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桂莲包头大剧院 包头大剧院文化艺术品牌化 经济社会效益放大化
文化艺术最能凸显一座城市的性格特征和气质魅力,城市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文化艺术的繁荣。2016年,包头文化艺术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国书博会成功举办、一批文化艺术重点项目脱颖而出、文化艺术演出市场繁荣发展……其中,作为演出重镇的包头大剧院,在文化艺术品牌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亦呈几何级放大。
高雅剧目奠定演出节奏
2016年,包头大剧院奉献各类演出140场,同比增长30.8%,吸引观众150509人次,同比增长28.3%,场均上座率69%,平均每3.8天就有一场演出,剧院营业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达1076万元,较运营初年接近翻倍。这是包头大剧院通过三年努力,取得的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相对于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二线城市的杭州、厦门、长沙、济南,西北地区的呼和浩特、鄂尔多斯、银川、兰州等地,包头的城市人口规模较小,但演出场次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包头大剧院是单体剧场,在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多个演出厅的剧场比较时,除了与一线城市数据上有一些差距,与二线城市基本持平,甚至超过部分二线城市。
在营业收入方面,包头大剧院遥遥领先于西北地区其他剧院,也不输给二线城市,但与一线城市有较大差距。
在观众人数方面,包头大剧院基本领先于西北地区和二线城市的剧院。
梳理包头大剧院的演出剧目,可以发现"高端、多元"已成其鲜明特色。2016年,剧院的重磅演出不断,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开心麻花系列话剧、腾格尔演唱会、赵传演唱会、刘晓庆主演的话剧《武则天》、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和市民音乐会、国际青少年艺术节系列音乐会奠定了全年演出的节奏,"名家名剧"、"高雅艺术普及"成为观众眼中包头大剧院的代名词。
同时,胡咏言指挥的包头交响系列音乐季、云飞演唱会、中俄蒙论坛开幕式、全国图书博览会开幕式、于丹和余秋雨讲座等先后在包头大剧院举办,这些高品质、影响大的租场项目也在无形中扩大着剧院的品牌影响力。
艺术普及彰显公益本色
做好艺术普及,是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推动城市文化繁荣的有效途径,看似任重道远,但能润物无声。2016年,包头大剧院通过艺术教育活动、公益演出、营业性演出低票价等形式,主动在市民中培养"进剧院观演的生活习惯",一大批市民得到与名家面对面的机会。
如今,每逢年底发售来年的"市民音乐会"公益票,每逢四月发售暑期的"青少年艺术节"公益票,已成包头大剧院的固定活动项目,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品牌口碑。2016年,配合市民音乐会、青少年艺术节两大艺术品牌,包头大剧院共安排门票均价50元的公益演出33场,发售公益票3024张。
同时,剧院推出艺术普及和教育品牌——"打开艺术之门",全年共策划组织艺术教育活动34场,平均每月约3场,共计9174人次参与。目前,"打开艺术之门"共延伸出10个子品牌项目,今年还将继续增加活动场次。
年终岁末,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教育基地暨包头大剧院少儿芭蕾舞团正式成立,96名青少年成为首批团员,填补了我市高雅艺术教育和普及领域的又一空白。该团是继广州大剧院少儿芭蕾舞团之后,全国第二家隶属剧院的芭蕾舞团,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首家、全国第三家中央芭蕾舞团联合打造的艺术教育基地,此举也将为剧院早日推出原创剧目、进一步做强艺术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品牌驱动平台效应集聚
投入运营三年多以来,包头大剧院依靠其日益凸显的高雅艺术品牌效应,搭建着商业和文化互利合作的广阔平台,收获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6年,包头大剧院租场演出活动75场,同比增加78.5%;签约客户39家,其中新增客户17家,占比40%,二度或三度合作客户22家,占比60%。如今,票房收入占剧院营收的50%,租场和招商收入合计占比50%,营收结构明显优于西北地区同类剧院。
源于票房收入没有独大,包头大剧院得以更从容地降低票价门槛,去年门票均价低至108元,为更多市民走进剧场创造便利条件。同时,票房外收入逐年增长,也为剧院不断加大高端剧目引进数量增添了底气。今年,嘻哈包袱铺专场相声、栗桂莲主演的晋剧、开心麻花的话剧、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陈佩斯话剧《戏台》、刘佩琪话剧《大宅门》、濮存昕话剧《新茶馆》、芭蕾舞剧《睡美人》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演出均在其引进计划中。
包头大剧院负责人李静波说:"今后,剧院将立足专业化的服务管理团队、创新化的营销运营思路、公益性的惠民普及职责,秉承艺术高端化的定位,全面打造包头文化艺术的新地标、新兴艺术产业圈的重要引擎、本土演艺作品创作的孵化器和高端文化艺术的教育基地,让文化乐土在这片梦想之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