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文化符号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7月13日—1593年),中国古代医学家,明朝人,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享誉海内外,然而,时至今日,在李时珍故里蕲春依旧未能找到他的后人。在蕲春举办的《中医药堂》邮票的首发式上,蕲春县县长徐和木称:“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都在寻找李时珍的后人,但是一直未找到,当今社会上自称李时珍后人的大多考证是假冒的。”
李时珍作为我国最知名的医药专家,被后人称作医药双圣。一位主要负责人曾表示,仅就李时珍三个字的品牌价值不下2000亿元。由于其巨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想傍其名望的不在少数。据蕲春官方介绍,目前在外自称李时珍的后人的有不少,其中叫得最响的是两个,他们还拿出李氏家谱,但这些家谱最多只追溯到李时珍父亲,并不完整,不足取信。
”“其中有的人从事医药业,恐怕想借此炒作自己。”蕲春县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基本都是假的。”
蕲州是李时珍的家乡,据《蕲州志》记载,“蕲州”这个名字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朱元璋的曾孙朱瞻岗受封荆王后,在蕲州设立荆王府。李时珍在当地一带行医,公元1593年,李时珍赶赴疫区为百姓治病不幸逝世,同妻吴氏合墓葬于蕲州东门外雨湖南岸。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张献忠屠蕲州城。李氏族谱逸散,已经难以追寻后人踪迹。
蕲春县城漕河镇驱车沿蕲漕公路向南行20余公里,便来到蕲州镇。出镇东两公里,就到了李时珍纪念馆。碑座上屹立着一尊李时珍半身塑像。世人皆知,这尊李时珍塑像是根据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画的李时珍像雕塑而成的。然而,有人披露现在人们所熟悉的著名画家蒋兆和所绘李时珍画像并非真“李时珍”,而李时珍画像却久湮无闻近半个世纪。
李时珍尽管为后人留下他的伟大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却并未留下自己的相片。20世纪50年代初,李时珍被誉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不少画家纷纷为李时珍绘像,但均未被公认,唯有擅长国画画历史人物像的蒋兆和用中国画所绘的李时珍像,理想地表现了李时珍的外形和气质,得到中外推崇。
那么现在披露的这幅李时珍画像是否是真貌像呢?首先,此像绘制于明末清初。《本草钢目》1594年在金陵(南京)刊印,其子呈明皇钦览,保存李时珍真貌画像极有可能。其次,目前所知李时珍像貌除此图外,唯见明著名文史学家、曾任刑部尚书与李时珍交往甚深的王世贞,最早的李时珍画像载1686年出版的日本疋田虑安《医仙图赞》。
再说,此图提供者为研究中国医药史著名的英国学者伊博恩。伊博恩曾翻译《本草钢目》,对中国医学研究甚深,依此,他提供的李时珍画像是可信的。
传说一姓郝的知府请李时珍看病,李时珍望闻问切之后,开了一张处方。郝知府看完处方,随即写了一副上联:“纸白字黑,酸甜苦辣咸五味皆有。”
他问李时珍:“李大医有何指教?”李时珍看了上联,略微思索,立即挥毫对出下联:“杆硬尖软,采晒炒切炙百合俱全。”郝知府连连称妙,妙,妙。郝知府出的上联中含“酸甜苦辣咸”这“五味”,而“五味”恰恰是一种中药名,“五味”冠以“纸白字黑”,正切药方。
在下联中,李时珍用“杆硬尖软”暗喻毛笔,并与上联的“纸白字黑”相对,用“采晒炒切炙”对“酸甜苦辣咸”,用“百合”对“五味”,工稳贴切。“采晒炒切炙”概括了中药的各种炮制、加工方法和过程,故言“百合俱全”,“百”字喻多也。
纵观全联,上下联中的“五味”与“百合”都是中药名,联中用其双关意。上联的意思是,处方中的药物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都有;下联则言:这些药物要经过采晒炒切炙许多环节的炮制。这确实是一副妙联。
中药要世界化,要现代化,要科学化。我们要做李时珍的传人,把本草纲目发扬光大,学习他的实事求是、奋斗和努力的精神,把它作为企业的宗旨、奋斗目标和企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