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1分之三:人民空军60年 临海籍直
傅贵法(1931-1972)临海张家渡长枧头人。1949年入伍,1952年入空军飞行学校,中国直升机飞行独立团副参谋长,1972年8月7日在吉林公主岭试飞直六○二型机时因飞机故障遇难。是中共九大代表。革命烈士。
周立占(1944—1982)临海大田两头门周家坳人。祖籍临海大石岭下金,又名金烈战。1964年8月入伍,空军三九三二二部队试飞员,1982年12月16日在哈尔滨执行试飞任务中因发动机故障,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免遭损失而壮烈
李杰(1948—1973)临海山项人。1966年9月入伍,空军七一五四部队飞行员,1973年6月8日牺牲。革命烈士。1972年8月7日上午,2架直-6(02、03号机)从哈尔滨起飞,和常州生产的1架直一6会合后前去参加高温高原地区的试飞,结果02号机于上午9时32分在吉林公主岭附近的刘房子公社迫降时起火,飞行员傅贵法等6人全部遇难,造成一等飞行事故。经过...
根据直升机部队换装的需要,为改进直-5存在的发动机功率低、高温高原性能差、载荷小的缺点,哈尔滨飞机
厂从1966年开始自行研制直6机(1968年,直6的设计工作转为新组建的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负责)。该机装用一台涡轴5发动机,动力舱在机身上部,是以空降为主的多用途直升机,根据需
要还可进行其它改装。1969年12月15日,飞行员王培民驾驶直-6首飞上天。1972年8月7日,一架直-6机在吉林省公主岭附近飞行时发生一等事故,飞行员傅贵法等6人全部遇难.事故是因发动机体内减速器抱轴卡死而引起的。为吸取这次惨重的血
的教训,设计单位对直升机及发动机做出了11项技术改进。1977年,***、中央***正式批准直-6机设计定型。直6研制迈出了中国直升机从活塞式走向涡轴化的关键一步,但由于发动
机选型不当,单发动机不安全等原因,直-6未能正式投产;
简介:直-6多用途直升机是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在直-5基础上改型设计的以空降为主的多用途直升机,1969年12月15日首飞。后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负责,1970年转至常州飞机制造厂和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进行生产,1977年设计定型,共生产了15架,未能正式投产。
动力系统:直-6机身上部安装1台涡轴-5发动机,功率1618千瓦。载12人。
基本数据:机长20.962米,机高5.593米;旋翼直径21米;空重482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60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速度192千米/小时;最大航程651千米;载重1200千克。
直一5是我国生产的第一种直升机,也是新中国直升机科研应用的开端。直
一5直升机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根据苏联的米一4直升机图纸仿制而成。1956年10月,中国同苏联签订了生产米一4直升机的技术合同,当时我国的代号为“旋风”25,后来定名为直升机5型。1958年,苏联提供的飞机资料运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为了赶进度,工厂
采用了边设计边制造飞机零件的交叉式试制工作法。由于全厂各个部
门的紧密配合,11月份总装完成了第一架原型机,12月完成了原型机的静力试验,并于12月14日首次试飞成功。在直一5仿制过程中,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抽调了部分技术力量支援,苏联也派遣了5名技术专家前来支援。1959年01号机进行了试飞试验,该机共进行了11次飞行试验,飞行时间总计11小时31分,试飞小组认为该机性能可靠,可以交付使用。但由于当时处于“***”时期,首架飞机上天后,未经鉴定就陆续投产45架,总装了lO架,但这种未经过质检就投产的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10架飞机全部存在质量问题而不能正常使用。1959年12月16日,工厂选择了质量较好的第6架飞机提请国家鉴定委员会验收鉴定,经过工厂努力争取,该机勉强
通过了鉴定,于1959年2月19日颁发了鉴定证书。1960年12月,国防工业贯彻“竣工产品质量第一、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的方针,决定对一些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整顿,直一5直升机也列入了彻底整顿的范围,要求重新进行试制。经过2年多的努力,改进后的直一5试制成功,并重新申请验收。1963年7月,原三机部派遣技术组到哈尔滨飞机厂进行验收,12月11日颁发了新的鉴定证书,准予定型转入批量生产。 从1963年定型转入批量生产到1979年停止生产,直-5型直升机共生产了545架,包括基本型437架、客运型86架、林业型7架、水上救生型13架、海测型2架。1966年是全厂生产直-5型号最多、数量最多的一年。这年共生产了直-5直升机102架,其中基本型58架、客运型30架、林业型5架、水上救生型7架和航测型2架。由于批量生产,该机的生产成本开始大幅下降,销售价格也开始
不断下降,1963年售价为158.1万元,1966年降至97万元,1967年更降至48万元。直-5直升机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布局,采用1台活塞7型发动机,有4桨叶旋翼,四轮不可收放起落架,双座驾驶员舱和复式操纵系统。
旋翼左旋(仰视),4片桨叶,铰接固定,由钢管梁和包有胶合板以及蒙皮的木质架组成,
平面呈梯形,1966年后改为全金属桨叶。平面形状呈矩形。桨叶前缘装有液体防冰系统
。尾桨是三叶推进式,在飞行时可操纵变距,桨叶是木质的,平面形
状呈梯形,无扭转,前缘有液体防冰系统,并包有不锈钢的前缘包铁
,1966年后改用玻璃钢桨叶,桨叶用带有4个孔的钢接头固定在桨毂上。 机身是由中段、尾梁和斜梁3部分组成的半硬壳铆接结构。尾梁的前部与机身中段对接,后部与斜
梁对接。尾梁和斜梁上装有中间减速器、尾部减速器、尾桨、尾撑、
水平安定面和主减速器到尾桨的传动轴。着陆装置为四轮式,前起落架机轮
可自动定向、无刹车机构,装有液压、空气缓冲支柱。主起落架呈角
锥形,具有液压、空气式缓冲支柱和带刹车的机轮。动力装置为1台气冷式星型14缸活塞发动机,装有传动机构离合器和带有导向装置的轴流式冷却风
扇。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 250千瓦(1700马力),发动机重量1100千克,用电动机起动。 驾驶员座舱位于机身前上部,舱内安装有2个座椅和复式操纵系统,座舱有2个滑动的侧门和与货舱相通的舱门。货舱位于机身中段,容积为16立方米。货舱有2个入口,1个入口位于机身后部,2扇舱门分别固定在机身的两侧,关闭后构成机身的后部。这个舱门是
往机身内装载技术设备和其他大型货物用的。另;b1个入口则位于机身左侧壁,用于人员进出和空投跳伞。驾驶员座舱后
部、货舱上面是主减速器舱和油箱舱。无线电设备则位于油箱后面。
机舱内可装载北京212A吉普车,该车常用于78式82毫米无坐力炮运载车,为空降兵提供火力支援。 座舱内设有通风加温装置,驾驶员座舱前风挡玻璃装有电热防冰
装置。旋翼尾桨以及尾桨桨叶均装有液体防冰装置。另外还装有空调
系统、灭火系统以及氧气系统。电器系统装有1台ZF一6发电机和1个12一HK一28蓄电池,主要电气附件有电源继电器盒、配电盒、上部操纵台、中央
操纵台和配电盘等。照明系统有着陆灯、滑行灯、航行灯、桨光灯、
编队灯和驾驶员座舱的照明设备等组成。 直一5装有1套能保证在夜间以及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的驾驶一航行仪表和动力装
置的监测仪表。无线电设备主要有CT一1无线电台、WL一5无线电罗盘、WG一2A无线电高度表、JT一5A机内通话器等,其他还有空降救护装置等辅助设备。 该机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结构笨重,飞行性能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