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清流的节目,才一集就成了绝唱

2018-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见字如面」第二季,带着9.5的评分回归. 结果,刚播一集,就被下架. tion")

「见字如面」第二季,带着9.5的评分回归。

结果,刚播一集,就被下架。

有人说是许子东和梁文道聊天尺度太大,有人说是版权问题,也有人说是赞助商的原因。

没有任何官方回答,等了一年的观众只能自己揣测。

但即使下架,也无法阻挡「见字如面」刷屏的节奏。

「对不起,妈,我生病了」、「国骏,我知道你不回来吃晚饭」、「雪花从天空落地是很短暂的」等6封信,让无数人听红了眼。

写信,早已不再常见,读信,却仍然让人落泪。

「见字如面」第二季,给每一期节目都定下了一个主题。

生时自带喜悦,将死只剩哽咽,这是常态。

而在这6封信里,“生死”的界限,却被写信之人模糊掉了。

每封信里的“生死”,都承载着不同的人生。

“有些人的生,背负着另一个人的死,活得满心歉疚”

第一封信的主人,与死亡擦肩而过。

本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但劫后重生的她,却再没能感受到半点快乐。

1949年的除夕,正直国共内战的动荡时期。

为了避难,人们纷纷登上“太平轮”号载客船,从大陆逃亡台湾。

出发之间,太平轮早已超载,行至一半,又与另一艘船相撞。

船上将近一千人,只有38人获救,还有四个人被救上来后就冻死了。

“太平轮”惨案,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悲剧。

泰坦尼克号的悲剧,留下了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的爱情;

太平轮沉没的惨案,则承载着一个女孩劫后余生的茫然

第一次出远门,就遇上生死劫。

这个叫周侣云的小姑娘,不会游泳,却也活了下来。

在写给父母的这封信里,她用大量文字详细地描述了“太平轮”沉没后,自己苦苦挣扎的过程。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里,如果没有功哥,周侣云在一开始,就命丧大海了。

“功哥说,我们得好好准备,于是抢了两件救生衣,

他自己穿好,我不会穿,于是他帮我穿好”

“叫我竭力镇定,不要怕,

并且叫我下水后,不要因为慌张而乱动,

用两只脚好好的打水”

但很快,海水就将他们打散,周侣云一下子沉进了海里。

窒息的感觉,让她第一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 :

“只觉得身体往下沉,可以听见水从耳边滑过的呼呼的声音,

好像身体被夹在什么东西里,

水不断从嘴、鼻子、耳朵进入肚子”

“我想,什么都完了”

身体不断下沉,意识反倒越来越清醒。

她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父母的脸来,那是两张忧心忡忡的脸。

真的要死了吗?真的,就要死在这大海里了吗?

“我觉得这样死太不值得”

她还记得功哥的话,开始用脚好好的打水,慢慢地,她真的就浮出水面来了。

“我便想我是得救了,抓住一块木板,

但是木板太轻,又沉下去了,又抓住了些死尸,但还是不行”

“结果不知怎的,被冲着接近了一个大方木块,

有四五个人坐在上面”

但没人愿意拉她一把。

她只能一边呼救,一边死死抓住一个铁抓手,直到获救。

周侣云成了38个幸存者之一,但功哥不是

救援队的人给她递上热腾腾的咖啡,送给她干净的浴衣,换下湿透的棉袍。

她脚踏实地的站上了外滩后,终于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这时,远远地,她看见了功哥的父亲。

“他要哭了”

“但我有什么方法安慰他呢”

(以上部分图片源于电影「太平轮.彼岸」剧照)

信到这里,就再没有提起过功哥。

我想,她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吧。

她不会游泳,不会踩水,连救生衣也不会穿,这些全是功哥帮她,教给她的。

但现在,她活了,功哥却死了。

她该怎么面对他的父亲?是道谢?还是道歉?

突然之间,她再也感受不到劫后余生的快乐,只觉得愧疚,只觉得迷茫。

读信的周迅,也在这里一度哽咽落泪。

他们没理由自责,却被内疚束缚;

他们理应庆祝,却再难有笑容。

周侣云的生,带着歉疚,带着疑惑,百般滋味却没人能说明白。

这一瞬间,生似乎不再值得庆贺,死反倒成了一种解脱。

“家人之间,一个人的生死,就是全家人的存亡”

2003年,台湾小说家黄春明的次子黄国骏,自杀身亡。

一年后,黄春明给儿子写下了这封信。

只说了一件事情,你不回来吃饭了,妈妈就不做饭了。

这个小说大家,跟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

写给儿子的这封信里,却反反复复都是那些平淡朴素的词汇。

就像许子东的点评,这像是一个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水平的乡村老伯写出的东西。

“妈妈知道你不回来吃饭,她就不想烧饭了”

“她跟电饭锅都已经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妈妈生下来就是为你烧饭的”

没有一句“我好想你”,没有回忆“我曾经对不起你”,没有哀悼“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与其说这是一封信,不如说是爸爸和儿子的一次对话。

不说感情,只谈事实。

“国骏,一年了,你都没有回来吃饭”

“我们知道你不回来吃饭,就没有等你,也故意不谈你,

可是,你的位置永远在那里”

