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愈高 罹患疾病的机率愈高
?bmi愈高,罹患疾病的机率愈高
照此标准,过去只是「过重」的人,现在统统被视为肥胖,预警他们需要小心控制体重,预防疾病。香港中文大学医学系的教授克里奇里(J.Critchley)表示,「大部份的亚洲人,身体质量指数只要超过23,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开始增加。」事实上,身体质量指数与健康息息相关。
欧美的调查指出,健康的人口身体质量指数平均约为25。BMI愈高,罹患胆结石、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机率也随之增高。
BMI超过30的人死亡率较之BMI为25以下者,高出50~100%。至于BMI为25~30的体重过重者,死亡率则增加10~25%。
亚洲人BMI超过23即为过重
然而,这一套标准却不适用于亚洲及太平洋岛屿的人口,因为它所依据的几乎都是针对美国人及欧洲人所做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肥胖指数委员会联合主席西门(P. Zimmet)指出,根据欧美这项标准,「亚洲华人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数落入的范围有错误的安全感,误认为自己是健康的。」
逐渐累积的亚洲肥胖研究指出,亚太地区愈来愈多人罹患与肥胖有关的疾病,然而这些人的BMI数值比列入「过重的」白种人还要低,可见亚洲亟待建立自己的标准。香港中文大学尼尔等人指出,香港人BMI超过30的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但是成年人当中竟然有10%的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17%患有高血压,以及超过半数的人血脂过高。
在台湾,沿用的也是欧美这一套标准,造成人们疏于意识体重超重与罹患肥胖相关疾病。
根据行政院卫生署的资料,台湾19岁以上的男性,BMI平均数为23.1,女性则是23.8,原本都属标准的BMI,但是事实上,根据亚洲的黄金标准上限(BMI不超过23),数值已经偏高。台湾目前40岁以上约有60万人罹患糖尿病,而这些病人当中60%都是肥胖的人。
新出炉的亚太肥胖指标对于亚洲人控制体重、预防肥胖,提供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肥胖的专家从预防的角度主张,维持稳定的体重、提早控制BMI的数值,是对付肥胖的最佳策略。「不管你多胖,只要稍微降低BMI的数值,所有的危险因子都会减少,」克里奇里教授笃定地表示。
因为少运动、过食等生活习惯的影响,亚洲人体重逐年攀升。亚太肥胖指标提醒人们更为警觉这个现象。正如肥胖专家所言,不要不切实际地要求自己达到所谓的「理想体重」,但是BMI值超过标准者只要稍为减少体重的5%,就大大地降低罹患各种文明病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