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军自画像 我是范雨素:一个奋斗者的真实自画像

2017-07-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nbsp&nbsp&nbsp&nbsp这两天,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nbsp&nbsp&nbsp&nbsp文章的开头,作者以老到的笔法写道:"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nbsp&nbsp&nbsp&nbsp农村底层的生活,练就了她不甘平庸的性格,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乖女,她倔强地主宰者自己的生活.尽管被小哥哥嫌弃,被丈夫家暴,

    这两天,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文章的开头,作者以老到的笔法写道:“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农村底层的生活,练就了她不甘平庸的性格,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乖女,她倔强地主宰者自己的生活。尽管被小哥哥嫌弃,被丈夫家暴,但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她有着强烈的生活意志,她有一般底层劳动者不具有的高贵的灵魂,这是书本赐予她的力量。

    现实中,我们看到过太多弱者相欺的事件,面对强者的无奈,很多人会把屠刀挥向比自己更弱的人。用范雨素的话说,是不是人欺负比自己弱的人就能取得生理上的快感?或者是基因复制?抑或这就是人的劣根性,但我们在生活中是否能够做到对弱者最起码的尊重,有些人身残志坚,而有些人身坚志残,一副臭皮囊包裹的身躯,颇有人样,实则草莽。

    一个本身的苦命人,却仍秉持一颗仁爱之心待人,在这个功利的社会,实属难得。我不禁为她那句话肃然起敬:从那时起,我有了一个念头,我碰到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弱者,就向他们传递爱和尊严。

    这是一个尊严不知为何物的时代,但总有人昂起他们倔强的头颅,对一切不公道说不,向一切践踏底层人尊严的行为说不。很多人生活在富丽堂皇、灯火璀璨的繁华都市,用金钱装扮的生活抑或用权力支撑的人生看起来坚不可摧,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用外力铸造的生活终将会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个精神侏儒的人生活注定不会有太多快乐,但她觉得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我们有多少人每天过着酒足饭饱却又浑浑噩噩的生活。我们总在埋怨生活的不公,但不公平是相对的,我们无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环境,为何不加把劲使自己过得更充实,用精神生活的满足填补这种差异呢?

    有人说,她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打工者,也不是一般的打工文学爱好者,她有相当厚的文学积累。但是我们知道,在她没火之前,她从未想过通过写作获取生活来源,仍然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获取报酬,仍然倔强地用自己的笔触写下这个家族的悲剧和不幸。她没有为这种不幸哀嚎,她冷静得像个局外人,她剖析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不矫情,展现给读者一个自由高贵的战士。

    她写自己的婚姻:我在北京蹉跎了两年,觉得自己是一个看不到火苗的人,便和一个东北人结婚,草草把自己嫁了。

    她写自己坎坷的人生:文字上的天赋,四处流浪,北漂,单身妈妈……

    她写患病大姐的遭遇:大姐姐在二十岁那一年,发了一次高烧,医治无效,死了。

    正如网友评价的那样,没有激烈言辞,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作者是自己人生的亲历者,也是周围人人生的记录者。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

    她写自己的雇主,同时也对比着自己的生活状态,而这种现实的反差同样折射出两个不同的灵魂。

    她说那个比男雇主小25岁的女雇主,可能是前生已受够了苦,不作无用的奋斗,所以才在深夜依旧描摹画眉,坐等主人回来,伏地伺候。或许这样说,是为了照顾她女雇主那一丝卑微的尊严,但这何尝不是一个更大的讽刺,一个底层劳作者用“奋斗”这个词向一个贵妇可能的病态生活发出了质疑,抑或她是在反问自己,奋斗有多难?

    或许,我们都很纳闷,《我是范雨素》为什么流行,为什么一个打工者的自传会如此受关注。这篇文章的责任编辑郭玉洁说,除了语言或者流畅感,最重要的是,文章有种道德力量。

    而这种道德力量来自社会底层,同精英阶层的道德说辞,形成强烈的反差。郭玉洁在《正午故事》纸质书第一辑出版时写的那段话或许是对这种道德力量最好的诠释。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今天的世界,是同一个故事的万千版本。挣扎与成功,财富与梦想。我们试图抵御这种单一,复活那些被遗忘和抹灭的故事,赋予普通人尊严,留下变幻中国的痕迹。”

    其实,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民众诉说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感受,看她的生活状态,看我们自己。不抱怨生活,怀有一颗阳光的心,做生活中最真实的自己。

    细读她的自传,或许你能感受到,她关注的不是血泪和反抗,不是以命运和不公为中心,而是一些很博大慈悲的、有凉意、有距离感的人世观察,一些多情的诗意,语言中有很多的反讽杂义,有流畅轻盈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