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李少波 李少波(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李少波的设计和创作独具个人特色。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使他能自由吸收国际前沿的养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则赋予他作品更多的气韵和张力。他的设计风格融合东方与西方特色,充满思想内涵和学术意味。
中国设计艺术主导期刊《艺术与设计》社长、总编辑的钱竹先生在《民间味道—李少波作品》一文中这样描述和评价他——
我至今没有见到过李少波。第一次知道他,是在我们举办的“首届中国设计艺术大展”上。评委们给了他的作品全场金奖。后来我又去过湖南师大,那时他还不是系副主任,而是去深圳了。其后通过几次电话,始终没有谋面。
最近见到肖勇转过来少波的作品,觉得很是美丽,而且美得大气。少波的作品和国外大师的作品不同,不那么险峻,但却安静。他的作品有着极其温柔的安详,也有着明快的清爽,也有着肃穆的高远。有时,喧闹与热闹,有时是一些呻吟,都在少波的作品中被清洗出来。
肖勇说“少波的作品透露出儒雅的品格与清秀的俊美。设计的理念达到雅俗共赏比曲高和寡更有亲和力。具有功底的设计者能将美感与信息用朴素的语言去传达。对称与平衡的构图和版面法则在少波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这也充分体现出他稳定与成熟的个性。
在他的作品中仍然感悟出清新与灵性,特别是传统元素的运用,符号与图形运用巧妙而考究,典雅地融合在视觉对比与统一的基调中,如一杯杯浓茶令人回味无穷。”我认为是对的。
但是,少波的东西多少有些天启的味道。我在想,少波曾经站在资本的前方——深圳,却少有南方诸城的灯红酒绿和那些高楼大厦,也少有荧光色。而总有些碧玉缠绵和草木山水的地造天投,他少有受到深圳的影响。他来自惟楚有材的长沙,中南的灵府给他染上的图像词汇是他洗也洗不去的东西……也许,少波就是总在流浪中思乡,在思乡中流浪的那一个人吧。
我听说,少波又回到了长沙。看来,人生的行动充满了“来而又去”与“去而又来”的往复,作品如人,离不开情感与肉体的归依。
我谈少波的作品,始终离不开一个中心情节,那就是从“艺术”到“商业”,由“商业”到“艺术”的来和去的过程。“艺术”中大有人在,“商业”上也大有人在。当设计师往返于艺术与商业中时,你会看到,商业是如此云蒸霞蔚,锦华荣诱,也充满着金钱的力量。
而当他沉湎于艺术时,又觉得那是屋檐下的雨滴,田野中的雾霭,坡上的阳光,桌上的茶香,人们俊朗的面孔……都是那么快乐。只懂商业的人未必能够尽享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而少波却往返于艺术与商业之间,深圳与长沙之间。
或许少波的立场还没有站稳,但我却认为,你不能因“去”而否定“来”的理由,也不能因“来”而放弃“去”的愿望,或许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这其中纷纭无尽、不绝如缕的人生况味。
顺便说一下,在少波简历上,我知道他已经三十岁了。虽然,这个年龄在副系主任这个职务上有些年轻,但按照中国的说法,三十岁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主题,三十岁的时候,少波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在杂志上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看到的还是来自湖南,中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