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中的犯罪侧写:洞悉人类心理的黑暗面

2019-01-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心理学中有这样的一种观点:每个人都会对"恶"抱有好奇之心,而同时每个人内心深处也都有潜在的"罪恶"倾向. 在电影<烈日灼心>中,段奕宏饰演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的一种观点:每个人都会对“恶”抱有好奇之心,而同时每个人内心深处也都有潜在的“罪恶”倾向。

在电影《烈日灼心》中,段奕宏饰演的警察认为“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结合的生物”。其实这句话阐述的颇为恰当:法律和道德的存在就是为了束缚人的“兽性”而存在,而生存在文明社会的我们,已经基本驯化了“残暴”的本质,只显露理性和光明的部分。

但试问,又有谁不会对原力的黑暗面产生好奇呢?

本文转载:网:http://www.sjzcmW.com/《心理罪》

又双叒叕走错片场了……今天我们要聊的并不是《星球大战》,而是已经上映的犯罪题材电影——《心理罪》。

这部电影由同名系列小说中《心理罪:画像》中的“血之魅”章节改编。雷米老师撰写的这部系列作品集悬疑、惊悚以及推理元素于一身,能够在彼时不温不火的国内环境下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其最吸引人的看点就是通过揭示千奇百怪的恶劣刑事案件中罪犯们匪夷所思的行为模式作为故事主线,来冲击读者的内心。

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段恰恰满足了我们对人潜在“黑暗面”的好奇,并填补了该类型作品中的空白。

当然,《心理罪》系列绝不是仅仅依靠“猎奇”来吸引眼球。在本格推理逐渐式微,以东野圭吾等出色的“社会派”推理作家崛起的时代下,雷米不仅吸收了本格派中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自己专业的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知识融合于故事当中,同时以严谨的情节为读者剖析犯罪者的内心世界。

难能可贵的是,在雷米的笔触下总会流露出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这在某种角度来说更贴近“社会派”的味道——对“人本”的关注。

这也使得这部作品更有人情味儿。例如男主角方木的人物设定:虽然身附主角光环,有着超人一等的资质,却也被心结困扰,因罪恶而恐惧。和很多同类型作品中“正义使者”范儿的主角不同,他更普通、更软弱、更容易感情用事,这种性格反倒了拉近他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作为推理界的宠儿,《心理罪》系列的影视化也早已不是第一次。系列小说已经被翻拍了两季的网络剧,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此次首度亮相大银幕,整体故事和原著相比有着不小的改动,李易峰饰演的方木和廖凡饰演的邰伟在人物刻画上也做了部分调整。

但在案件设计和犯罪心理分析上,基本还原了原著中的特点,并把犯罪心理画像这门复杂的刑侦体系通过剧情进行更“通俗化”的展现,方便于普通观众也能理解。

本文转载:网:http://www.sjzcmW.com/

熟悉系列小说的读者们想必对于犯罪心理画像/犯罪侧写这些名词不会陌生,《心理罪》系列小说之所以在推理作品中特立独行,这种标志性的犯罪分析模式是它的“招牌武器”。

很多读者在阅读《心理罪》时,似乎也在书中看到了如电影《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的影子——片中女主角朱迪·福斯特通过运用“心理画像”技术将隐藏的变态杀手从茫茫人海中找出的手法,和方木的探案逻辑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