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田军 大漠军人的情怀——记和田军分区司令员万宗林

2018-04-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万宗林为新兵讲传统.    向文军摄    世界第一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古丝绸之路重镇--新疆和田,遥远美丽的地方.    一身迷彩服,一个军用水壶,一双解放鞋,一辆吉普车.一位黝黑高大的大校军官,身背行囊,忙碌在基层乡镇武装部的训练场.     一张军用地图,一块指北针,一袋氧气;一副防雪盲镜."生命禁区"的雪域荒漠巡逻路上,叠印着一位戍边军人永远向前的足迹.     他,就是扎根边疆37年,被各族群众和边防官兵颂誉--大漠"拓荒牛"的和田军分区

万宗林为新兵讲传统。    向文军摄    世界第一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古丝绸之路重镇——新疆和田,遥远美丽的地方。

    一身迷彩服,一个军用水壶,一双解放鞋,一辆吉普车。一位黝黑高大的大校军官,身背行囊,忙碌在基层乡镇武装部的训练场。     一张军用地图,一块指北针,一袋氧气;一副防雪盲镜。

"生命禁区"的雪域荒漠巡逻路上,叠印着一位戍边军人永远向前的足迹。     他,就是扎根边疆37年,被各族群众和边防官兵颂誉--大漠"拓荒牛"的和田军分区司令员万宗林。

    6月的喀喇昆仑山,仍然是春寒料峭。身着迷彩服的万宗林司令员,跟随着换防的队伍,再次踏上了"生命禁区"雪山之巅的哨所,行走在边关巡逻路……    用生命守护雪山荒漠    莽莽喀喇昆仑,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寒缺氧。

坐落在这里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军事哨所,环境艰苦,远离机关,保障困难。     "边防情况不熟悉,不到每一个点位走一走,那还算一个称职的司令员吗?"     2004年8月,万宗林驱车向喀喇昆仑山进发。

这时,从乌鲁木齐市刚刚迁居过来的妻子劝他:"老万,听说那里海拔高,连氧气都吃不饱,你都50多岁的人了,还折腾啥?" "只图这身军装,肩上挑的责任!

"万宗林拍着胸膛对妻子说。     8月的喀喇昆仑山,不时扬起飞雪和冰雹。通往哨所的路,冰达坂、泥石流、洪水随时挡道。

在翻越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冰达坂时,高原反应折磨得万宗林头晕脑胀,心跳加速,五脏六腑都快吐了出来。随行军医给他一测血压,水银柱直往上窜,当即吓了一大跳。军医挽着万宗林的胳膊说:"司令员,别走了,再走会有生命危险的!

"万宗林吸着氧气,和着雪嚼着大片安痛定笑着说:"这点小病小痛要不了我的命,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在边防哨所奔波20多天的万宗林回到分区后,多年的胃溃疡又犯了。

他匆匆吃了几片胃药,连夜来到作战室。在军用地图前,一双深邃的眼睛盯在喀喇昆仑山这片"无人区",这是一块很少有人跋涉的冰峰,平均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常年冰雪覆盖,含氧量不足平原的10%,人在上面行走,如同负重50公斤。

    "不能在守护的防区留下空白!"2005年8月,万宗林踏上喀喇昆仑山"无人区"。临走前一天晚上,多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妻子突然昏倒,这位堂堂七尺硬汉流着泪安慰妻子,在床边守候了一夜。

    喀喇昆仑山"无人区"几乎没有一条道路可以顺利通行。沼泽、险滩、洪流遍布,冰雹、暴风雪像恶魔一样变化无常。

一群群野兽瞪着贪婪的眼睛,紧随其后。在高山反应强烈、严重缺氧等恶劣条件下,身体虚弱的万宗林大口呕吐,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上滚落下来,好几次万宗林差点昏倒在地,同行的参谋人员心疼得落泪,万宗林却坚强地走在队伍前面。

每到一个点位,万宗林对照山貌地形,捡周围的石头,看野兽脚印,辨气候环境,边走边给参谋人员讲解地理环境和战术价值。同行的参谋人员说,跟着司令员走一路,学一路,学的本领不少呢!

