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川乌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4大药物作用告诉各位

2019-06-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生川乌,英文名AconiteRoot,别名鹅儿花.铁花,有大毒.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川乌总碱可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鲜蛋汤.组织胺以及5-羟色胺引起的足肿胀. 2.扩血管.降压作用:川乌和乌头碱均可扩张血管,起一过性降压作用. 3.川乌有镇痛.局麻作用:乌头碱系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上述作用均是中枢性的. 4.强心作用与毒性:川乌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但川乌具有很强的毒

生川乌,英文名AconiteRoot,别名鹅儿花、铁花,有大毒。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川乌总碱可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鲜蛋汤、组织胺以及5-羟色胺引起的足肿胀。

2、扩血管、降压作用:川乌和乌头碱均可扩张血管,起一过性降压作用。

3、川乌有镇痛、局麻作用:乌头碱系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上述作用均是中枢性的。

4、强心作用与毒性:川乌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但川乌具有很强的毒性,乌头碱过量造成中毒时,首先使心搏增强,继而引起传导阻滞而心率不齐,最后心脏停止于舒张期。乌头碱类引起恒温动物急性中毒的表现位呼吸兴奋、流涎、运动麻痹、末期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称为乌头碱症状。

病害防治

川乌的病害很多,虫害很少。发现的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等。现将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霜霉病:苗期较为普遍,植株发病时,以叶片背面有一层霜霉层为主要特征。霉层初为白色,后变为灰黑色,致使叶片枯黄而死。一般常见于晚秋低温多雨、多湿时,发病迅速而严重,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苗期拔出病株烧毁,病窝用石灰消毒后补苗,可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喷施预防,发病时可用25%的多菌灵500-800倍液,实行叶面喷施防治。

2、菌核病:是川乌生长后期最严重的病害,在6至7月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植株受害后,茎基先呈褐色,很快长出白色系状菌,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很快扩大,并逐渐形成菌核,菌核为白色小粒,在病症表现的同时,植株开始凋萎,病部软腐,最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与霜霉病相同,拔除病株,采用波尔多液、多菌灵喷施。

3、白粉病:植株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圆形白色状霉斑,后扩连片,使叶片布满一层白面状的霉层。此霉层为病原菌的菌丝或分生孢子,霉层中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囊壳,破袭后散出了囊孢子危害植株。此病常在高温干燥或施氮肥过量,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环境发生。防治方法:发病前,用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时,用25%粉锈宁或50%的甲基托布津,1:500至800倍液喷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