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宏的妻子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任志宏的声音

2018-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那是1997年初夏,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栏目要制作一期香港回归特别节目,编导张鸥把我请到北京,要我写这期节目的解说词,说由任志宏配音,连题目都给起好了,叫<魅力香港>.在下榻的中央电视台影视之家,我第一次见到了与我合作的任志宏.一到晚上,我们哥俩就在影视之家的大排档上,喝着啤酒,谈天说地,大快朵颐,不亦乐乎.我们俩的兄弟情,从此开始了."不求轰动,只求品味."这是任志宏的格言.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从心底发出对这位"腕儿"兄弟的敬重之情.跟

那是1997年初夏,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栏目要制作一期香港回归特别节目,编导张鸥把我请到北京,要我写这期节目的解说词,说由任志宏配音,连题目都给起好了,叫《魅力香港》。在下榻的中央电视台影视之家,我第一次见到了与我合作的任志宏。一到晚上,我们哥俩就在影视之家的大排档上,喝着啤酒,谈天说地,大快朵颐,不亦乐乎。我们俩的兄弟情,从此开始了。

“不求轰动,只求品味。”这是任志宏的格言。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从心底发出对这位“腕儿”兄弟的敬重之情。跟志宏认识有些年头了,渐渐知道志宏在中央电视台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

1992年春天,由央视人事部门牵头主办的全国播音员主持人培训班在京举行。山西电视台派任志宏参加。从全国各省、市台参加人数和规模来看,可谓盛况空前。与会后才得知,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是:CCTV-4即将开播,需要从这些“地方军”中选拔播音员、主持人。

那么,如何选呢?在有限的两三天时间里,由时任央视人事处长的田盛华牵头组织一台能充分展示“地方军”风采的晚会,要求达到播出水平。时间紧,任务重,田盛华处长找到了任志宏,任志宏赶紧召集每位同行到他那里自报家门——亮出自己的绝活儿!

既然央视老大哥有这个需求,作为兄弟台的同行多数积极响应。活动结束后,央视究竟选中了谁,不知道。志宏也没太在意。真没想到,任志宏与央视的机缘竟由此埋下了伏笔……

不久,任志宏在首届全国广播朗诵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大赛组委会邀请任志宏赴京参加节目录制和颁奖活动。期间,恰好央视人事处的同志跟志宏联系,要他顺便到央视取商借函。志宏这才得知,在不久前的“地方军”人才选拔中,央视最终选定两个人,志宏和他现在的同事徐俐,准备做CCTV-4《中国新闻》的播音工作。

在不经意间,机缘竟然降临于志宏!但是,调动工作是人生大事,家属子女、原单位同不同意等等,都是极现实的问题。因事发突然,心理准备不足,志宏怀揣央视公函忐忑回到山西电视台。

返晋后经过思考,志宏决定去央视!然而,当他向山西台领导呈上央视公函请求批准时,不出所料,台、厅乃至省委宣传部长均不同意!无奈,志宏咨询央视人事处:我能否辞职——过去的一切都不要了,从零开始?回答:不行,人事机制不允许。志宏与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次机缘,就这样被迫中断。

1997年春,央视海外中心有台科技发明的晚会需要一名主持人,在时任央视海外中心专题部副主任郭清华的举荐下,任志宏进入了晚会剧组。郭清华帮助任志宏创造了再次与央视的机缘!当年初夏,CCTV-4《旅行家》栏目改版,作为主持人,任志宏与编导张鸥同去北京西郊潭柘寺拍样片。

样片送审后不但得到上级首肯与褒奖,这期样片还作为改版后的《中国旅游》第一期节目播出。1997年“十一”过后,志宏正式告别家乡到北京打工,在央视附近租间平房,开始在编辑部《中国文艺》组做责编和主持人。

期间,他还参与了由海外中心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交响》(上、下部)、《十一世班禅》、12集《春节的故事》、《武当山》等作品的解说工作,均获大奖。

租房打工的日子是艰苦的。由于长期在京,原单位停发了任志宏的工资,他只能靠每月970元的劳务费支撑在京的所有开销。租住地冬季寒气袭人,夏季闷热难耐,所以能在央视租用的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办公室沙发上过一宿,是难得的享受!

