头北梁棚改经验备受国家决策层和全国其他城市的关注。对此,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总结棚改经验时指出,当地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敢于担当,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形成了推进北梁棚改的内生动力,进而创造出仅用1年多时间就改造13平方公里棚户区、安置5.3万户居民的棚改奇迹,形成了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攻难克坚的"北梁精神"。
棚改对一座城市意味什么?城市管理者又如何看待棚改这块"硬骨头"?包头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北梁棚改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高志勇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专访时表示,棚户区改造实际上考验了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地方政府如果能够结合具体情况不打折扣地执行国家政策,就可以把棚改文章做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激活全盘、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效果。
深挖棚改内生动力
高志勇认为,在推进棚改过程中,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国家信用开始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棚改注入了资金支持,保证了项目持续推进。
"棚改工作必须征求民意,要让老百姓有话语权,使群众成为推动棚改的直接动力,而不是阻力。"高志勇在介绍北梁棚改经验时表示,棚改工作能够快速推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政府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民意相结合,回答好"为谁改"、"听谁的"两个基本问题,消除了过去由于政府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造成的误解和对立。
"一箭多雕"的棚改效果
目前,棚户区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市民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公共配套服务,基础设施落后。因此,此轮棚改最大的突破就是提升公共配套服务。高志勇表示,棚改绝不是换个地方建房子,而是创造新的生活环境,包括如何导入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棚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短期、中期、长期的布局谋篇。
为杜绝棚改安置社区成为新的"贫民区"和"城市孤岛",政府对于安置房选址、商品房回购的选择,都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要尽量选在城市成熟片区,这样才有利于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挖掘新常态下的城市潜力。
同时,拆迁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也会随着棚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这部分居民对生活缺乏信心、缺乏改善生活品质的动力,每个月只要打工一周就够维持一个月的生活成本,现在他们住上新楼房后,对生活充满期望。为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些群众会主动学技术、参加培训,提升职业技能,在倒逼机制下,人的命运也由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