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禹打虎英雄 赵登禹:打虎英雄上阵杀敌 青山埋劲骨
坐落在卢沟桥畔文子山上的赵登禹墓前,松柏长青,鲜花环绕。市民百姓、青少年学生们络绎不绝来瞻仰、祭奠这位卫国捐躯的抗战英雄。
1914年,年仅16岁的赵登禹投入冯玉祥部队,因其勇猛被冯收为卫兵。1918年在湖南常德山,赵登禹不畏山中有虎而只身上山执行任务,空拳打虎,致老虎奄奄一息。因此,赵登禹赢得打虎英雄的美名。
1913年“九一八”事变后,赵登禹率部加紧实战训练准备上阵杀敌。1933年赵登禹任国民29军37师1 09旅旅长,后任132师师长。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线发,日军铃木集团抵达喜峰口。作为长城前线总指挥的赵登禹师长,亲率所部,携带大刀、手榴弹,分路夜袭日军营地,英勇杀敌。
赵师长的两口大刀均砍缺了刃口,左腿受伤。此战砍杀日寇1000多人,炸毁大炮18门,中国军队首战大捷。史称喜峰口大捷。作曲家曲麦新由此谱写了《大刀进行曲》,赵将军大刀队的名声传遍华夏。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加速向华北进军,7曰25日,日军对驻防平津的29军大举进攻,赵登禹召集各部开会,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带领将士英勇杀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29军伤亡较大,双方展开肉搏战。
赵登禹军车行至大红门被炸毁,他身负重伤,仍坚持不肯撤离,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直到被炮弹炸断双腿。临终前,赵将军托传令兵转告老母:“忠孝不能两全,儿为国而亡,对得起祖宗。”年仅39岁的赵登禹为国捐躯。
后人为了纪念英雄,北京命名了赵登禹路,通州有赵登禹大街,丰台有赵登禹学校。彰显了人民对这位抗战英雄的纪念与颂扬。小时候,我走在西城赵登禹路上,妈妈告诉我赵登禹将军抗战牺牲的故事,我热泪盈眶,被英雄的事迹所感动,同时也知道了抗日胜利来之不易。
对自己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现在我们走在这里,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再向南走就是著名的全国政协礼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政协大会在这里召开,从此,中国有了民主政治,人民真正当家做主。
走在这条大道上,永远不忘无数为国捐躯的抗战英雄,是他们浴血奋战换来今天的和平、幸福、强盛的新中国。英雄不死,英雄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珍惜和平,反对侵略,继承遗志,复兴中华。(团结湖三四条社区高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