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的意义由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得到的启示

2018-09-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者简介:王蕊,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考入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学习基础心理学专业,是江苏心理学大会研究生分会的成员. 摘 要:生命是狄尔泰哲学的核心范畴.有学者指出,21世纪哲学的主流将是生命哲学.从总体上看,21世纪的哲学将把人类的生命,尤其是它在当下活生生的表现作为关注的焦点,将通过理性反思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生活的境况,由此切实地提升.完善人类的生活. 人生的意义问题是人及其生命的最概括的.最富哲理的问题.无论个人的生命的长短,也不管人

作者简介:王蕊,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考入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学习基础心理学专业,是江苏心理学大会研究生分会的成员。

摘 要:生命是狄尔泰哲学的核心范畴。有学者指出,21世纪哲学的主流将是生命哲学。从总体上看,21世纪的哲学将把人类的生命,尤其是它在当下活生生的表现作为关注的焦点,将通过理性反思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生活的境况,由此切实地提升、完善人类的生活。

人生的意义问题是人及其生命的最概括的、最富哲理的问题。无论个人的生命的长短,也不管人类的存在会不会消亡,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狄尔泰 生命哲学 生命的意义

生命哲学是19世纪70年代反对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产物,是一种以“生命”作为宇宙本原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它直接源于叔本华、哈特曼的意志主义,强调生命冲动是世界的本原,把揭示人的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而推及人的存在及其认识和实践,再由人的生命和存在推及人的历史和文化,以至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受其影响,狄尔泰创立了其独特的生命哲学体系。

1.狄尔泰生命哲学的基本观点

狄尔泰认为传统的哲学把物质和精神割裂开来是错误的,他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应该纯粹是物质,也不应纯粹是精神,应该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这就是生命。他说,生命,只有生命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1](P97)

狄尔泰认为生命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社会生活现象都是生命的客观化。生命是狄尔泰哲学的核心范畴,他的生命哲学及精神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生命这个基石上的。狄尔泰是这样来描述他的生命概念的:“‘生命’这个表达式指的是每一个人最熟悉和最亲密的东西,但同时又是最幽暗、甚至是无法估量的。

一切惊讶思想和探究都是从这最不可思议的东西产生的。一切知识都根植于这个最深不可测的东西。人们可以描述它,可以解释它特殊和独有的性质。

可以说,人们探究它的基调、韵律和旋律,但不能将它完全分解为它的所有因素,因为它是不可以这样来整体解析的。它是什么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或解释来表达,思维不能完全走到生命背后,因为它是生命的表达式。”[3](P27) 狄尔泰所说的生命首先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既有精神的方面,也有生理的方面,虽然狄尔泰承认人类生命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生物学的因素,但狄尔泰哲学中的生命指的是人的精神生命。

在狄尔泰看来,生命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关联总体,联系着自我和世界。生命是一个有连贯性的过程,总处于绵延不断的时间之流中。生命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时间结构。我们所经历到的生命时间不是一连串细小而不连接的时间单位,而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不断、由生到死所限定的境遇,其中的每一瞬间都伴随着对过去的意识和对未来的期待。

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就在他的活动中表现出他独特的特征。个人的生活构成一个体验中心。但每一个人同时又是无数交叉系统中的一个点,无数个人聚成生命之网络,汇成生命之巨流,而生命本身就在他们中间实现为社会的、历史的实在。

“当我们在记忆中回忆过去时,我们根据意义范畴把握生命历程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当我们生活在为现实充实的现在,我们在情感中体验到其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当我们展望将来时,就从这种行为方式中产生了目的范畴。

”[2](P111~112)意义、价值、目的这三个范畴在对生命的理解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关于现在的各种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体验来直接达到,但是这些被体验到的现在的固有价值之间是彼此分离,缺少关联的。

“从价值的观点看,生命似乎是无限多样的肯定或否定的生存价值,它像由和声和非和声构成的混沌状态。每一个都是由若干音符构成的结构,这个结构充实着现在,但与其他结构无任何音乐上的关联。目的是以价值为先决条件的,生命关联也不能通过这一范畴建立起来,因为目的间的相互关系只是可能、选择和从属的关系”[2](P112),而意义范畴却能够克服前两个范畴的局限性,因为通过它可以发现生命价值和目的的内在关联。

