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海芦花荡 京剧界追忆“架子花脸”一代宗师袁世海
新华社北京4月5日专电(记者周玮)今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京剧大师、国家京剧院的建院元勋和艺术风格奠基人之一——袁世海先生诞辰100周年。5日下午,百余位京剧界艺术家、专家学者及袁世海的家人会集梅兰芳大剧院,参加纪念袁世海先生诞辰100周年研讨会,畅谈追忆、总结和纪念袁世海先生的表演艺术和艺德情怀。
袁世海先生是将京剧架子花脸表演艺术推向历史巅峰的一代宗师。他继承先师郝寿臣的艺术精髓,发展了“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表演方法,丰富了架子花脸的唱腔和剧目,并首开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不仅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而且使架子花脸行当跨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袁世海先生亲传弟子杨赤回忆,自己在1982年拜师时底子很差,但老师不厌其烦、反复示范传授。他表示,老师对于京剧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影响了自己一辈子,老师在舞台上对于后人的培养令自己和身边人动容。
在近80年艺术生涯中,袁世海演出了300多出剧目,继承创作演出了《群英会》《野猪林》《将相和》《李逵探母》《九江口》《西门豹》《红灯记》《平原作战》等一大批至今仍上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有“活曹操”“活李逵”“活张飞”“活鲁智深”美誉。
如何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京剧表演艺术家冯志孝记得袁世海曾对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传统戏有些地方不要动,也不必动,但是包袱后人也不要再背了。有人说"新"就好,但并不是说避开传统另搞一套就是"新",这种"新"又有谁会承认呢?”
研讨会上,龚和德、张春孝、孙元意等多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专家学者从表演特点、人物塑造、人格风范等多方面回顾了袁世海先生的艺术成就。