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义忠的书 阮义忠:我的名字没有书来得响亮
■新快报记者 陈煜堃 实习生 何宝莹/文 龚吉林/摄
“我很惊讶!我是一个摄影家的角色,但可能在大陆,我的名字没有那两本书来得响亮。”
早在二十多年前,《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和《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这两本由阮义忠编著的摄影书,在大陆疯狂地传阅着,不管是美术界,还是文化界,很多本来不搞摄影的人,也在之后拿起了相机。正如原广东美术馆馆长黄璜生为此次展览想的名字——“阮义忠·转折点”,是阮义忠这个名字和他编著的刊物,使中国摄影拐了一个弯。
8月28日下午,展览《阮义忠·转折点:一个时代、一本杂志、一个人》在广东美术馆揭开帷幕。而在离展览开始还有数小时的美术馆里,这位被称作“中国摄影的代言人”的阮义忠先生,抽空接受了采访。
“近日来可忙坏我了,时刻都要准备着解答你们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一见面就打起趣来的阮义忠,脸上始终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尽管他上来就开门见山“抱怨”起自己的名字没有那两本书来得响亮,但从他老人家脸上挂着的笑容,并不难看出这就像是一名旅者在回首自己的旅途时所流露出的一种沉醉。
除了“有些人因为我、认识了我或者读了我的一些文字而作出了改变”,打开人们眼睛的,撞击人们心灵的,还有阮义忠的摄影。在将近40年的摄影创作历程中,阮义忠将他镜头的焦点锁定台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他总是试图在平凡人的身上寻找不平凡的特质。
这些特质在他的五本摄影集《北埔》、《八尺门》、《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和《四季》当中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我的摄影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台湾农业社会最后一个记录。
我所拍过的那些乡村,人是最善良的,人的生活方式最淳朴的,这种简单的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曾经存在过,也在变质当中,消失当中。台湾这十年来遭遇了两次最大的破坏,一次是1999年9月21日的大地震,一次是2009年8月8日的风灾,这两次灾难都摧毁了地貌上的一些东西和人的生活状态,而这一次的风灾摧毁得更加彻底。
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记忆,而照片是记忆的永存。我的照片是台湾那个时代的记忆,是共同的乡愁。”
阮义忠还表示,从1999年的台湾大地震开始,自己一直在记录台湾慈善团体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善行。他的镜头也从那个时候开始,紧紧跟随着这个慈善团体的创始人证严法师,长达10年之久。在《慈济希望工程》系列摄影作品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在他镜头下的时间与对象所带来的震撼。
而对于阮义忠本人来说,当遭遇哪一个时代,自己都没有例外地选择了见证它的光辉而不是阴霾,因为阮义忠相信每次拍照都是在擦亮一次人性的光辉,而也只有这样才会带给未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