这样,狄尔泰就把意义范畴放到了一个优先的地位,同时也就显现了过去的优先性,“只有面向过去,才有意义可言,才能实现对生命的整体的理解。

”[2](P112)理解生命,就是要理解生命的意义。狄尔泰将人的生存特征描述为“在生命中存在”。

生命是连接我们和世界的纽带,生命的意义不能到生命之外去寻找,生命整体的意义只能存在于生命本身之中,“意义范畴指的是生命各部分对于生命整体的关系,这种关系植根于生命的本质中。”[2](P115)狄尔泰反对将我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特别是生命现象还原为惰性的物质或概念化的精神活动,强调人文科学研究领域的独特性和独立性,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不适用于人文科学研究,以此肯定人类精神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他的基本立场是,世界是具有内在活力,具有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生命存在,他强调生命是自身运动的、生成变化的过程,提出生命只能通过内心的体验和直觉来进行把握。

2.狄尔泰的精神科学方法论

狄尔泰反对把当时盛行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挪用到精神科学领域,因为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所研究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象,后者所要把握的是生命之流与作为整体的“意识事实”的世界。他也反对以先验哲学的方法来理解生命,并认为精神科学必须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形成适合其自身的方法,据此,狄尔泰提出了心理学的方法。

当然,狄尔泰一再强调,他的心理学是描述和分析心理学,而非说明心理学。描述心理学就是对体验中给定的心灵关联进行描述,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心理生命关联的结构,揭示这个关联中表象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个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的规律。

而分析心理学的任务则是对所谓“已经获得的心灵生命的关联”描绘出合乎目的论的发展脉络。这种对生命的结构和意识的整体脉络所进行的描述和分析,狄尔泰称之为“自身思义”,即一种反思的意识,通过对整体脉络的体验而反向认识自身的活动。

他认为这是认识生命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个体主体朝向自身的生命的体验,是认识生命的“第一性”的手段,也是描述心理学的精髓所在。

狄尔泰提出描述心理学的方法之后,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尤以艾宾浩斯为尖锐。艾宾浩斯指出:在心理内省中被给予的整个心理脉络只能是片断性的,心理的整个脉络是如此地广大和复杂,它逃避于我们的概念分析。因而,狄尔泰心理学的理性概念根本就无法把握永不停息的生命之流,而只能对之进行重构,从而势必将其阻断和僵化。

作为一门经验科学,描述心理学根本就不可能为精神科学奠定有效的哲学基础。这些批评使狄尔泰意识到必须跳出心理学的方法来论证自己的思想。在施莱尔马赫和胡塞尔的影响之下,狄尔泰提出了生命解释学的方法,即“表达—理解—解释”的方法。

生命的表达是理解和解释的对象。表达既不是纯物理对象,也不是纯心理对象,而是二者的混合物。表达的深层次形式是体验表达,指的是一些下意识的言语和行为,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音调等等。“理解是指通过呈现于感觉中的表现认识其心理生命的过程”。

[2](P96)即通过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重新体验他人的心境,从而再现他人的内心体验和作品的原意。理解与模仿不同,模仿是重新体验,而“理解是在你中重新发现我”。这种把通过语言,以书面形式留存下来的对生命的表现进行理解的活动我们称之为解释。

狄尔泰指出:“生命原本就是对自身及他人的生命表达所进行的理解,所以,理解并非只是精神科学的方法程序,也是生命的一项基本活动”。[10]他进而认为,“所有的理解都是相对的,是无法完全完成的,个体是无法言说的”[10];生命只能在解释的“不确定—确定”的无尽循环运动中,逐步地显现出来。

3.构建生命的意义——由生命哲学带来的启示

20世纪40年代,弗兰克尔运用心理治疗的理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自己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为素材,写出《Man’s search for meaning》(《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将生命意义的研究带进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生命意义的研究在国外的发展是经久不衰,近年来在国内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

21世纪的今天,现代人的独立主体性日渐丧失,高科技带来的弊端日益突显,人们机械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并日渐丧失其生命意义感,甚至对自己的生命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文关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的反思!生命是什么,这是关于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在追问生命本身有什么意义。那么,生命的意义本身又是什么?