黄国骏的死,带走了自己的痛苦,也带走了父母生的希望。

但我不能责备他自私,一个人得有多绝望,才能产生结束生命的勇气啊。

从此,母亲失掉了为儿烧饭的机会,也丢掉了自己的人生。

生死的好坏,有时候,也难以一概而论。

“有的人,不愿挣扎求生,只想笑看死亡”

2017年3月,琼瑶阿姨在微博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

向儿子儿媳,也向吃瓜群众声明,若是时候到了,她要选择“尊严死”

所谓尊严死,她清楚地列出了三点“不能”——

“第一,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第二,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第三,绝对不能插鼻胃管”

在她看来,人如果失智,失能,那就只剩了一副驱壳,何苦强留。

面对死亡,每个人的态度都不尽相同。

“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

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

一直以来,她笔下的浪漫,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爱情。

而这封信里,她让自己的生死,也浪漫到了极致。

“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这种思想,恐怕她年轻的儿子儿媳都难以贯彻落实,但琼瑶很坚定。

写下这封信,她就已经替他们做了决定。

到她离开的那一天,他们必须要对医生说出“放弃治疗”四个字;

旁人也必须理解,他们给自己摘下呼吸器的行为。

公开这封信,一来是为了让读者监督子女,二来更是为了让读者理解子女。

“亲爱的中维和秀琼,

恳请你们用正能量的方式,对待我必将来临的死亡,

时候到了,不用悲伤,为我欢喜吧”

(琼瑶与林凤娇)

她的这封公开信,远不止决定了自己的死亡。

她把“尊严死”这个选项,放到了无数读者的选择里。

“好多习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观念锁住了我们,

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是开始改变观念的时候了”

这样的死亡,仅凭她一人独立先进的思想,难以完成。

她需要配合她的子女,更需要理解她的外人。

但选择生死的权利,永远得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她而言,生是轰轰烈烈地来人间走一趟,死是潇洒自由地从这人世间离开。

不必大喜也不必大悲,一切都该顺自然。

“对有的人来说,生是挣扎着活,死是难以撒手的痛”

白血病患者李真觉得,死亡并不可怕,也不遗憾,他甚至隐隐有些渴望死亡的到来。

但即使被病痛折磨了三年之久,他也仍然不敢吝啬一丝活下去的机会。

如此矛盾。

李真,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农村出身的他,成了改变全家命运的希望,但命运却没有助他一臂之力。

2014年,他患上了白血病。

此后三年,全家人和他一起,开始倾家荡产地与病魔作斗争。

他的家庭本就不富裕。

而病痛带给他们的,除了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经济压力更是雪上加霜。

“四岁的侄子问他爷爷,为什么我们家的房子这么破?

我们都知道答案,却不知如何作答”

“生病之初,大哥说一定要救我,

义无反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

“七岁的侄女哭着说,

自己再也不吃零食了,把钱留给叔叔治病”

但即使家徒四壁,也没有一个人怨他。

为此,他心怀感激,不放弃任何活下去的机会。

“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还啊”

他的生,寄存着全家人的希望,却也是禁锢他的牢笼。

一次次的抢救,让他疲倦。

深陷昏迷,反而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

对死的向往,让李真愧疚

这对为他倾尽所有的妈妈,无疑是一种背叛。

“我知道,您已穷尽了毕生力气,却始终换不回我一世安康,

您努力了半生,却换来一波又一波的绝望”

妈妈没有高学历,也不是女强人,却一把扛起重如泰山的生活。

从不抱怨,也从不失掉希望。

“您总说,只要人还在,其他的都不重要,

只要我们努力,想要的以后都会有”

这样的妈妈,让李真无从放弃自己的生命。

“我可以坦然接受病魔带来的一切苦痛,甚至死亡,

却真的不敢看你和姐姐抱头痛哭后,那无助而又无神的眼眸”

但生或死,都不是李真能掌控的。

所以他还是在信的末尾,给妈妈留了“遗嘱”——

“无母不成家,为了这个家,你得保重好自己,

关于我,咱们努力就好,我不会遗憾和抱怨,您也不必自责”

“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违,愿您能收住泪水,笑看过往,

因为我只是换个方式,守在您身旁”

生对他来说,是感恩,但他活得太痛苦;

死对他来说,是解脱,但他舍不得家人。

李真选择的生死,与琼瑶截然相反。

他不得不与生死对抗,因为他的生命,还属于为他奋斗的家人。

但其实,不论是生还是死,都是人间常态。

逃不过,也躲不掉。

就像琼瑶所说——

“死亡是当你出生时,就已经注定的事,

那么,为何我们要为诞生而欢喜,却为死亡而悲伤呢?”

正因为死亡是我们终将等来的,生,就显得更加宝贵。

既然不能选择如何生,那就自当珍惜如何活,更要慎重选择如何死。

「见字如面2」选择了六封信,我在这里只谈了四封。

每一封信件的时代,内容都不尽相同,但文字同样朴实无华,几位演员平静地读下来,总让人红了眼眶。

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不需要表演,不需要渲染,最简单的文字,就能传达出最复杂的情感。

我只希望,这样的节目不会等来消失于观众视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