    有一天,在过一条冰河时,刺骨的河水冰凉得让人打颤,一个战士坚决要求背司令员过河。万宗林不肯,挽起裤腿,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探路。

每天夜里,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帐篷里,万宗林披着军大衣,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借着灯光与参谋人员研究地图,撰写日记,直到东方露白。半个多月来,万宗林凭着坚强的军人意志,行程300O余公里,翻越10多座海拔5O00米以上的达坂,掌握了"无人区"的战术要点、道路通行状况等多项边防建设资料。

    用真情温暖各族群众    在万宗林的办公室一角,放着一个胀鼓鼓的迷彩背囊,里面装有被褥、衣服、水壶、挎包、城区地图、指北针等,还有不少农用技术方面的书籍、镰刀、铁锹之类。

军分区艾尼瓦尔副参谋长告诉笔者,和田7县1市,哪里有情况,司令员随时打起背包出发。

    每次从边防哨所回来,万宗林第一件事就是来到乡镇群众家转一转,坐一坐,问一问。农忙季节,他总是腾出时间,背上行囊,带上馕饼、水壶,坐着吉普车下乡了。

维吾尔族群众说,司令员来了,心里踏实了!     万宗林是皮山县固玛镇伊明·买买提家常去的"客人"。银须白发的伊明·买买提如数家珍地给笔者讲起司令员一个个故事。

2005年6月,正是收割季节,伊明·买买提一家由于劳力单薄,10多亩小麦已熟在地头。从喀喇昆仑山哨所下来的万宗林听说后,径直来到伊明·买买提家,顾不上吃午饭,就拿起一把镰刀和武装部20多名官兵赶到田头,收割小麦,一干一下午。

伊明·买买提看着堆满院子的小麦,又看看满头大汗的司令员激动地说:"活了70多岁,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官,司令员和老百姓一样,啥活都能干。"     和田是一个灾情、疫情、险情频发地区。

2005年2月,和田连续普降30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皮山、策勒等地数万只牲畜冻死,数千亩农作物受损,数百间房屋被大雪压塌。天寒地冻,冰雪无情。

万宗林闻讯,连夜组织部队官兵和民兵火速开赴救灾一线,筹措上百吨救灾物资。然后,他又带领官兵赶赴策勒县乌鲁克萨依、博斯坦等3个受灾最重的乡(镇)村庄,将危房里的群众一个个背出来,爬上屋顶清扫积雪,掩埋冻死的牲畜,到一家家分发救灾衣物、粮食、饲料。

连续7昼夜,万宗林饿了,啃口苞谷馕;困了,在车上打个盹,累得四肢僵木,双眼被积雪的强光刺伤,差点患了雪盲。     "和田人民苦,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万宗林思索着如何防风固沙,植树造林。为了栽活一棵树,万宗林查阅大量资料,向当地老乡请教,跑林业局找专家咨询。春耕播种时节,他带领部队官兵和乡镇民兵,顶着狂风沙暴,挥锹舞镐,向大片沙漠进军。

现在,一座座"万亩民兵林"、"万亩民兵田"、"万亩民兵草场",在沙漠荒原崛起。在6000多亩沙滩上种植了大片红柳、白杨树、沙枣和沙拐枣树,给驻地各族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

    用忠诚守住共产党员的底线    和田,天下美玉的故乡。许多人不远万里寻玉探宝,做着发财梦。     然而,万宗林却没这个嗜好。

他说,领导干部有了乱七八糟的嗜好,哪还有心思工作!不论做任何事,不能突破共产党员的底线、人格的底线和道德的底线。     去年3月,分区修建办公楼,向社会公开招标时,一位老板拿着几幅名画,请求万宗林"照顾",当即遭到拒绝。

第二天,这个老板又给万宗林送来一块价值10多万元的玉石,还是被万宗林顶了回去。

万宗林对他说:"通过招标竞争,咱们就谈,如果搞歪门邪道,那就请走人!"任司令员两年来,万宗林从没向任何人承诺,开过"绿灯",军分区公开对外招标工程十几项,全都按原则、程序办事。     万宗林最恨侵占士兵利益、打骂体罚士兵、不尊重士兵人格的事。

    有一天,万宗林到武装部生产连查哨,发现一名战士被连队干部罚站三班哨。

一问,原来这名战士患感冒,站哨期间上厕所时误了哨。万宗林火了,严肃批评了连队干部。随后,他打起背包,住进班排,查找出类似打骂体罚士兵,不尊重士兵人格的一些土规定、土政策,严肃处理了3起侵占士兵利益的人和事。

    去年底,士官套改时,哨所一位士官带着一沓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司令员。没想到,挨了司令员一顿"骂"。随后,万宗林语重心长地对士官说:"你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分钱,容易吗?请相信组织,安心干好工作。

