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诺兰:我总是寻觅那些能打动我的故事
新华社洛杉矶8月8日电专访:我总是寻觅那些能打动我的故事——好莱坞导演诺兰谈电影《敦刻尔克》
新华社记者高山朱莉娅·皮尔庞特
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发行的二战题材新片《敦刻尔克》自7月下旬上映以来,可谓是叫好又叫座,不但赢得电影评论人士以及观众的广泛好评,而且在不足三周的时间里北美累计票房超过1.33亿美元,全球总票房突破3亿美元。
诺兰近日在洛杉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敦刻尔克大撤退展现了整个盟军的无畏和英勇。电影《敦刻尔克》讲述了1940年英军和盟军被纳粹德军包围在法国海港城市敦刻尔克后的海上大撤退历程。英军和盟军30多万人最终从海上逃脱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包围,撤回英国,保留了抗击纳粹的强大战斗力。有评论认为,这部影片是今年暑期档电影的最大惊喜之一。
作为出生在英国的著名导演,敦刻尔克精神伴随着诺兰的成长。“我总是在寻觅那些能打动我的故事,”他说,“我从小听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故事长大,而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诺兰年轻时曾经乘小型游艇穿越英吉利海峡,狂涛怒海的艰苦旅程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他切身体会到那些前往敦刻尔克救援被困同胞者的不易。这些实施救援的英国普通民众当年不畏生死,驾着各类船艇,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风浪以及德军轰炸和炮火。诺兰从那时起产生了拍摄一部有关敦刻尔克撤退的影片的想法。
诺兰拍摄《敦刻尔克》不是想简单地重复历史故事,而是希望给观众带去一种沉浸其中、与影片人物产生共鸣的体验,通过镜头把观众带到那个慷慨悲歌的岁月、炮火纷飞的滩头、硝烟弥漫的空中、漆黑冰冷的海面下,去感受与银幕中的英雄同生共死的情怀。
诺兰说,他曾经看过斯皮尔伯格私人珍藏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影片开头也是盟军士兵激战海滩的场面,令人深感残酷和惨烈。他认为,那部电影无与伦比,它告诉我“别再拍这样的影片了,因为斯皮尔伯格已经拍到极致”。因此,他在拍摄《敦刻尔克》时,不再去追求场面的血腥和惨烈,而是增强影片的悬念感。
诺兰介绍,《敦刻尔克》充满悬疑设置,这种表现手法能让“观众的眼睛无法离开银幕”。同时,影片中充满紧迫感的音乐与IMAX摄影机拍摄的画面相配合,渲染出战争的气氛。
影片中出现时钟的滴答声以及心脏跳动的震颤声,刺激了观众的本能反应,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对于电影人来说,对影片中时间的掌控,是一种有趣的技巧。”诺兰对新华社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