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鸿:中国人变多好,中国电影就能变多好
又到年终盘点季,12月11日,著名的影视专家尹鸿教授做客北青天天副刊青睐讲座,为今年的中国电影“把脉”。尽管行程紧张,但在接到记者邀请时,尹鸿毫不犹豫即答应下来,而在来北青报讲座的前一晚,他刚从成都回来,当天上午还去了一个电影论坛,中午顾不上吃饭即赶到报社,尹鸿笑说自己:“革命的星期天,两场讲座,五个半小时,为中国电影摇旗呐喊得拼了。”
尹鸿教授的人气之高可以从观众报名的踊跃度看出,200多人报名,最终一部分人只能被拒绝,遗憾地未能来到现场,会议室座无虚席,而尹鸿教授的真知灼见、妙语连珠更让读者们受益匪浅。
尹鸿
| 今年票房下滑,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走下坡路
有人说今年票房下滑,是电影泡沫消失,中国电影终于要走下坡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拐点还没来,今年就是非常态的增速终止。由于互联网加入,去年带来加速度发展,今年是报复式下滑,因为去年你把一些不看电影的人骗进了影院,把一年只能看3场电影的人,因为票补,去年看了6场,今年这个坑自然会填回来。今年如果能保持5%的增长,就说明是正常的,去年太不正常了。
我在年初的电影报告里就说今年想达到票房600亿,是妄想,是过于乐观的估计,今年达到480亿有可能,过500亿有难度,但在两年时间,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电影还是出现了一些好的兆头,现在很多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就是因为行业太分散,其实中国的文化传媒都这样,市级办文化,条块办文化,导致中国文化业不能整合,做不大做不强,因为你做得再好不能收购,所以就恶性竞争,但是由于电影和互联网高度市场化,反而能做大,中国电影和互联网的寡头高度同步,中国电影还是一天天在变得好起来。
过去中国市场是小饼干,一切分就成渣子了,现在是大蛋糕,像《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纪录片可以拿到近亿的票房,《七月与安生》那么文艺的电影,能有几千万票房,《长江图》和《路边野餐》,是非常小众的艺术电影,票房都还不错。
尹鸿
| 中国电影的发展是从奄奄一息中过来的
大家对中国电影批评得特别多,认为质量不高,粗制滥造的作品比较多,愿意传输、愿意分享的好作品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这些批评都是对的。但是反过来讲,大家知道中国电影是从什么地方走到现在这里的吗?2000年前后,国人一年进电影院的平均次数没有超过5次,愿意花钱买票看的国产片,可能就是冯小刚的贺岁片。说那时的中国电影奄奄一息一点也不过分,中国只有1000来块银幕还在常规地放电影,全国一年最惨的只生产40多部电影,全部都是国家专项基金和政府扶持来做,老百姓已经不进电影院了。
那时电影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了,那时候说谁上个电视,红得不行,比如,2000年前后我做过青歌大赛综合素质评委,坐飞机、走路上都认识,大家都是充满赞扬和兴奋的表情,现在做10个评委也没人认识你,那时的电影没有影响力,所以导演、演员都拍电视去了。2002年全方位市场化改革,中国电影是唯一传统文化领域行业中全产业链推向市场,向社会开放的行业,这样,中国电影才能14年连续保持平均30%的增长速度,才从一个全年不到5亿的票房,变成去年的440亿票房,从全年不到一亿人次去看电影,到去年有13亿人次看电影,今年估计会有14~15亿人次走进影院,中国电影绝境逢生。市场化改革给中国电影带来春天。
读者在记笔记
在中国做电影不容易,世界上电影发展好的国家,没有一个像中国,有这么多免费的电视频道,几乎都播电视剧,而且每天播4至6集,美剧是周播,还季播,这季播完了明年再见,我常开玩笑说身体不好的都等不到大结局,他们用电视剧非常有限的供给,带来大家对电影的诉求,你在付费频道看的电影和剧情作品,都在影院窗口半年,甚至八个月之后你才能看得到。可是中国有这么廉价的电影替代品在家里,不需要花钱,而看电影则要有成本,还冒着风雨,在家里天天看电视剧不就行了吗?
而且,中国盗版之丰富,专业化程度之高,服务质量之好,都是世界上没有的,想要什么盗版就给你提供什么盗版,你懒得走还可以打个电话给你送到家里送到办公室。即便如此,中国电影仍是创造了世界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全球过去5年,票房平均增长5%,中国则是30%,所以在这5%的增幅中,中国贡献了80%的力量,现在让好莱坞大牌来中国很容易,可以不出路费,因为中国市场太大。
| 要没有互联网,别说方励下跪,就是上吊,也不会对《百鸟朝凤》有影响
IP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冲击非常巨大,而在欧美国家,互联网对传统媒体没有对中国影响大,报社没有衰亡,他们依旧控制内容。互联网对电视冲击少,因为电视台不把内容提供给第三方平台,但中国不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开电视,开也是干着别的活,随便在电视上看一眼,觉得这节目不错,之后就在网上找来看,已经形成常态,电视成了视频网站的广告。像《芈月传》、《欢乐颂》这些热播剧在互联网点击都上百亿次以上,电视台成功地成了广告平台,成功地把观众变成互联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