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用爱弥合情感的裂隙
《乘风破浪》:用爱弥合情感的裂隙
《乘风破浪》并非我春节档期首选。初一那天本打算看其他片来着,怎奈没有好座位,才看了《乘风破浪》。没想到它却意外的击中了我的内心世界,精准捕获了我的情感诉求,同时又满足了我观影的娱乐心理,是今年春节档期最值回票价的电影。
今儿一早,又去二刷,依旧思绪澎湃,心潮喷涌。
或许是因为我已经失去了父亲母亲的缘故,还漂泊在外,而且不是每个春节都回家陪着兄弟姐妹一起过,所以对《乘风破浪》的主题表达,特别的感同身受。
父亲母亲还健在的那会儿,我曾在私底下不停抱怨过他们没出息,没本事,没关系,没多余的钱财...尤其考上大学那年,我原本的专业被一个分数比我低不少,但父母却很有本事的同班同学抢了去,我对父母的怨念就更深了。
直到大学、工作后,才渐渐明白,尽管那是个“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盛行的年代(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但其实,并非人人都在靠父母。只要肯努力,一样能够“人上人”。
从那时起,我对父母的理解、认知慢慢开始转变了,特别是当他们先后离开以后,我更加认识到亲情的弥贵。而我唯一能够弥补的就是尽可能多的与兄弟姐妹保持各种联系,与他们一起分享父母健在时的温馨与美好。
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就不会奇怪,当看到《乘风破浪》中,阿浪(邓超饰演)因一场车祸穿越到其父亲母亲(彭于晏、赵丽颖饰演)所在的年代,与他们一起度过各种或美好或残酷的人生岁月时,我的眼泪会扑簌簌的流下来。
我很羡慕阿浪,毕竟,他可以通过穿越的方式,回到父母所在的时代,与他们共沐风雨,同享甘甜,以实际体验弥合父子间的代际冲突、情感沟壑。不过,自己也算是幸运的,可以看到《乘风破浪》这样一部引人愉笑,勾人情怀,促人深省的佳酿良品。
《乘风破浪》中,穿越是一种手段。体验父辈的真情实感,化解父子的间隙悖离,才是其最终目的。
新春佳节之际,影片强势挤进竞争惨烈的春节档,其终极命题的表达,也是不言而喻的。欣慰的是,从观众反馈,以及影片本身票房、口碑所呈的逆袭态势看,影片的情感诉求表达,很多观众都get到了。
《乘风破浪》有一种的浓烈的怀旧风,又缀满了馥郁的乡恋与情愁。影片故事生发地,亭林镇上阿浪、阿正、小花等人经历的点点滴滴,既是对变化中那时那代的真实复刻与反映,也是对社会进程中无数个体命运归宿的讲述与关怀。
兄弟间的友情,男女间的爱情,家庭间的亲情,或圆满或支离,或甜蜜或苦涩,或沉静或澎湃,如此种种,不单单只发生在亭林小镇上,即便是生我养我的西北边疆村落,也莫不如此。因此,在剧情高潮迭起的瞬间,在人物命运多舛的瞬息,存在感与代入感便清濯可见。情感的共鸣,心绪的共振,也随之磅礴而生。
《乘风破浪》中,阿浪以穿越的方式,见证了父亲平凡却又传奇的前半生,亲履了父母素朴却又真情满满的爱情路,父子间的矛盾、沟壑也就此弥合。乘着亲情之风,破解代差之浪,挣脱情愁的枷锁,阿浪的“乘风破浪”路,明天更美好。
之于我,或芸芸观众,虽无法以穿越见证父母人生路,却已经能通过《乘风破浪》,找到缝合情感创伤的方式、方法。父母若已逝,思念与弥补,是最好良药。父母若健在,珍惜与守护,是最佳疗法。唯有在亲情的庇佑下,在真爱的护佑中,普民草根的“乘风破浪”路,才会天堑变通途。
值得一提的是,《乘风破浪》还为现实社会、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不单单是代际关系)提出了预警。压力山大下,父子、母女,或亲朋好友、同事同行间该如何沟通、交流、理解、包容,以疏通心理郁结,疏导情感沟壑。既是人得以生存的手段,也是一门颇为考究的学问。而各种社会、家庭关系建立的顺畅与否,又往往会影响甚至左右着“乘风破浪”的远度与深度。从这个意义讲,《乘风破浪》才的的确确是一部有情、有理、又有责任感的,拍给所有人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