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16天下跌9.91% 有养殖场连续5次调价

2019-0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节临近,猪肉及鸡蛋价格却走出了两重天. 新发地最新一周(1月27日至2月2日)的研报显示,2月2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4.33元/斤,比2017年2月2

春节临近,猪肉及鸡蛋价格却走出了两重天。

新发地最新一周(1月27日至2月2日)的研报显示,2月2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4.33元/斤,比2017年2月2日的2.45元/斤上涨76.73%。而对比上一周的价格,本周同比涨幅大幅扩大。

同样,卓创资讯监测的数据也显示,1月28日至2月1日,全国主产区鸡蛋价格一直维持在4.11元/斤,而2月2日以后,产区蛋价陆续开涨,2月2日至2月5日,多数地区蛋价走高0.2元/斤左右,少数地区走高0.5元/斤左右。前期受销售区返乡人员增加影响,市场走货放缓,销量缩减;食品企业也以清理库存为主,采购量减少。而内销好转有限,鸡蛋供需基本平衡,蛋价高位走稳。不过,最近各地内销陆续开始发力,产区内销走货明显好转,局部市场有抢货现象,鸡蛋供不应求,蛋价顺势走高。

而相对应的是,猪肉价格却出现了重启下跌模式的可能。

卓创资讯数据提及,北方猪价暂时止跌,局部低价区小涨,但上涨潮暂未波及到华中、华东便戛然而止。最近南方几大主产区大型养殖场同步降价,高价区基本消失,大型养殖场与散户价差缩至0.2元/公斤以内。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降价潮未开启前,大型养殖场与散户价差可拉至0.4元/公斤-0.6元/公斤,因大型养殖场猪源分批出栏,中间商调运损耗较少,为市场所青睐,可与散户拉开价差。但因全国猪价集体下滑,市场高价难企稳,加之大型养殖场对年后行情看跌,有意向将年后出栏计划提前,大型养殖场与散户价差缩小。

而南方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养殖主体以规模性养殖场为主,大场对后市普遍较不乐观,且年后消费转淡,猪价有下滑空间。大场意向降价促销,以减轻年后出栏压力。”李晶举例,“1月末以后,江苏某大型养殖场连续5次调价,外三元出栏价累计下滑1.2元/公斤,降幅达7.69%。河南地区外三元主流出栏价由14.6元/公斤-14.7元/公斤降至13.7元/公斤,累计下滑0.9元/公斤-1元/公斤。”

“距农历春节仅1周有余,大型屠企已开始节前备货模式,主销区(如北京、山东)等地提量明显,而上游企业有意将春节期间积压猪源提前出栏,猪价仍有一定下滑空间。后期随着提量企业增多,部分低价区优质大猪货源减少,且年关为屠宰企业提量最后一波。”为保证足够的猪源供给,卓创预计猪价或以缓跌为主。

新发地研报也认为,在进入农历腊月以后,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已经连续下行2周多了,由农历十一月末的9.38元/斤下降到本周末的8.45元/斤,16天的时间下降了9.91%,降幅十分明显。

在农历腊月肉价大幅下降的现象此前并不多见,近几年中,只有供应严重过剩的2014年和2015年初的农历腊月出现过这种现象。“2017年毛猪的生产形势是在由供应与需求基本平衡向供应逐渐过剩的局面转化,今年年初,由农历腊月白条猪价格大幅下降的现象得到印证。如果毛猪供应与需求之间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腊月的肉价一定会受到需求的拉动出现阶段性的上涨。但是这种上涨很难出现实质性的上涨,即使出现短暂的上涨,那也是节日效应的表现,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涨幅也不会太大。”

新发地研报解释,2018年的大趋势来看,从新发地市场白条猪销售的情况分析,在2018年的某个时间段,“肯定会有人再一次提出压缩产能的问题。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没有用处的,因为养殖场还处于获利丰厚的阶段,只有出现亏损的时候,养殖场才会考虑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