"后来,这位士官如愿套改,惭愧地给司令员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已像做贼一样,做了一件错事,只有干好工作,回报组织的关怀。     "越是艰苦地区,群众对不正之风越敏感,领导越要处处谨慎用权。

"这是万宗林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2004年4月,分区机关空出五个科长岗位。

一时间,说情电话、条子飞到万宗林跟前。万宗林顶住人情风,深入边防一线哨所、各县市人武部走访考察,行程5000余公里,与官兵促膝谈心,征求意见。后来,公开选拔的5名科长赢得了党委、机关和基层官兵的一致认可。

    还有一次,万宗林一位老邻居给他妻子打电话,说儿子在边防团当兵,能否年底照顾选取个士官。妻子犹豫了好半天对万宗林说:"女儿小的时候全靠邻居照看,能不能给团里打个招呼?"万宗林满怀歉意地对妻子说:"分区常委人人打招呼,老百姓的儿子昨办?"     万宗林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客厅摆放的简易沙发,一床洗得泛白的军用被,一台看了十多年的电视机,妻子几次提出更换,万宗林总是不肯。

许多人见万宗林妻子没有工作,提出将他妻子安排到分区卫生所任出纳,被万宗林婉言谢绝。一些地方单位领导也主动提出为他妻子安排一个轻松的工作。

万宗林说:"把边防哨所的干部家属安排好就行了。"两年来,万宗林帮助17名干部家属找工作、办调动。    把真心掏出来爱战士    万宗林对战士的爱,如同和田玉,洁白无暇,冰心可鉴。

    他有一个习惯:每次上边防前,不忘给战士们带一支唇膏,一份书信报纸,一袋新鲜水果和护肤品。

到了哨所,他顾不上休息,总爱到伙房转一转,摸一摸战士的衣服,握一握战士的手,睡一睡战士的铺,问一问战士的家常事,笔记本里记满了战士的姓名、籍贯、年龄和生日;逢年过节,万宗林和妻子女儿到连队过节,他替战士站哨,妻子和女儿同战士们包饺子;边防战士退伍下山,不管多忙,万宗林都会拉着他们到家里坐,陪他们吃一顿饭,送上一段路程。

    万宗林说,哨所的战士年龄十七八岁,司令员不关心他们的冷暖,谁关心?不经常去边防走一走,看一看,心里很不安。

    两年来,万宗林12次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边防哨所蹲点调研、执勤巡逻,恶劣的高原环境透支着他的身体,牙齿经常疼痛难忍,血压偏高。

有时,看着万宗林玩命地工作,妻子王淑菊流着泪劝他,歇歇吧,快到退休的人了,还那么拼命,为啥?在河北老家84岁高龄的老母亲也一直念叨着儿子能回家看看。

好几次,万宗林打好探亲报告,因工作原因走不开而几次推迟。5年了,万宗林一次也没能回去。想母亲了,就托家里人在母亲床边安装一部可视电话,母子俩常在电话里唠嗑。     "我无法改变喀喇昆仑山的环境,但可以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冰峰哨所的战士。

"万宗林心里,始终装着喀喇昆仑山一群戍守在雪山之颠的战士们!     每次上边防前,万宗林挨家挨户看望留守的干部家属。

今年春节前两天,万宗林冒着生命危险,顶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翻越10多座风雪达坂,前往飞雪扬天的喀喇昆仑山。当他来到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边防连时,脸色苍白,嘴唇乌紫。

这个时候,正是万家灯火团圆的日子,边防战士想亲人,万宗林像战士亲人一样到哨所看望他们。握着战士的手,看着战士们深陷的指甲、干裂的嘴唇、黝黑的脸庞,他流泪了。万宗林接过战士的枪,替战士站哨执勤。

他还将妻子准备的唇膏拿出来,给嘴唇裂口的战士用,嘱咐他们每天早、中、晚涂抹。     大年初一,万宗林来到海拔5390米的某前哨班,亲手给执勤战士掰开一个个红石榴,当他问一名战士想不想家时,这名战士望着像父亲一样慈爱的司令员,说不出一句话来,含着眼泪,唱了一首"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万宗林流着泪紧紧抱住战士,歌声在雪山上飞扬。

    当得知新战士马斌特别想家时,万宗林通过卫星电话与在青海的马斌父亲马德林通话。电话里,马德林动情地对万宗林说,喀喇昆仑山海拔这么高,司令员都不怕,作为孩子的父母,还担忧什么呢,孩子有司令员照顾,一百个放心! (摘自2006年7月15日《和田日报》 牟国云 毛德海 向文军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