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每分钟120击》导演:我曾投身同性恋政治运动

2018-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电影讲述两个年轻同志一起投身抗艾事业的故事 搜狐娱乐讯(文/顾草草)戛纳电影节临近结束,对于金棕榈花落谁家,众说纷纭.根据法国媒体的评分,呼声最高的金棕榈片就是

电影讲述两个年轻同志一起投身抗艾事业的故事

搜狐娱乐讯(文/顾草草)戛纳电影节临近结束,对于金棕榈花落谁家,众说纷纭。根据法国媒体的评分,呼声最高的金棕榈片就是《每分钟120击》了。

这部电影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抗艾滋病同志组织Act Up中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不满政府的不作为,反对制药公司的冷酷无情,以激进的行动,实践自己的主张。但与此同时,艾滋病的强大感染力侵蚀着年轻人的生命。影片中重点描述了一对情侣Sean和Nathan,从相知相爱到生离死别的经历。

本片前半段侧重Act Up组织的各种论坛和活动,以高超的剪辑技巧营造出纪录片的气质,刻画组织和运动中的人物群像,辐射出九十年代巴黎的彩虹社会图景。导演更选用极具时代感的House音乐为背景,将性、夜店文化、政治运动和酷儿思潮完美结合。后半部分则以活动激进分子Sean和Nathan的爱情为线索,描述艾滋病对于同志人群的影响。恐惧是欲望的解毒剂,反之亦然。与同类型同题材的《平凡的心》相比,《每分钟120》更为细腻和日常化,相比知识分子的矫情味儿,少年恋情的清纯直率、民间运动的质朴温暖,显然更胜一筹。

罗宾-坎皮略导演八十年代时曾积极投身同性恋政治运动

导演罗宾-坎皮略自己也是著名的酷儿电影人。作为编剧,他和劳伦-冈泰多次成功合作。第二部导演作品《东方男孩》讲述了一位法国中产男子和难民少年的爱情故事,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大奖。此次闯入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每分钟120击》更是在艺术水准上渐入佳境。

问:这部电影结合了许多你的个人经历,尤其是你积极投身同性恋政治运动的经历……

答:没错,主要是1992到1993年的事儿。我的剧本主要建立在我的回忆之上,也就是说,我并没有一开始就查阅各种记录资料,而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搭建了这个虚构的故事,才使得电影看上去那么鲜活吧。当年所有的集会、音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张力,我都想在大银幕上将他们再现。基于记忆把故事写完之后,我才去查阅资料,核实纠正一些细节。这也没有特别重要。但是我喜欢记忆的原因在于,记忆不纯粹是现实,你的想象力多少也在其中起作用。我不希望我的电影成为一部充满历史细节的纪录片,而是一群社会活动家、一个组织的自画像。

问:这段记忆为什么对你来说这么鲜活?

答:那段记忆中有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许多瞬间,甚至决定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当我还是个演员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后来我才发现,电影最重要的是演员,一切都要通过演员来表现,从这批演员的角度出发是个好点子。这是一部关于艾滋病的电影,数十年来那批人都是艾滋病大流行的受害者,努力想要获得自由和权利。因此那段故事中有积极、有力甚至悲伤的能量,但是这种能量对我来说非常关键,因而我希望能把这段故事讲出来。

《每分钟120击》戛纳发布会众主创亮相

问:《每分钟120击》有大量的场景发生在Act Up的论坛中,人们关于安全空间、自我保护等问题展开了大量的讨论。你觉得这样的讨论意义何在,真的对现实产生影响了吗?

答:论坛的问题在于,当人们讨论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非常激进,但是他们在现实中、需要落实到行动时,可能就没那么激进了。事实上,在我们对抗政府、对抗制药公司、对抗其他组织之前,我们先彼此对抗。因为我们讨论时,见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与此同时,你生活中的人在得病、去世,身体的存在状态决定了一切。我们真的在努力思考,某种程度上这个组织里的人是在政治幻想,我们对于很多事情有非常棒的理念。但是我们的思考都是身体先行的,因为你的朋友、活生生的人正在缓慢地被疾病控制,走向死亡。这非常吓人。集体的思考和个人的思考互相作用。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同志对于世人来说都是隐形的,但是我们要让大家看见我们。我们和AIDS France这样强有力的组织不同,他们像好人,我们像坏人,但是我们经常紧密合作,彼此目标或许不同,但是行事有相同之处。

问:所以你认为这种互相反抗是有成效的?

答:没错,就像在剧院中你看到的那些矛盾一样。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虚假。没错有时候你是在表演自己的愤怒。但是当你身边的人被艾滋病夺走的时候,你的愤怒会变得越来越真实。说到底都会走向真实。

导演吧艾滋病患者和他伴侣的爱情表现得既政治又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