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主要内容概括

2018-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兵张嘎夺枪记这篇课文带有一定的背景行政工作计划色彩,对于这样的课文,学生有的觉得它很有意思.很喜欢,而有的学生觉得这样的课文太干巴,因为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而学生有不理解,但是好在有好多同学对于这个人物形象已经不陌生了,他们通过故事书或是电视都或多或少的对此有所了解,这对这篇课文的讲解是有一定帮助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就是小兵张嘎,通过对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而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及从事情上分析人物品质.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为发现枪.夺枪.比试枪.在讲课时,思路清晰是很好的一个方面,针对

小兵张嘎夺枪记这篇课文带有一定的背景行政工作计划色彩,对于这样的课文,学生有的觉得它很有意思、很喜欢,而有的学生觉得这样的课文太干巴,因为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而学生有不理解,但是好在有好多同学对于这个人物形象已经不陌生了,他们通过故事书或是电视都或多或少的对此有所了解,这对这篇课文的讲解是有一定帮助的。

这篇课文主要人物就是小兵张嘎,通过对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而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及从事情上分析人物品质。主要有三个部分,分别为发现枪、夺枪、比试枪。在讲课时,思路清晰是很好的一个方面,针对每个部分进行重点分析,通过读来突出人物品质。

在教学时,我是按照小兵张嘎和鬼子的对比来分析人物形象的。鬼子的野蛮、狂妄、狂妄、凶狠、讨厌。小兵张嘎的聪明、勇敢、机智、嫉恶如仇、天真活泼更能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但是这篇课文读的非常碎,按照自然段的方式讲解显得非常平淡,而且鬼子和小兵张嘎的描述是接着的,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就有种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往下接应的感觉,缺少一个大问题统领全局。当问出你能从中体会出小兵张嘎有什么品质时,学生的回答也不尽然,不知道是没读明白课文还是对于一些关于品质的问题他们不会概括,都是简单的机智勇敢、似乎更深层次的词语和品质他们不知道也不会挖掘,有人说过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希望以后在这一方面对学生要有所训练。

通过日常的积累,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路,当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能够总结、提升出一定的品质,在通过品质上升到精神,这些内容都是逐步提升的。

还有就是学生对于鬼子的形象理解不深入,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了解比较少,所以他们对于鬼子的形象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通过几句话、几个动作的描写也不能完全感受到鬼子的那种张狂和令人厌恶。他们对于一个细节捉母鸡很有疑惑,不知道鬼子为什么捉母鸡,对于此我给的答案就是鬼子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他们能烧、杀、抢、掠;他们每到一处就会任意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知道我的解释是否能让学生理解也不知是否讲对了。

总之,这篇课文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没重点,平淡。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不知道是否真正懂了。

《小兵张嘎夺枪记》是抗日战争时期,小兵张嘎不畏强敌,从鬼子手中夺下手枪的故事,赞扬了小兵张嘎机智勇敢。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写鬼子的野蛮、凶狠:“龇牙咧嘴”“像恶狼似的东翻西找”“气势汹汹”……写嘎子的聪明和机智勇敢:“眼珠子一转”“横”“目不转睛”“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扑上去”“咬住”“东瞄两下”“西瞄两下”……这些或描写神态或描写人物动作、心理的语句时,我就让学生们在小组间分角色朗读,学生们兴趣很浓。

他们边读边演,把鬼子和嘎子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还纷纷要到台上来表演。他们把课文变成了课本剧,把枯燥的文字表现得既生动又形象。

同学看了,一下子就明白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不由得对鬼子产生了一种憎恨和鄙视之情,又使一个聪明、智慧、有心计、勇敢的嘎子形象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鬼子的无比憎恨和对嘎子的赞扬和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