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斜视的原因 与解剖异常、屈光不正或神经源性因素有关

2019-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由于炎性假瘤的炎症导致上直肌内侧肥厚并与上斜肌粘连,形成右眼上转过度.下转受限.炎症可能导致眼外肌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粘连.纤维化.肥厚.

由于炎性假瘤的炎症导致上直肌内侧肥厚并与上斜肌粘连,形成右眼上转过度、下转受限。炎症可能导致眼外肌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病变,粘连、纤维化、肥厚、萎缩、变性等。该病情稳定超过1a,予手术治疗:右上直肌超量后退术,并对上直肌、上斜肌粘连进行分离、右下斜肌转位,探查下直肌未见明显异常。通过对该斜视进行个性化分析,细致调整手术量,术后效果良好,达到解剖外观和功能同时治愈。病例9因7岁发烧后右眼内上斜视,不能外转,术中见外直肌菲薄,考虑可能有病毒感染、炎症直接损伤及神经营养不良、近视等因素的存在导致眼外肌损伤。

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原因

斜视眼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出生后才形成的。它与眼部解剖、神经支配、调节与屈光(近视、远视、散光)、视系统功能发育及家族遗传有关。后天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因意外或疾病影响眼神经,眼球肌肉疾病等等,都可造成斜视。

危害

斜视眼除了美容上不雅观和丧失″立体感″(立体视觉)的感观外,更由于脑部对斜视眼所接受的影像讯息加以抑制,所以若斜视眼发生在婴儿或儿童时期,大部分都会导致弱视眼的出现。斜视眼导致的弱视严重程度各有不同,有些严重的弱视眼在法律上的定义来看,相当于失明。

分类

隐斜视

眼球仅有偏斜趋向,但能被大脑融合机能所控制,使斜视不出现,并保持双眼单视。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称为隐斜视。绝对正位眼很少,约占10%,90%的人有隐斜,多为轻度水平性隐斜而无症状。根据眼位元潜在性偏斜方向分为:内隐斜、外隐斜、垂直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其中内隐斜和外隐斜(两者亦称为水平性隐斜)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垂直性隐斜和旋转性隐斜少见。其病因可能与解剖异常、屈光不正或神经源性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疲劳。

共同性斜视

1.眼球运动无障碍。

2.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斜视角无变化。

3.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等或相差<5°(8.5△),但应注意,旁中心注视者在双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不相等。

4.向上、下方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一)共同性内斜视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出生时或生后6月内(含6月)发病,斜度大,多数病人双眼视力相等而呈交替性,少数为单眼性,屈光状态为轻度远视,戴眼镜不能矫正眼位,可能有家族史。

2.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为2-3岁发病,发病时多呈间歇性,中高度远视,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后能够矫正眼位,可伴有单眼或双眼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1-4岁发病,轻度远视,看近时斜视角明显大于看远时,AC/A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