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庆民政协 政协委员阎庆民:应设立中小企业部际协调办
“这一轮金融危机,要保民生、保增长,最根本的还是解决就业问题。”3月4日中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提供超过70%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来讲,其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仅是一个融资问题。
此番,阎庆民带着《关于进一步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下称“提案》)赴京,参加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他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和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300多万家,创造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比重达58.5%;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2%;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已占到75%以上。
“但必须承认,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总体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管理薄弱、创新不足、融资困难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阎庆民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的困难程度,甚至引发部分地区中小企业的集中倒闭。
“在此大背景下,客观需要加快制度创新和设计,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及机制引导,以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阎庆民表示,他的建议包括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局、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扶持作用和为中小企业发展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等。
中小企业的部际协调
《21世纪》: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带着中小企业相关提案的委员多吗?大家都有哪些观点?
阎庆民:相信这样的提案不会少的,但各有侧重点。这次我不是从融资角度来提建议,而主要从政府角度考虑。这是借鉴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做法,1953年,美国设立中小企业局。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规格得到进一步提高。克林顿现在还兼任美国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相关部门的主任。通过国家订货、协调贷款、提供担保的方式,美国政府扶持小企业的力度很大。
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机制最为灵活、富有创新精神,往往成为一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各国普遍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保护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确立下来。
纯粹市场经济的国家还需要政府来主导,何况我们国家,没有政府的主导,下面的工作就会比较散。我们需要政府给一个引导,以后不仅是银行,包括财税等其他部门,共同来关心中小企业,而关心的目的是解决就业问题。
《21世纪》:在提案中,你建议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局,基于何种考虑?
阎庆民:目前,国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司,承担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及会同有关方面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等职责。但实践中对中小企业多头管理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设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总局等分别承担着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职责。
所以,建议借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的发展经验和做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中小企业部际协调联系小组办公室,统一负责执行和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法规;统一使用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性资金;统一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等服务的中介机构;统一建立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供国内外市场、行业和新产品等方面的信息。
政府采购的政策扶持
《21世纪》:你刚才提到,美国有类似国家订货的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阎庆民:我的第二个建议是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扶持作用。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如美国法律规定,联邦政府采购合同份额的23%必须给小企业,并要求大企业获得的政府采购合同份额的20%转包给小企业。10万美元以下政府采购合同,要优先考虑中小企业,并通过价格优惠方式对中、小企业给予照顾,价格优惠幅度为6%和12%。50万美元以上的货物合同和100万美元以上的工程合同,中标企业都必须提交分包计划,将合同价的40%分包给小企业。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则通过“搁置购买”、“拆散购买”和“颁发能力证书”等措施,为小企业争取初级合同,并推动政府机构和大企业在二级合同中向小企业订货,为小企业从联邦政府的采购计划中争得合理份额的商品和服务合同。
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采购法律中都有类似规定。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和《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提出政府采购要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及“中小企业享有优先权”的规定。但由于只是政策取向,没有具体制度和措施,制约着扶持政策的具体落实。
建议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政策措施,完善政府采购机制,明确专门机构负责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21世纪》:你建议为中小企业发展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阎庆民:政府在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为主导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在促进小企业发展中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融资、创业等重点方面,突出的是“点主要而不是“面,突从长远发展考虑,关注点需要转向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环境。
一是建议有效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应在产业集群地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研发、信息、技术园咨询等服务机构,带动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配套化、协作化发展。
二是建议进一步理顺担保机构的经营机制,包括建立全国性再担保公司,分散和化解担保体系风险;各级政府引导和督促担保机构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担保机构尤其是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发挥担保机构的乘数效应和支撑作用。
三是建议加强中小企业辅导培训体系建设。包括强化发展导向的引导、创业培训、财务管理的规范、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的培训、技术创新的支持等,进一步提升小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及产品品质,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并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银行信贷与社会责任
《21世纪》:今年1月份,全国信贷猛增,但主要集中于大企业、大项目,投向中小企业的信贷并不多,原因有哪些?
阎庆民: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业配合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而在4万亿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占据绝大部分,小企业的份额非常少。
《21世纪》:银监会要求,确保今年小企业信贷投放规模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按照目前的趋势,各家银行实现这一目标有难度吗?
阎庆民:估计比较困难,但银行业要争取以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六项机制”等措施,来落实这一目标。当然,我们的标准可能要扩大一点,叫做中小企业,而不是单纯的微型企业。实际上,在国家层面,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标准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发改委、银监会等部门都有各自规定,应尽快制定和划分统一标准。
《21世纪》: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银行业是否需要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
阎庆民:想调整现有的结构也是比较困难的。还是要解决大企业的融资需求,因为发改委审批的项目,如民航、铁路、交通运输等,都是大项目。
而扶持小企业,只有通过间接的方式。通过大企业、大项目的投入,如制造业的技术改造等,拉动一些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小企业。如制造业的汽车行业,小企业可以生产坐垫、油箱、仪表等,但有一个滞后效应。但目前大企业还没拉动起来,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银行信贷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支线机场、铁路、桥梁、港口等方面。
《21世纪》:正如你所说,今年银行业完成小企业信贷增长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困难,对此,你会如何指导辖内银行业?
阎庆民:第一,扩大口径,不局限于微型企业,而是中小企业,客观上扩大基本面。第二,随着制造业得到投入,会给下游小企业带来帮助。与产业振兴计划相关的,钢铁、有色金属、船舶、汽车等,肯定会带动下游产业,小企业可以提供配套服务。
坦率讲,银行业也是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永恒的话题。美国、日本、德国等三国解决小企业问题比较成功的。尽管他们的人数少,技术程度比较高。而对中国来讲很难,因为中小企业的水平参差不及,难度更大。
2001年,麦肯锡做了一个评估,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全球有两种方式,一是债务融资,一是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在整个融资结构中,占比不到50%,大部分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而在债务融资中,银行贷款仅占20%左右。
转型经济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也是非常困难的。只是我们现在的融资结构决定了,间接融资占到85%至90%以上,直接融资占比太低。政府不得不盯着银行,当然,银行也应履行社会责任,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提升银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