可那里毕竟是办公场所,只能偶尔为之。居无定所、前途渺茫,志宏时刻面临着考验。央视海外中心主任赵宇辉得知志宏的处境后,曾在会上说:“任志宏在省台腕儿不当了,舍家抛业来央视打工,任劳任怨为我们服务,而我们又没有能力解决人家的切身问题。这种奉献精神,值得赞扬。”

1998年秋,中央电视台有几个特殊人才指标,而志宏的条件恰好符合文件精神。于是,在相关领导的关怀下,经编辑部、中心、台再到广电总局人事司,最后报国家人事部审批,1999年深秋,志宏终于拿到了国家人事部的文件批文,同意他调入央视并携妻子、女儿三人户口一并进京。正式进台时间为1999年12月31日,从1992年到此时,也算经历了曲折的“八年抗战”。

志宏喜爱中华历史文化。文化的力量往往取决于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度上。在担任《中国文艺》主持人期间,他幸运地接手主持另一档周播栏目《千秋史话》。在诸多众语喧哗的节目中,这个栏目不显山不露水,但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离开《中国文艺》,志宏便投身于《千秋史话》,担任主持两年多。

2004年,时任央视海外中心对台部副主任的郭清华,又一次找到任志宏:“海外中心决定准备一档有关‘国宝’的新栏目,经再三考虑,我们觉得你适合做它的主持人,怎么样,考虑一下?”啊,“国宝”!它与“千秋史话”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任志宏毫不犹豫:“还考虑什么,干!”

从参与策划、研讨到做样片,折腾了几个月,日播栏目《国宝档案》于2004年10月4日问世。开播至今近九年了,经专家科学综合分析评估:该栏目寿命长,是因为在众多同质节目中,该栏目没有哗众取宠、一味迎合市场,而始终以高贵的审美姿态,诠释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智慧和尊严。

作为主持人,任志宏必须调动自身的特质与优势赋予节目以生命和灵魂,保持栏目鲜活的个性,凸显栏目的魅力。“穿越历史、感受国宝、分享文明”,是这个的栏目宗旨,也是他们长期恪守和遵循的原则,因而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与关注。

2009年底的一天,央视副台长张长明兴奋地告诉任志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先后两次到中国网络电视台视察工作,均提到了你。在网络电视台开播启动仪式上,长春同志按动开启的第一个节目是《国宝档案》。”这一刻,让志宏感到了一种自豪、一种光荣、一种责任,一种让人闻而崛起的艺术执着。

作为日播栏目,志宏既主持又担任解说,工作量明显增加。节目的特性时时钳制着他。要他的细胞神经时刻处于临战状态,他也自然牺牲了不少爱好,譬如旅游。长期以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也无论公与私,不管到哪儿,志宏都随身携带一套录音装备,在没有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和技术员操作的情况下,只要一到临时驻地,第一任务不是洗去征尘,而是自己动手先将录音设备安装调式好,再接通与北京的网络信号,完成栏目组随时传来的录音稿件。

他就像机动部队的通讯兵,走到哪里就战斗在哪里。

深夜,当人们进入梦乡时,就是他进入解说录音工作的最佳时机,这时环境静谧,没有任何干扰。即使白天再劳顿,即使明天要早起,但是一期期稿件和一件件审后需修改的补录部分都在等着你,为保证节目的播出,你必须毫不懈怠地无条件去完成。

如此的循环往复,他已形成习惯。可能只有放松才有心情旅游吧,而志宏却难于享受这份放松。他深知,自己所参与的节目绝非浮光掠影、昙花一现,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尊重历史,是为关照今天;放弃尊重,我们必将失去未来,所以使命光荣。

近年来,任志宏先后获得全国纪录片“最佳长篇解说奖”、“演播艺术家”、“最具人文气质解说奖”、“中国十大收藏人物”等称号。2010年,在新的运行机制下,《国宝档案》荣获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十大优秀栏目”,荣登CCTV-4观众调查满意度榜首;2011年,《国宝档案》进入中央电视台年度30个优秀品牌栏目;2012年,任志宏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走转改”先进个人。

现在,志宏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粉丝”。有不少人,是冲着他的声音,收看CCTV-4。一次,一位洪都拉斯籍的华人在阳朔偶遇志宏,然后告诉我,他在洪都拉斯时,每天收看CCTV-4,就是为了听任志宏的声音。在阳朔西街的一个酒吧里,每天晚上六点四十五分,是雷打不动收看《国宝档案》的时间,酒吧的老板告诉我:这是一个顾客一掷千金定下的规矩,他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任志宏的声音,任志宏的声音是“中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