3.1 狭义层面上,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广义层面的生命意义是一种超越人类所能理解的规律或秩序。Yalom(1980) 称之为“宇宙生命意义”,即“生命超乎于普遍存在,人类的生命体在宇宙中与其周围环境达成一种和谐”。在这个层面上的生命意义是飘忽不定的、不具体的,它能够给人们带来的是不断追寻意义的永久动力,但目的地却似乎永远无法到达。

狭义层面上,生命意义体现在个体拥有的人生目标和经历的人生重要事件中。弗兰克尔认为,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是个体在特定时间里感受到的特定意义;每个人都应该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且个体只能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去回答、用责任感去回应。[5]

诺齐克说:“一个人根据某种总体计划来勾画他的生命,就是赋予生命意义的方式;只有有能力这样勾画他的生命的人,才能具有或力求有意义的生命。”[11]生命的意义是人类自我所赋予的,是在人们根据某个总体计划,或者说是依照某个总体的生命蓝图来勾画自己的生命方向时才附加上去的,也就是说由于每个人选择的总体生命蓝图不同,其所勾画的生命意义也有所差异。

因此,生命的意义是在每一个人如何去勾画其生命的活动中赋予的,责任在每一个赋予生命意义的人,只有人们去勾画自己的生命,并努力成就自己的生命,生命才活出了意义。

“人所选择的意义会决定其对自我的定位,会决定其如何建立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甚至会成为其追寻自我实现的引导。”[7](P51)

3.2 通过反思过去,体验现在,预期未来的方法构建生命的意义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并没有对生命进行刻意界定,他把生命作为生活的过程,认为生命就是历史的生活,人们在生活中、在历史中昭示生命的意义,体味生命的滋味。人人都有生命,但是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不是值得过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人人都有值得过的人生。要想获得“值得过的人生”,就必须让我们的生命接受生命哲学的洗礼,用经过反思的生命信念指导我们的人生。因此,生命哲学应该属于每一个人。

生命的意义是不能靠逻辑推理来获得的,最能表达和感受生命存在的直接方式是人的体验性。体验联系着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它直接与人的有限生命和价值超越有关。体验不应是科学认识上的那种被动的经验认识,也不应是镜子式的反映和图解式的解释;体验应是生命个体对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对生活感受的不断反思。

“在狄尔泰看来,体验就意外着个人的亲身经历,意味着个体对生命的参与和对生命意义的领会,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它既不同于表象也不是概念性的,它是直观的”。

[7](P58-59) 生命哲学认为直觉高于理性,情感意志高于认知。因为直觉可获得理性之外的体验。体验与直觉被认为是生命的基本存在形式,生命只有通过内心体验和直觉去把握。

狄尔泰在他的本体论转向中,通过“表达”和“理解”进一步展开体验的生命意义。狄尔泰始终认为,哲学必须与生命相关联,必须与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而他所指的生命是人类的共同生命,也就是他常说的社会和历史的真实性。

有学者指出,由此切实地提升、完善人类的生活。

生命的意义问题是人及其生命的最概括的、最富哲理的问题。无论个人的生命的长短,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而且,一旦构建出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就给自己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并使生命拥有了力量。

参考文献:

[1]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李超杰:《理解生命——狄尔泰哲学引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3] 张汝伦:《二十世纪的德国哲学》[M],人民出版社,2008。

[4]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2000。

[5] William Blair Gould:《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M],常晓玲 翟凤尘 肖晓月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维克多·E·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M],何忠强 杨凤池译,新华出版社,2003: 110-111。

[7] (德)费迪南·费尔曼著,李健鸣译,《生命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8] 贾林祥:《意义与人生——意义治疗的理论研究》[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9] 程明明 樊富珉:《生命意义心理学取向与测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4)。

[10] 刘明娟 曹峰瑞:《关于生命意义的研究综述》[J],《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2009,19(9)。

[11]卢云昆 朱松峰:《以生命把握生命——狄尔泰哲学方法论初探》[J],《世界哲学》2010,(4)。

[12][英]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M].王柯平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