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的牛皮癣图片 牛皮癣的3种治疗方法

2019-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寻常型银屑病 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称为三联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从发生到最后消退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 病因 寻常型银屑

寻常型银屑病

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称为三联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从发生到最后消退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

病因

寻常型银屑病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

2.免疫因素

近年来多已认为银屑病是免疫或炎症介导的疾病。

3.感染因素

研究证实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病毒感染与银屑病发病是否相关尚未明确。

4.内分泌因素

妊娠可使皮损消失或减轻,也可使皮损加重。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对该病的影响不明显。

5.精神因素

患者可以出现神经精神改变,且这些改变可以加重已有皮损。

6.生活习惯、药物因素、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受潮、感染、饮酒、服药及精神紧张是诱发银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药物有β1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锂盐、抗疟药、四环素、钙通道阻滞剂、二甲双胍、干扰素α等。环境因素与发病年龄有关,且季节、气候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复发方面有影响。

治疗

通常按轻、中、重三度治疗:轻度,皮损面积10%。轻度只需外用药物治疗,中、重度需用联合疗法治疗。

(一)外用药物

1.焦油制剂

常用的有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黑豆馏油等,浓度一般为5%,使用方法为常规外涂、封包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对慢性稳定性银屑病、头皮银屑病及掌跖银屑病效果最好。禁用于妊娠期尤其是前3个月的孕妇,也不用于伴严重痤疮和毛囊炎的患者。

2.地蒽酚

又称蒽林,是治疗寻常型稳定性银屑病最有效的药物。常用蒽林软膏和蜡棒,方法有常规涂药法、短时接触疗法和联合疗法。

3.糖皮质激素类

最常用的外用药,寻常型银屑病可选用中效或强效的糖皮质激素,以软膏效果最好,洗剂为差。用法为常规外涂法、间歇冲击疗法、轮换疗法、封包疗法、联合疗法。

4.维A酸类药

适用于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可引起局部刺激及光敏现象,若与糖皮质激素或UVB联合,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近期有生育愿望的妇女禁用,儿童避免使用。避免与黏膜接触,避免阳光下多晒。

5.维生素D3类似物

治疗稳定期或斑块状银屑病非常有效,治疗银屑病性甲病效果较好。有卡泊三醇和他卡西醇两类,其中他卡西醇可以用于面部。

6.免疫抑制剂

为面部银屑病的首选用药,有他克莫司和匹美莫司两种。

(二)内用药

1.抗肿瘤药物

甲氨蝶呤是全身治疗银屑病的标准用药,但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开始剂量宜小。可以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2.维A酸类药

单独服用或联合其他疗法,疗效较满意。有阿维A酯、阿维A、芳香维A酸乙酯等。主要副作用为致畸胎。育龄妇女在停药后的2年内应采取避孕措施。

3.免疫疗法

(1)环孢素A 用于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泛发性斑块型银屑病。不良反应有肾毒性、高血压、恶心、呕吐、乏力、肌颤及尿路刺激症状等。

(2)他克莫司 治疗严重顽固斑块状银屑病有效。不良反应类似环孢素A,但对肾毒性、高血压及骨髓抑制作用不严重。

(3)霉酚酸酯 治疗严重银屑病有良好效果。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贫血、白细胞减少,有增加感染和诱发肿瘤的风险,应注意检测。

4.生物制剂

(1)细胞因子阻断剂 依那西普、英利昔单抗、阿达利姆单抗。

(2)抑制T细胞和提呈细胞的协同刺激作用 阿法赛特、依法利珠单抗等。

5.抗生素

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常伴有急性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红霉素、甲硝唑、甲砜霉素等。

(三)物理疗法

1.紫外线适用于静止期冬季型病例,禁用于夏季型患者。

2.光化学疗法(PUVA)。

3.宽谱中波紫外线疗法。

4.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

5.308nm单频准分子激光疗法。

6.光动力学疗法。

7.沐浴疗法(水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