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遭遇VR:“较量”势在必行 是敌是友?
2016年被科技行业普遍认为是“VR(虚拟现实)元年”,虚拟现实技术迎来“爆发式”增长:资本大举进军科技行业,与VR相关的概念产品涵盖社会各领域,VR设备更新迭代迅速……一场视觉革命仿佛初露锋芒。
虚拟现实技术里,哪些是已经实现的“现实”,哪些是还没实现的“虚拟”?这个新生的技术像一个幼小的孩子,好奇地打量着电影行业,也被电影行业打量着,在“虚”“实”之间,是敌是友?一场“较量”势在必行。
和2D电影呈现平面画面、3D电影展现立体画面不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能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不但可以虚拟用户身处的环境,同时还能够感知用户头部、眼睛、手势等动作,并作出实时反馈和相应的环境变化。
这种技术被普遍认为在电影领域大有可为,VR电影抢占电影市场,淘汰2D电影和3D立体电影的说法也屡见不鲜。但是,相比行业外的红火,行业内却更多是理性的冷静思考。
“VR市场很火爆,但有‘虚火’在里面。”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行业对话,华强文化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丁亮直言不讳,“目前从技术层面讲,VR数据量处理能力在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但仅仅达到及格而已。”
丁亮表示,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还处于开发层面,存在很多短板。业界对技术的研究已经兴起,但很多专业院校和人才培养机构,仍然没有“触电”虚拟现实技术,这就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断层”。
北京聚光绘影科技有限公司CEO徐飞表示,不止硬件和内容,目前的VR体验,远没有满足用户舒适体验的需求。“观众看VR短片,超过10分钟就会头晕,目前是一种普遍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想要冲击2D平面电影市场、3D立体电影市场,VR技术“路很长,但跑得快”。合一集团高级副总裁李捷表示,2015年,全球关于VR技术投资的70%集中在硬件领域,而在不久的将来,内容和软件开发会紧随其后。“三到五年内,例如眩晕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李捷说。
一项新技术从概念到投入使用,研发往往只是第一步。VR技术是否能够最终与电影完美结合?能否真正做到“沉浸式”体验?面对市场、观众、行业的热情,VR还需要如何“助跑”才能在电影市场顺利“起飞”?专业人士有着各种各样的视角。
“观众看到的内容应该是被引导和设计过的,节奏也应该是被控制的。”VR短片导演金文俊表示,目前在拍摄VR短片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阻碍,“如果不使用长镜头,就没法真正体验VR技术。拍摄过程中,还要避免场景之外的工作人员不小心入镜。”
北京电影学院科研信息化处处长刘军表示,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不但需要为观众营造立体逼真的场景效果,当观众移动眼球或转身时,设备还要能够感应观众的身体变化,眼中的画面也要相应调整。“眼睛移动速度快慢和移动方向不同,就要求设备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大量计算、精准判断,如果是高清画面,对技术条件的要求会更高。以目前的水平,是很难达到的。”刘军说。
不过,有人从VR技术的瓶颈中仍然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巨大前景。创新工场投资总监陈悦天表示:“比如目前很多人说的眩晕问题,可以通过计算能力的提升,提高传感器的敏感度,研发低耗电量、高刷新率的屏幕来实现,所以硬件端还有很广阔的机会,今后还会层层递进,围绕VR技术的操作系统、工具类软件、社交平台都有广阔的前景。”
从拍摄到技术,从硬件到普及,VR电影真正成为现实,仍然“道阻且长”。
VR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它已经是很多领域的“香饽饽”了。行业内普遍看好VR首先在游戏行业生根发芽,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为电影行业锦上添花。
李捷认为,VR技术首先会为游戏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然后就是网络直播,再往后就是微电影、情景剧,五年后发展VR电影的时机就会成熟。”李捷说,“比如科幻片、动漫结合VR技术,效果会非常好。”
刘军认为,VR技术未来将在自然与人文风光展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不但使得观众身临其境,还能做到跟观众互动。”
徐飞表示,VR技术的更新迭代并不一定取代目前的电影形式,而是会产生一种新“变种”,在未来消费娱乐碎片化的趋势下,“观众可能没法花上90分钟欣赏一部电影,所以VR电影将会使得短时间的娱乐消费成为可能。”
电影界谈及VR,“共同努力”一词多次被提及,可以说,如今的VR技术,像是一架巨大的飞行器,在各行业努力铺就的道路上,蓄势待发,等待着扶摇直上的那一天,且所有人都坚信,那一天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