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真诗人 新诗之韵的光影——读贾真诗集《乡村影吟》有感

2017-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些年,新诗创作中出现的一些无韵诗常被一些诗人和评论家所诟病.贾真新近出版的诗集<乡村影吟>中也有不少无韵诗,我读后的感受却是:新诗不押韵也很美.无韵或有韵,要由诗的具体内容决定.适合无韵的诗,无韵的艺术效果胜过有韵;适合有韵的诗,有韵的艺术效果胜过无韵.<乡村影吟>中的"影"是杨俊峰.王欣反映乡村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吟"是贾真为这些"影"创作的诗.一"影"一诗,旨在以"影"吸引诗

这些年,新诗创作中出现的一些无韵诗常被一些诗人和评论家所诟病。贾真新近出版的诗集《乡村影吟》中也有不少无韵诗,我读后的感受却是:新诗不押韵也很美。无韵或有韵,要由诗的具体内容决定。适合无韵的诗,无韵的艺术效果胜过有韵;适合有韵的诗,有韵的艺术效果胜过无韵。

《乡村影吟》中的“影”是杨俊峰、王欣反映乡村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吟”是贾真为这些“影”创作的诗。一“影”一诗,旨在以“影”吸引诗的读者,以诗丰富“影”的内涵。

但由于这些诗脱离“影”也可独立存在,让你分不清诗是因“影“而作,还是“影”是为诗所配,所以我把《乡村影吟》也称作贾真的诗集。这些无韵诗,由于突破了传统新诗“押大致的韵”的桎梏,不仅丰富了诗的表现形式,也让新诗发出了新的艺术光芒。

如《观荷图》:莫名其妙的风不知自何处吹来/湖面被风的乐曲带着起舞/荷们不论恶意与否/丰姿轻摇差差翠绿/水波纹在一圈一圈荡漾/泥土在不动声色地侵浸/日日夜夜/圣洁在痛苦中坚守/观荷的人一半在岸上惊诧/一半被吹入水中/且荷一般随波纹曲动。

它只有短短12行。在我看来,它称得上是抒情诗艺术美的结晶。一切诗都是诗人对现实的发言,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是直说,而是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蕴涵在一个生动的抒情意境中。

在这画一般迷人又感人的意境中荷被拟人化了。荷,总会让人想到“出淤泥而不染”。本来“日日夜夜”就在抵制自身环境中“泥土”对它们“不动声色地侵浸”,现在,由于“莫名其妙的风不知自何处吹来”,“湖面”的大环境变了,“被风的乐曲带着起舞”,使它们的生存环境如雪上加霜。

但它们不改变初衷,情愿让“圣洁在痛苦中坚守”。面对它们在风中仍然“丰姿轻摇差差翠绿”,“观荷的人”是“惊诧”般的感动,是“观荷人”和它们的倒影一起在水中“随波纹曲动”。

我以为,如果让 《观荷图》押韵,就不会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在我看来,押韵诗表达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一般都较为外露,需要用押韵的方式增强诗的明快感,并有利于把艺术的打击力量出现在最后。

而《观荷图》表达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隐蔽的,艺术感染力就在那些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押韵反而会冲淡读者对那些象征性形象的感觉和体味。不押韵也有利于诗人通过对象征性形象的准确捕捉和抒情意境的营造,突出诗的象征主义艺术个性。

我觉得,《乡村影吟》中所体现的诗人对韵的态度,就是这样的一种新诗理念。这使得这个集子中的诗各具特色,五彩缤纷。不押韵的诗除以上所谈的《观荷图》,其它诗不押韵也是各有原因。

有的诗不押韵是因为每一节都是近似农谚且对仗。它如果押韵,反而会对它这种特色造成伤害。有的不押韵是为了突出占据诗眼位置的新鲜意象,如 “任寂寞如野草/漫进院子漫上屋顶”(《黄河老屋》)。

有的不押韵是为了成全那些形象、生动、自然的比喻,如“唱戏比世/七月的天一下明朗了许多/如一场饱雨/使荒芜的心豁然明朗起来”(《山村唱戏》);“一双手如风吹裂的土地/满嘴胡须像碾过的禾秆”“那光景有时宽裕/却也如烟锅抽一抽红一红”(《秋景》)。

有的不押韵是因为诗人珍惜他发现的那些具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的特殊价值,如在《留守女人》中,他写女人对外出打工的丈夫的思念是“屋檐下一柄男子汉的锄头/被风吹的彻夜响动”;他写她的勤劳是“倔强的女人把失眠扛到野外/深深刨禾下的黄土”“恨不能一锄将整个山坡刨绿/早忘了夕阳归山的急迫”;他写女人对丈夫的关心是“然后在被窝里打电话/好让他减去些同样牵挂的累”……当然其中也有不少诗是押韵的,如《北方的老树》《伤逝》《农家秋愿》《老墙与旧画》《“艺”养天年》《早春》等,它们也因应该押韵而呈现了各自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有的诗是一半不押韵一半押韵,如《羊的旅途》:“正在兴起的现代运输/是很赚钱的产业/利润把车斗挤得加高又加/决不会再空出两只羊的空间//要乘车的畜自然成了捎带/死亡在以120迈的高速逼近/文明被吊在车尾上/让人触目惊心”。

前一节不押韵是因为重心在后一节,只是一种铺垫;后一节押韵,是诗人需要借助韵的铿锵表达自己愤怒的感情。诗人为了内容的艺术表达,在押韵还是不押韵和怎么押韵的问题上,可谓煞费苦心。 贾真在《乡村影吟》中发出的新诗之韵的可有可无之光,使我不能不想到当今新诗的现状。

我始终认为,中国新诗的诞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歌变革。因为在这之前的历史上虽有过多次变革,但每次变革的结果,都还是有共同遵守的格律束缚,这就使诗的形式如固定的模型,无论诗人有怎样的生活感受,内容是多还是少,都必须接受或压缩或膨胀的酷刑。

可以说,新诗的格律是一种“自律”。这使得新诗的创作难度也是“最伟大的”:它们如每一株树每一棵草每一根藤,或高或矮或大或小或长或短,都是内容与形式融为一体的“这一个”,都是生命的完美造型。

这是新诗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影吟》中发出的新诗之韵的可有可无之光,也该是照亮这条必经之路之光。 马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