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声》获专家认可:中国电视界的一股清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
大合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
搜狐娱乐讯(姜佳敏/文 李楠/视频)2月23日,大型民族音乐真人秀《天籁之声》节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电视节目模式研究专家冷凇等业内专家学者出席了该研讨会。在会上,尹鸿称赞道,《天籁之声》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档节目,在当下推崇流行元素的电视界里,可谓是一股清流,体现了一种文化担当。
《天籁之声》致敬传承、唱响经典
《天籁之声》作为一档大型民族音乐真人秀节目,有着“原创+民族,创新+传承”的节目理念,使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在节目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致敬和传承在当下音乐真人秀节目中独树一帜。
龚琳娜、腾格尔、萨顶顶、斯琴格日乐、戴荃、央吉玛、哈雅乐团、阿鲁阿卓、张惠春等15位各民族歌手齐聚《天籁之声》节目,这些音乐人在各自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流行元素,打造出全新的视听盛宴。
著名音乐人谭伊哲作为《天籁之声》节目的音乐总监,在他看来,《天籁之声》最可贵的是在音乐最本质的内核上进行的创新改编。“一切都服务于我们的民族灵魂,”同时,他也主张在节目中实现“民族大融合”,“民族音乐融合了,那在世界上也就能够实现融合。”
《天籁之声》节目在原有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通过任务发布、歌手再创作等仪式感极强的方式,展现出对于原创民歌的一个完整的孵化过程,不同于以往民族乡土气息浓厚的民族音乐节目,《天籁之声》还通过灯光舞美以及时尚酷炫的节目包装向观众、向世界展示出现代时尚的中国风。此外,节目更是将民族文化与综艺手段进行嫁接,用大众化的手段去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试图用音乐这种最具表现力的因素去让民族文化真正走进每个普通人的心里。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民族歌手连同他们带来的民族歌曲,都不属于大众的范畴,但看过《天籁之声》节目之后,观众会发现民族音乐与生俱来的魅力让一切小众之谈变为妄谈,一次不带“偏见”的聆听即是给自己一次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机会。
《天籁之声》获业界和学术界高度认可
喻国明教授在看完《天籁之声》的节目后就在朋友圈里主动为这个节目发声点赞,他在研讨会上表示:“《天籁之声》节目的确是出品单位一个有眼光,有勇气的行动。大家都觉得现在是一个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占据人们视听的时代,但是我们有这样的眼光和勇气来做《天籁之声》这样一个貌似不太讨好的事情,而且事实上还做的很讨好,这就说明是有眼光的。从大家对《天籁之声》节目的肯定也可以看出,文化寻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社会发展形成经济自信之后,培养文化自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尹鸿教授认为《天籁之声》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了文化担当。“现在我们电视平台基本上被市场的单一逻辑推动的比较厉害,有时候文化建设、文化建构的逻辑可能在里面起的作用比较小,但是现在《天籁之声》这个节目,我觉得是当前中国电视界的一股清流,无论是风格、唱法,和它体现出来的文化要素,都体现了一种文化担当。”
冷凇是本次研讨会的嘉宾主持,他认为: “《天籁之声》以不落窠臼的苦心孵化、不忘初心的文化坚守以及不负真心的国际定位打造了一档原创的、民族的、艺术的同时也是世界的综艺节目,真正的改变了音乐类节目的创作方法和观众的审美期待,让音乐类节目走出热闹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