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杏花白单秀荣 桃花红杏花白论文
论文题目:《桃花红杏花白》传唱与传承的分析及思考摘?要:由刘麟、王志信创编词曲的《桃花红杏花白》,是当前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传承的《桃花红杏花白》,至少有原始民歌、改编民歌和创编民歌3种形态。
它们同时存在、深受欢迎、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受人关注的文化现象。究其缘由,其核心或者说艺术之源无疑是山西左权民间音乐悠久的文化传统与浓郁的地方风格,但是,从音乐表演、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由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创新,是使《桃花红杏花白》不断保持与相应时代艺术审美相一致,从而永葆艺术魅力、深受大众欢迎与喜爱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创作;传承;分析;思考在当今民族声乐领域,甚至在民族传统音乐领域,将《桃花红杏花白》作为一种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现象予以讨论,似乎并非十分过分。
《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代表性曲目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山西民间歌手刘改鱼将它带出太行山、带到北京城,成为经久不衰、传唱至今的中国民歌经典之作;《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具有浓郁山西地方风格的民间歌曲,从刘改鱼、单秀荣到卢秀梅、张也、陈俊华到石占明、阎维文,女歌手演唱它、男歌手演绎它,山西地方性歌手在原生态民歌舞台上表演它,当今国内歌坛具有较大影响的歌唱家在春节歌舞晚会上也演唱它;《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典型的山西民间歌曲,它既有刘改鱼传承于程计年的独唱形式,也有殷秀梅、戴玉强等歌唱家表演的重唱形式,在音乐表演舞台以及各种合唱比赛中,更可以看到中央民族乐团等团体表演的《桃花红杏花白》合唱版本;《桃花红杏花白》不仅仅只是一首声乐作品,同时它还有大提琴演奏的器乐表现形式;1956年,《桃花红杏花白》随着它的传承者刘改鱼进入中国音乐专业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从此,这首歌曲被编入中国民歌教材,成为了中国民歌这一中国音乐专业教育基础课程中的经典曲目,在中国各音乐专业院校和各层次学校、各类型学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中代代传唱;《桃花红杏花白》还是中国民族声乐专业教学中的经典曲目,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这首歌曲成为了多种版本的中国民族声乐教材中的必选作品,从而使传唱者还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声乐专业后备人员!
《桃花红杏花白》既是音乐表演者传唱的曲目,也是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关注的对象,以及音乐创作者热衷运用的重要素材。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
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
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
?《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谱例一]、《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谱例一)中速,四二拍子,仅八小节,旋律为首尾相扣、但中间反向呈菱形并置的上下句结构。虽然上下句都结束在主音sol(5)上,但上句由中声区开始级进上行,经过一个向上的甩腔后,紧接着从高八度Do向下跳进到Mi,再级进至半终止的低八度主音上;下句则前半个乐句保持中声区的级进进行,进入后半个乐句时又突然出现一个向下的六度跳进至全曲的最低音,然后级进上行,在主音上结束。
整首歌曲的旋律虽然有两次六度跳进,但乐句之内仍然以六声音阶级进的方式为主,而且每逢下行至主音的时候,都借助si(7)音将旋律变得更加柔和、圆润,将歌词俏丽、娇美的效果以独特的听觉艺术形式悄然展现开来,“或许就是这首民歌长期以来能如此迷人的奥妙所在”[谱例二]、?《开花调——会哥哥》则为速度稍快的八三拍子民歌,其节奏规整,旋律以级进为主,在一个八度音域范围内流畅行腔、一气呵成,音乐自始至终洋溢出青春的色彩与生命的活力。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每段歌词之后“亲呀亲呀咳呆呀咳呆”重复性衬句,活泼、俏皮,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王志信的《桃花红杏花白》继承了原始民歌的情歌题材,其主题音调与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和《开花调——会哥哥》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十分明显。
比如两首原始民歌的音调都几乎以原貌的状态呈现在旋律之中,特征性的衬词“啊个呀呀呆”和“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不仅得到了保留,而且旋律也以原样照搬为主,即便出现变化也明显具有原始音调的要素!
但是,在歌词内容、歌曲结构、音乐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创造性发展也同样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